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生物多樣性持續向好,一些動物種群不斷擴大,但同時也出現了“人獸沖突”的現象。
7月30日,云南玉龍縣鳴音鎮落美村,一名72歲的老人在后山放羊時遭黑熊襲擊,顱骨、面骨、肋骨多處骨折。事發后,當地林業部門、派出所迅速反應,防止黑熊再次傷人,并向村民發布防范告知書,玉龍縣林草局表示受害者可申請野生動物致害補償。
8月1日上午,一名游客在深圳大梅沙海濱公園沙灘上散步時,被一頭約200斤重的野豬撞倒,導致左股骨頸骨折。園方稱野豬是為覓食從山上下來,游泳渡海來到沙灘,已將其驅趕回山林,并表示會加強巡邏力度。
“人獸沖突”怎么辦?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張玉軍表示,這些致害事件以及非法捕獵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需要嚴加防范和監管。要有效管理人與野生動物生活空間重疊,化解潛在風險,平衡保護與發展的關系。
在生態環境部7月2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張玉軍表示,近年來我國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物多樣性持續向好,近500種野生動植物受威脅等級下降,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穩步增長,2024年全國越冬水鳥總數量達到創紀錄的500余萬只,“高原精靈”藏羚羊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不足10萬只增加到目前的超40萬只,朱鹮從最初發現時僅有7只瀕臨滅絕,到目前突破1萬只,萬鳥競翔。
張玉軍隨后指出,當前我國生物多樣性下降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眾多生態系統的群落結構依然簡單、食物鏈網絡不夠豐富,尤其是頂級物種尚未完全恢復或仍處于受威脅狀態。堅持保護優先仍將是當前以及未來一個時期生物多樣性治理的總基調。
“當然,隨著野豬等部分野生動物種群快速恢復以及活動范圍擴大,人獸接觸的機會也在逐漸增多,局地出現了野豬等野生動物破壞農作物、捕食家畜、毀物傷人等事件,同時也發生非法下套捕獸、拉網捕鳥、破壞棲息地等違法行為。”張玉軍強調,這些致害事件和違法行為都需要嚴加防范和監管。
為有效解決“人獸沖突”問題,推動法規政策落實,健全野生動物致害補償賠償機制,20多個省份相繼出臺野生動物致害補償辦法。張玉軍舉例說,2024年,僅野豬致害補償財政支付資金就超1億元,7萬多戶受損農戶獲得補償。
怎樣有效管理人與野生動物生活空間重疊,化解潛在風險,平衡保護與發展的關系?
一是持續改善棲息地環境,增加生態緩沖空間。張玉軍表示,為了保留和改善野生動植物休養生息處所,生態環境部持續優化就地保護體系,協同林草等部門開展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加快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提升生態系統承載力,為野生動物建設美好家園。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管理,開展全國生態狀況調查評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生態保護紅線保護成效評估,全國生態質量持續改善。連續8年持續組織開展“綠盾”重要生態空間專項行動,減少人為干擾導致的野生動物擴散。全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問題基本完成整改,實現動態清零。
二是持續推進全社會聯防聯控,堅決打擊捕獸販鳥等違法行為。利用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六五環境日、全國生態日等時間節點,指導各地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宣傳與教育活動,增強全社會保護意識和能力。對野生動物要保護,也要保持距離,不投喂不打擾。針對局地非法捕獸、捕鳥販鳥等行為,林草、生態環境、市場監管、交通運輸、公安等部門,正在著手研究制定鳥類保護和野豬致害防控專項工作方案,強化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建立部門間線索移送、信息共享、聯合會商等聯動機制,加強依法處置。另外,支持公益組織、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開展緩解人獸沖突的社區綜合試點。
三是推動法規政策落實,健全野生動物致害補償賠償機制。指導地方政府落實野生動物保護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以及《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野豬等陸生野生動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等政策指南,開展野生動物致害監測預警、綜合防控、致害補償和賠償等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在國務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的統籌領導下,進一步修改完善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方案,加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和常態化監測評估,科學確定環境承載力,分區分類加強野生動物管理和種群目標調控。”張玉軍說。
張玉軍表示,生態環境部基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物種資源保護等職責定位,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存在的關鍵問題,正在制定重大工程的細化實施方案,謀劃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管與預警、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工程等項目。
今年2月,生態環境部聯合財政部、國家林草局等9部門印發《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實施方案(2025—2030年)》,明確國家層面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關鍵項目,包括7項工程、24個項目,為未來5年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錨定了方向。
張玉軍表示,為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實施方案》落地見效,生態環境部注重部門間協調配合,按照部門職責職能對工程項目進行分工,同時建立了跟蹤調度和年度匯報機制,協力推進工程實施。接下來,生態環境部將聯合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有序推進各項任務的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