兒童對周邊事物充滿好奇,家長應給孩子提供充分的探索機會,真正發揮他們的天性,讓他們在探索過程中積累經驗,享受學習的樂趣。與傳統的高結構教育相比,低結構教育更注重孩子的主體性,鼓勵孩子自主探索和思考,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進而讓孩子在“好奇——探究——發現——驚喜”的過程中積累經驗、習得規則、獲得智慧。
創設真實節日情境,喚醒孩子學習感知
在早期教育階段,家長要結合孩子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在游戲與日常生活中開展教育,創設豐富的教育環節,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孩子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在此基礎上,家長可以利用節日文化進行教育,創設真實的節日情境,從環境布置到情境設置,確保教育的內容能充分喚醒孩子的學習感知,使孩子在創設的學習環境中經歷發現、探索等學習過程,培養其學習興趣。
節日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融入早期教育活動,不僅能使孩子學到豐富的文化知識和多樣的慶祝方式,還能在游戲參與中培養孩子對節日文化的熱愛與尊重,讓孩子在親身體驗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以春節為例,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身臨其境的學習環境,準備如對聯、小燈籠、“福”字、紅包等學習材料,為后續一起與孩子進行家庭布置做好材料準備。準備就緒后,可播放有關春節傳統習俗的科普動畫,并創設學習情境:“寶貝,新的一年就要來臨,我們要做些什么呢?”在問題情境的支持下,孩子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思考在春節會進行的活動,從而主動參與問題的解答,初步推動教育活動的開展。
豐富游戲環節,優化材料投放
低結構教育強調孩子的自主性和探究性,鼓勵孩子通過自主探索解決問題,培養孩子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家長可帶領孩子一起玩不同類型的游戲,優化游戲材料的支持與應用,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
在引導孩子了解春節的過程中,家長可適當布置游戲任務,通過結構性的游戲環節,讓孩子循序漸進地參與游戲,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進而豐富游戲環節。
首先,家長可帶領孩子一起玩“布置新年客廳”的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家長要巧妙運用富有節日特色的道具,通過直觀展示的方式,向孩子詳細介紹其特點和用途,隨后引導孩子進行思考和討論,探討這些道具最適合布置在家中的什么位置。這樣的引導和互動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還能鼓勵孩子主動思考,為后續順利布置奠定基礎。了解了這些材料的功能后,家長可帶領孩子一起布置客廳。在這一環節中,可將家庭成員分成若干小組,共同完成任務。在完成不同任務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性,確保任務的高質量完成。
其次,家長可帶領孩子一起玩“紅包拿來”的游戲,通過游戲幫助孩子鞏固數學知識與春節習俗,從而加深幼兒對春節的印象。如家長可向孩子介紹紅包的由來,講述不同歷史時期的紅包代表的寓意。了解了紅包的文化背景后,家長可鼓勵孩子數一數,自己得到了多少個紅包,加深孩子對10以內數字的認知,讓孩子在節日文化的學習中鞏固數學知識。
最后,家長應積極參與幼兒園的家園共育活動,和孩子一起完成具有傳統節日文化的課后學習任務。比如,家長和孩子合作進行剪紙、扎燈籠等手工品的制作,并帶到課堂上展示,將孩子制作好的作品作為“新年教室”的布置材料。這樣既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加深他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還能吸引家長參與幼兒園的學習活動,促進家園共育的良性發展。
基于此,家長要主動設計多元化的游戲形式,既要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確保他們積極參與游戲,形成主動學習的能力,還要在實踐活動、動手操作等多元化的游戲中,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創造能力。
鼓勵孩子自主互動,增強學習感悟
低結構教育對于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提升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孩子經驗的連續性學習,形成高質量的親子互動具有重要影響。在實際游戲過程中,家長可創造更多親子互動的機會,帶領孩子一起玩豐富多樣的游戲,鼓勵孩子積極參與,促進親子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家長可結合孩子的興趣和認知水平,挑選合適的學習資源,將其轉化為親子討論的內容,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特別是在注重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當下,家長可將節日文化元素融入低結構教育,充分發掘其蘊含的深刻內涵與價值,使低結構教育在節日文化教育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具體而言,家長可從游戲的視角入手,帶領孩子一起玩他們喜聞樂見的游戲,實現親子互動。比如,家長可在低結構材料中選擇“仙女棒”等危險性低的煙花種類,帶領孩子一起在室外玩游戲,讓他們在歡快的氛圍中體驗春節放煙花的喜悅之情。此外,家長還可帶領孩子一起玩撲克牌游戲。為了加深孩子對數字的感知,家長可嘗試帶領孩子玩一些簡單的配對、計算、比大小的認知游戲,讓他們體驗游戲帶來的競爭與合作精神,并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游戲結束后,家長還可引導孩子分享自己的游戲感受和體驗,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對春節的認知與理解,加深他們對春節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培養健全的人格是早期教育的目標與方向。家長應從傳統的“管束”向更為科學的“引導”方向轉變。主動調整教育策略,逐步減少對孩子行為和思想的過度控制,充分釋放和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激發其內在的學習動力,通過轉變教育方式,鼓勵孩子自主互動,真正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孩子,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