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法治智慧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近年來,山東省滕州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法學會“法治智庫”優勢,通過組建法律咨詢專家團隊、構建覆蓋城鄉的服務陣地、開展精準化法治體檢活動等創新舉措,推動法律資源下沉一線,為基層治理注入法治動能。
“感謝法學會的調解員,困擾我們家這么久的問題終于解決了。”滕州市居民任先生因購房問題與開發公司鬧了矛盾,開發公司拒絕協助任先生辦理房產證,任先生也因此拒絕繳納物業費。任先生所在小區物業公司就近找到了法學會工作站。工作站人員在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協調物業糾紛調委會調解員開展調解,經過耐心溝通與法律指導,最終雙方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達成一致,化解了矛盾。
近年來,為更好地滿足市民對法律服務的需求,針對基層法律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滕州市法學會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服務,主動融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在市級層面成立“市法學會會員之家”“市中立和解法律服務社”;在部門、企業層面建立15個“法學會聯絡站”、14個“法律門診”、88個“法律服務工作站”;在鎮村層面建立21個“法學會基層服務站”、535個“法律服務工作室(站、點)”,在全市構建起網絡健全的基層法學會組織體系。
圍繞群眾需求,滕州各站點載明工作制度、人員組成、職能任務、預約電話等內容,聚合法學會會員、網格員、人民調解員、村(社區)法律顧問等資源優勢,打造高素質服務站團隊。開展“會員進網格、服務千萬家”行動,基層服務站點轄區會員融入1768個基礎網格,提供法律咨詢、化解矛盾糾紛、開展法治宣傳,零距離服務群眾,推動法學會工作向下延伸。“一事一專家”“一事一專班”“一事一方案”的“三合一”模式,讓問題解決在早、化解在小。
“袁會長,我們一些新產品剛推出市場還沒多久就被各種模仿、抄襲,怎么來保護企業權益?”“我們合作的勞務派遣公司拖欠員工工資,員工卻到我們企業里鬧,這可咋辦?”近日,滕州市法學會副會長袁克永到東沙河街道轄區企業開展公益法律服務活動,一些企業負責人拋過來的問題,讓袁克永有些忙不過來。
滕州某企業負責人對民生周刊記者說:“之前滕州市法學會工作人員來企業走訪,問我有什么法律需求,我就說,希望企業遇到各類法務問題的時候,可以找到專家及時給我們解答一下。沒想到這么快,法律服務就送到家門口了。”
滕州市法學會黨組書記尹亞東介紹,不只是企業,法學專家、資深律師組成的專家團會定期深入基層開展“五進五助”活動,即會員進網格、專家進項目、法治進企業、專家進案件、成果進決策,確保法律服務精準對接需求。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滕州市法學會通過結對幫扶、組團式服務等方式,高質量提供法治供給,延伸服務半徑,為企業提供“定制式”服務,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全力幫助企業解決土地、融資、拆遷等各類問題。20名法學會會員先后被聘請為市委、市政府法律顧問,累計對市政府80余項重大行政決策、重大涉法事項開展合法性審查,出具法律意見建議190余條,參與辦理行政復議和訴訟案件260余件,有力促進了依法行政。
滕州市法學會還發動基層服務站點貼近群眾優勢,為廣大群眾提供全方位、多領域的法律服務,累計參與排查各類社會矛盾、風險隱患387件。堅持公益服務、自愿參與、雙向選擇原則,公開遴選589名法治副主任,實現了全市法治副主任全覆蓋。
今年5月25日,滕州市法學會走進東郭鎮農村大集,開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層行”暨“下鄉村、趕大集愛路護路集中宣傳”普法宣傳活動。
“大娘您看,這是鐵路法規的內容,像破壞鐵路設施、非法穿越鐵路、在沿線焚燒秸稈這些行為,不僅會威脅到人身安全,還會影響鐵路的正常運行,這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志愿者們結合具體案例,通過深入剖析事故原因和相應的法律責任,讓群眾多角度了解鐵路法律和安全知識。
推動法治力量向疏導端發力,打造助決策、防風險、調矛盾、化積案的平臺,是滕州市法學會凝聚工作合力、提供優質服務的重要路徑。
滕州市法學會搭建宣傳教育平臺,強化宣傳陣地建設,將基層服務站點打造成宣傳黨的政策方針的前沿陣地;搭建交流培訓平臺,新建法學會“會員之家”,組織會員開展法學研究、法治沙龍、法律研討等活動;搭建矛盾調解平臺,打造法律咨詢專家工作室,組織法律咨詢專家對重大矛盾“把脈會診”,積極幫助重大矛盾化解。
良法善治,夯基固本。滕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市法學會會長孔祥東說:“我們將持續用好基層法律服務前沿陣地,凝聚法治人才力量,完善工作機制,提升服務能力,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效能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