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校檔案作為學校育人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學校檔案特點和功能的分析,可以看到其在教育教學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素材。因此,有必要對學校檔案在教育教學中的實用價值進行深入分析和挖掘。通過對學校檔案分類整合,建立專題庫,可以為教育教學工作提供豐富的檔案數據資源,更好地發(fā)揮學校檔案在育人方面的價值和作用,提升學校育人質量。
關鍵詞:學校檔案;教育教學;價值體現;實踐路徑
學校檔案作為學校發(fā)展的真實記錄,蘊含豐富的信息資源和育人價值。然而很長一段時間,學校檔案價值并沒有得到重視,也沒有得到系統(tǒng)整合與挖掘。信息時代背景下,如何實現學校檔案與現代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務教育教學實踐,成為當前擺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道現實課題。同時教育教學高質量發(fā)展,也對學校檔案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1]。在這一背景下,有必要對學校檔案在教育教學中的實用價值及其實現路徑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
1 學校檔案管理面臨的新形勢與新任務
學校檔案是學校發(fā)展的真實記錄,涵蓋學校發(fā)展、教育教學、科技創(chuàng)新、行政管理、師生活動等多方面內容。信息時代背景下,學校檔案管理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通過對這些現實情況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學校檔案管理的內在邏輯,為后續(xù)學校檔案資源的挖掘和整合提供現實依據。
1.1 檔案數字化轉型速度加快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各領域正加速向數字化轉型,學校檔案管理亦不例外。學校檔案數字化轉型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然要求。依據信息生命周期理論,各類檔案在不同階段需采取差異化的管理策略。當前,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深入推進,為檔案管理帶來了新變革。一方面,通過掃描、拍照等技術手段,紙質檔案被高效轉化為電子格式,實現數字化存儲,既節(jié)省了物理空間,又便于后續(xù)的管理、保存與開發(fā)利用。另一方面,部分學校依托現有條件與政策扶持,構建檔案管理信息系統(tǒng),實現檔案的信息化檢索與利用,打破時空限制,進一步提升檔案利用效率[2]。以華南理工大學為例,作為國家檔案局首批數字檔案室建設試點單位,該校已根據數字化檔案的實際需求,開發(fā)出數字檔案管理系統(tǒng),并配套完善相關措施與軟件設備,形成一系列制度規(guī)范。該系統(tǒng)有效實現了檔案的系統(tǒng)化管理,極大地便利師生查閱相關信息。當前,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與學校檔案管理的深度融合,正加速推動檔案數字化轉型,使學校檔案規(guī)模日益龐大,為教育教學工作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信息資源。
1.2 檔案服務更加高效便捷
服務導向理論強調組織應緊密關注服務對象的實際需求,并以此為核心任務加以落實。在學校檔案管理中,廣大師生是服務的主要對象,因此檔案管理部門應將滿足師生需求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此背景下,檔案管理部門需積極轉變服務理念,由傳統(tǒng)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通過建立在線檔案服務平臺、開設檔案咨詢公眾號等多種形式,為師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檔案信息服務。師生可通過學校官網登錄檔案服務平臺,實現在線查詢檔案內容。部分學校還利用大數據技術記錄和分析檔案利用情況,精準把握師生需求,開展針對性的檔案資源開發(fā)工作,提供更高質量的個性化檔案服務。以山東大學檔案館為例,該館實現學籍檔案數字化全覆蓋,并推出檔案預約系統(tǒng),實現“數據多跑路,校友少跑路”的服務目標。通過一站式檔案調取服務,既節(jié)省學生提取檔案的時間,也縮短檔案服務流程,每年為廣大學生提供約1.7萬次檔案查詢服務。
1.3 檔案內容更加豐富多樣
學校檔案作為重要知識載體,蘊含豐富的學術成果、校園文化、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等知識資源。隨著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不斷拓展,檔案內容日益豐富多樣,覆蓋學校多個領域的重要信息,為知識管理和創(chuàng)新提供堅實支撐,同時也為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豐富素材。除了傳統(tǒng)的教學檔案、學籍檔案、文書檔案、行政管理檔案外,學校檔案還涵蓋師生獲獎情況、校園文化記錄、科研課題研究成果、各項教育教學改革實踐記錄等內容。這些豐富的檔案資料不僅展現學校的發(fā)展歷程,也反映學校在教育教學、科研創(chuàng)新及校園文化等方面的成就與特色[3]。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學校檔案借助數字平臺廣泛收集各類音頻、視頻等檔案資料,這些真實反映學校建設與發(fā)展全貌的重要信息,已成為當前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素材。
2 檔案在教育教學中的價值體現
學校檔案具有豐富性、時代性、育人性的特征,當前隨著學校檔案規(guī)模不斷擴大,能夠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提供系統(tǒng)性支持,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這一背景下,學校應充分認識到學校檔案的重要性,加強對學校檔案的管理和利用,以便更好地服務教育教學工作。
2.1 豐富教學資源,增強教育教學系統(tǒng)性
學校檔案是教學資源的寶庫,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開展提供堅實支撐。這些檔案中包括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教學政策指導文件、各級教學管理部門制定的管理辦法和規(guī)章制度,以及教育改革、學科建設等方面的豐富內容。學校檔案真實記錄上級教育部門對學校管理的指導方針及學校在教育教學進程中的發(fā)展軌跡,是學校發(fā)展歷程的真實見證。學校檔案資源不僅為教師教學提供寶貴的參考,也助力教師更清晰地確立教學方向和重點,進而優(yōu)化和完善教學計劃。此外,學校檔案中還收錄了優(yōu)秀教學成果、精品課程等珍貴資源,成為教師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重要平臺,也幫助學生了解學校在學科建設上的成就。
2.2 厘清發(fā)展脈絡,科學把握育人規(guī)律
學校檔案與學校的發(fā)展緊密相連,是學校從創(chuàng)立之初至今發(fā)展歷程的真實寫照。深入研究學校檔案,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學校的內在發(fā)展規(guī)律。這些檔案詳細記錄學校創(chuàng)立的初衷、發(fā)展的艱辛歷程以及師生為學校發(fā)展所付出的巨大努力。通過對這些檔案的深入剖析,可以深刻理解學校的歷史文化和精神傳承,進而將這些寶貴資源融入學生的思想教育之中,增強學生的學校認同感和歸屬感[4]。同時,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也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檔案資源,通過宣傳冊、專題展等多種形式,生動展現學校的發(fā)展歷程和師生們的奮斗歷程,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愛校情感,培養(yǎng)他們的勵志精神。此外,學校檔案還為教育教學研究提供了堅實基礎,通過系統(tǒng)研究這些檔案中的教學管理、教學方法、課程設置等方面的經驗教訓,可以更好地總結教育教學規(guī)律,為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2.3 開發(fā)數字檔案,增強教學檔案直觀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數字檔案管理已成為學校檔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檔案具有檢索便捷、存儲成本低、傳播速度快等優(yōu)勢,有效提高了檔案的利用效率。通過數字化處理,學校檔案中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的信息可以被存儲到云平臺中,使教師和學生能夠隨時隨地訪問這些檔案資源,深入了解學校的發(fā)展歷史、校園文化和學習資源。同時,數字檔案還借助多媒體技術將檔案信息以更加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如制作教學課件、視頻資料等,使學校的歷史脈絡、文化底蘊等內容得以生動展現給學生,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3 學校檔案助力教育教學高質量發(fā)展的實現路徑
通過整合學校檔案,建立專門的檔案數據庫,推動檔案管理數字化發(fā)展,能夠更好地挖掘學校檔案在教育教學中的使用價值,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開展提供豐富的檔案信息資源支持,在實際工作中,學校應結合檔案管理實際需要不斷地探索檔案助力教育教學高質量發(fā)展的具體路徑,完善檔案管理機制,提升學校檔案管理水平,使學校檔案更好地服務教育教學改革大局。
3.1 分類整合學校檔案,提升檔案整體利用率
學校檔案作為承載學校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其涵蓋范圍廣泛,涉及學校管理、教學、科研等多個關鍵領域。通過檔案分類管理,能夠清晰地梳理出檔案管理的脈絡,提升檔案利用效率,為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堅實的檔案支持。依據檔案的性質與用途,學校檔案可細化為教學檔案、科研檔案、教師檔案、文書檔案、行政檔案及學生檔案等多個門類。教學檔案應詳盡收錄課程大綱、試卷、畢業(yè)論文、實習報告及教學內容等關鍵資料,這些檔案不僅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學校整體的教學水平,更為教學評估與改革提供了真實可信的檔案依據。科研檔案則忠實記錄了學校師生在科研領域的豐碩成果,包括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申請書等,對于推動學校科研創(chuàng)新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學生檔案則全面涵蓋了學生的基本信息、學業(yè)成績、獎懲記錄及黨團情況等,有助于深入了解學生的成長軌跡,為其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提供有力支持。而教師檔案則詳細記錄了教師的成長歷程、個人簡歷、科研成果及教學水平等信息,對于促進教師職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3.2 建立專題檔案庫,為主題教育開展提供支撐
建立專題檔案庫是學校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專題檔案庫可以圍繞特定主題展開。紅色文化專題檔案庫的構建,即是對中國共產黨在艱苦奮斗歷程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的整理和傳承,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具有深遠的意義。學校可深入挖掘并整合檔案中蘊含的紅色文化資源,將其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從而豐富教學素材,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學校在革命時期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進而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5]。以中南大學為例,該校積極響應時代號召,通過多方合作,不斷充實和完善紅色檔案資源庫。該校牢記總書記視察時的囑托,廣泛征集并深入挖掘紅色檔案,以記錄中南人“棚子精神”及勇于創(chuàng)新、務實報國、艱苦奮斗等精神風貌,激勵廣大師生積極踐行“四個面向”,為新時代貢獻力量。截至目前,中南大學已系統(tǒng)收存了包括紅色人物、紅色故事、紅色實物、紅色聲像等在內的紅色校史檔案3000余件,為紅色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堅實的支撐。除了紅色文化專題檔案庫外,學校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建立校史專題檔案庫。校史是學校發(fā)展歷程中各項成果的集中體現,對于傳承學校文化傳統(tǒng)、增強學校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收集整理各類檔案資料,建立校史專題檔案庫,可以為學校開展黨史教育提供豐富素材,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學校的發(fā)展歷史和文化底蘊。同時,學校還可以根據自身特色建立特色專題檔案數據庫,如學科建設專題檔案數據庫、校園文化專題檔案數據庫等,以全面展示學校在各個領域的發(fā)展成就和文化特色。
3.3 數字技術與檔案管理融合,促進檔案信息共享
隨著信息技術的持續(xù)進步,數字信息與學校檔案管理的深度融合已逐漸成為不可逆轉的發(fā)展趨勢。通過數字賦能方式能夠推動學校檔案管理向數字化、信息化及智能化方向邁進。一是強化檔案數字化建設。學校應立足于全局視角,為檔案數字化建設提供堅實的政策、人力及財務支持。二是加速推進檔案信息化管理進程。學校應致力于完善檔案管理的軟件設施,充分利用檔案管理軟件對檔案的收集、整理、存儲、開發(fā)利用及檢測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全流程管理,提升檔案管理效率。同時,還需重視數字檔案的備份與存儲工作,以確保學校檔案信息安全。三是積極探索檔案智慧化管理新路徑。借助大數據、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提升學校檔案的智能化管理水平。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檔案的自動化分類與檢索;運用大數據技術深入挖掘并整合檔案信息,為學校的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撐。此外,數字信息技術與學校檔案管理的深度融合還有助于促進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學校可將檔案管理系統(tǒng)與其他關鍵業(yè)務系統(tǒng)進行有效對接,實現檔案信息的互聯(lián)互通與共享。比如,將檔案管理系統(tǒng)與教學管理系統(tǒng)、學生管理系統(tǒng)等關鍵業(yè)務系統(tǒng)進行對接,以實現檔案信息、教學信息與學生信息的全面整合與共享,從而為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提供更加全面、精準的信息支持。
總之,學校檔案具有豐富的育人價值,通過對學校檔案的分類管理,建立專題數據庫,可以為學校教學研究工作提供針對性支持,同時也有助于豐富教育教學內容和形式。學校應給予檔案管理工作足夠重視,加強檔案管理規(guī)范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進一步提升檔案管理人員素質。同時要結合學校檔案管理實際需要,通過科技賦能形式探索檔案,利用新方式,新方法,切實將學校檔案價值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珍珍.新時代職業(yè)學校檔案管理的創(chuàng)新思考[J].黑龍江檔案,2024(03):271-273.
[2]薩如拉.新形勢下高校繼續(xù)教育教學檔案管理優(yōu)化策略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4,40(06):35-38.
[3]單長莉.“互聯(lián)網+”背景下學校檔案管理信息化研究[J].辦公室業(yè)務,2024(05):66-68.
[4]林挺拔.新媒體對學校檔案管理的影響與應對措施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21):163-166.
[5]郭菲琳.“雙高”建設背景下中職學校檔案工作發(fā)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文教資料,2023(15):143-146.
作者簡介:陳永光(1979—),大學學歷,陜西省漢中市勉縣武侯中學館員,研究方向:檔案管理,中小學檔案管理,校史編寫。唐曉軍(1980—),大學學歷,陜西省漢中市勉縣武侯中學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檔案管理,中小學檔案管理,校史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