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5159次列車,哈爾濱東至漠河,跨越松花江,駛入松嫩平原,與星光為伴,一路向北。
“我在網上刷到‘中國最北星空’的照片,特意趕在暑假去漠河蹲極光!”“我想去漠河住民宿,打卡北極村的最北郵局、最北咖啡店。”……午夜,車廂連接處,幾個原本互不相識的“00后”圍在一起聊行程。
“早些年,坐我們這趟車的多是沿線群眾,客流不大,往往還沒到終點人就下得差不多了。這幾年不一樣了,尤其是夏天和冬天,乘客天南地北的都有,絕大多數是到漠河旅游的。”K5159次列車列車長冷雪松說。
太陽從大興安嶺的山脊上緩緩升起,列車在郁郁蔥蔥的林海間蜿蜒穿行。
一位老人拿著手機,向同行的家人展示剛拍的照片:“你們看這窗外的云,低得好像伸手就能摸到。這層巒疊嶂、青川澗水,多像一幅畫。”
老人名叫宋建疆,今年71歲,來自河南新鄭,退休前是當地一所中學的教師。“我是一名老黨員,兩年前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到漠河考察的新聞,就想帶老伴和孫輩們沿總書記去過的考察點看看。”談及旅行計劃,老人難掩興奮。
接近正午,列車緩緩駛入漠河站。站前廣場上,“神州北極”標志牌令初來者滿懷期待;漠北公路旁,“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守護好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標語在陽光下格外醒目。
乘車從漠河站出發,沿漠北公路在密林深處穿行70余公里后便到了黑龍江畔的北極村。
2023年9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考察漠河林場自然林區,察看自然林生長態勢和林下作物展示,聽取當地深化森林資源資產管理改革、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以及加強森林防火滅火情況介紹。隨后,總書記來到北極村,仔細了解當地結合地域優勢發展特色旅游、將生態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等情況,并走進民宿小院,同當地群眾親切交流。
在村民史瑞娟家的民宿小院,總書記向鄉親們了解當地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助推興邊富民、鄉村振興等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北極村的發展和群眾的生活狀況好,看了很高興。發展旅游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把大興安嶺森林護好,旅游業才有吸引力。這里的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地方黨委和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堅持林下經濟和旅游業兩業并舉,讓北國邊塞風光、冰雪資源為鄉親們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
離開小院時,當地群眾在道路兩旁熱情歡送習近平總書記。總書記親切地對大家說,北極村前景可期。希望廣大干部、群眾共同努力,把鄉村建設得更好、把生態保護得更好、讓人民生活得更好,共同奔向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未來。
“感謝總書記為我們指明了發展方向。”北極村黨支部書記高威向民生周刊記者表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如今的北極村正將地域優勢、生態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將“冰天雪地”和“綠水青山”轉化成了“金山銀山”,村民們端起了“雪飯碗”,吃上了“旅游飯”。
數據顯示,2024年北極村接待游客272萬人次,是當地總人口數的1000倍,旅游熱度可見一斑。
巨大轉變背后,是北極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豐富旅游產品供給的結果。
作為我國大陸最北端的邊境臨江村落,北極村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這里是中國觀賞到北極光和極晝現象的最佳地點,素有“神州北極”和“不夜城”之美譽。
為了讓游客更好地體驗這些獨特的自然奇觀,兩年來,北極村不斷升級旅游設施和服務,新增“數字極光館”,采用VR技術還原極光爆發場景,即使錯過極光季也能沉浸式感受綠焰舞動的震撼。同時,景區還升級了“極光觀測系統”,游客可通過“漠河旅游”公眾號查詢實時極光概率,大大提高了觀測成功率。
在旅游產品開發方面,北極村堅持四季皆游的理念,不斷豐富旅游業態。
冬季,這里推出了冰雪汽車越野賽、冰龍舟大賽、冬季捕魚等特色活動,讓游客在零下40攝氏度的極寒中體驗冰雪樂趣。夏季,借助極晝奇觀,北極村舉辦了北極光節,篝火晚會、薩滿祈福、非遺樺樹皮畫展等活動輪番上演,讓游客感受北緯53°的夏日不眠夜。
此外,景區還開發了“追極光”“冰河冬捕”“喂食馴鹿”“霧凇漂流”等一系列體驗項目。
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也為北極村旅游業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隨著G331國道的貫通,自駕游客可以更便捷地抵達北極村,體驗北疆環線的壯美風光。同時,漠河機場的航班頻次增加,哈爾濱至漠河的直飛航班大大縮短了游客的旅途時間。鐵路方面,多趟“雪國列車”成為一道道移動的風景線,讓游客在十幾個小時的旅程中就能欣賞到大興安嶺的絕美風光。
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增長,也給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目前,北極村擁有各具特色的民宿、酒店290余家,許多村民和史瑞娟一樣,通過發展民宿實現增收。他們用自己的熱情好客和特色服務,讓每一位來到北極村的游客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村民最為關切的全村升級改造工程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集中供熱、上下水管網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都有了明確規劃。
面對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北極村積極應對各種挑戰。今年入夏以來,北極村遭遇了罕見的高溫天氣,給避暑旅游帶來了一定影響。為了應對這一情況,部分民宿經營者及時安裝空調,改善住宿條件。這一舉措不僅提升了游客的舒適度,也體現了北極村旅游從業者的市場敏感度和服務意識。
同時,當地政府積極出臺政策,引導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今年6月,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批復了北極村景區門票價格調整方案,將門票價格定為每人次88元,并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包括對兒童、老年人、殘疾人、軍人等群體實行免門票優惠,對學生等群體實行半價優惠。這一政策既有利于提升景區管理水平,又能吸引更多游客,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接下來,我們將持續守護好這片綠水青山,繼續發展生態旅游,讓大家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高威說。
十年難育一棵樹,星火能毀萬畝林。興安落葉松的年輪里藏著一個殘酷的等式:一棵樹木成材需要80年,而一場山火吞噬萬畝林海只需5小時。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漠河林場自然林區考察時指出,要堅持造林與護林并重,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決不能讓幾十年、幾百年、上千年之功毀于一旦。
作為祖國最北的地方林場,漠河林區的場部距離北極村約2公里。黨的十八大以來,借助國有林場體制改革的有利契機,搶抓“大生態”戰略機遇,漠河林場不斷推進林場改革發展,充分利用最北的資源優勢,在著力建設全國最北、最美生態林場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發展生機和活力。
“林場以前以采伐為主,現在是以生態保護為主。”漠河林場場長溫鵬翔介紹,林場總面積達到36376公頃,自停伐以后,林場職工全部投入到森林防護和撫育工作中。經過不懈努力,森林覆蓋率已達到92%。
“堅持造林與護林并重”的殷殷囑托,讓漠河林場巡護隊隊長梁景武感到責任重大。25名隊員每天33公里道路巡護任務,1萬起步的行走記錄,是巡護隊的日常。
“守護好這片綠色就是守住根和魂。”梁景武說,“有些外地游客不知道已經進入防火期,會在進林子游玩時抽煙,也許一個小煙頭就會釀成大禍。作為護林人,來不得半點馬虎。”
除了有巡護隊、撲火隊,漠河林場還建有現代化的技防體系:數字化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無人機巡航實時回傳林區畫面,30余處高清攝像頭實現24小時監測……這套空天地“三位一體”監測模式,讓林場實現了建場67年未發生人為森林火災的紀錄。
林場擁有豐富的生態物種,包括興安落葉松、興安杜鵑、杜香、沙參、黃芪等野生植物8000多種,以及馬鹿、紫貂、水獺、棕熊等野生動物300多種。
談及未來林場森林保護工作,溫鵬翔表示:“我們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繼續發揚林業人能吃苦能戰斗的精神,保護好森林,抓好生態發展建設,為筑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漠河考察時強調,堅持林下經濟和旅游業兩業并舉,讓北國邊塞風光、冰雪資源為鄉親們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
近年來,隨著大興安嶺地區加快林場生態轉型,漠河林場依托綠水青山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鼓勵職工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通過種菜、種靈芝、養蜂、養雞、養鵝、養鹿等方式增加收入。目前,林場職工年收入平均每人增加超過1萬元。
在漠河林場小北溝管護站,職工們的生活同樣因為發展林下經濟變得豐富多彩。
站長盧全林告訴記者:“我們管護站林下產業之一是職工們養殖的溜達雞,這些雞就在林子里散養,吃林子里的蟲、喝山里的水,純天然無污染,游客們都爭相購買。”
如今,漠河林場和北極村的生動實踐,已成為“林下經濟和旅游業兩業并舉”的生動注腳。
在漠河林場,職工們放下斧鋸,拿起鋤頭,在林間空地培育起藍莓、紅豆等耐寒漿果,依托“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打造產業鏈,從鮮果采摘到深加工的果醬、果干,年銷售額突破千萬元。冬季的林場更成了“冰雪寶庫”,游客踩著積雪走進伐木文化體驗館,在老木工的指導下制作木藝小擺件,沉浸式感受林區轉型的歷史脈絡。
而在北極村,“最北”IP持續釋放魅力。村民們將俄式木刻楞房屋改造成特色民宿,推出“極光觀測套餐”,游客在零下30攝氏度的寒夜里守候天幕奇觀,清晨則踏著晨霧體驗馬拉爬犁。村里的鄂倫春族手藝人支起獸皮畫工作臺,用傳統技法描繪林海雪原的生靈,這些帶著溫度的手工藝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
兩業并舉融合發展,讓“生態家底”越來越厚,致富路子越走越寬,興安林海、“神州北極”的生態價值正轉化為發展成果,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讓邊塞群眾在守護生態的同時共享發展紅利,實現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