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導致腎臟結構或功能長期異常的疾病。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經常出現多種代謝障礙與營養紊亂的問題。除了積極接受治療,科學調控飲食對于穩定病情和促進康復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膳食營養不僅能維持機體的健康狀態,提高生活質量,還能維護腎功能,延緩疾病惡化,推遲透析治療的開始時間。無論是在慢性腎臟病的早期還是中后期,科學合理的飲食管理都是治療過程中的重要加分項。今天,讓我們共同探討慢性腎臟病飲食調控的關鍵要點。
保持食物種類豐富
慢性腎臟病患者能量代謝受損,易因毒素堆積導致食欲減退,食物攝人不足,繼而引起營養不良。因此,建議患者每天確保攝人充足且多樣化的食物。應保持食物種類豐富,建議每日攝入的食物種類在12種以上,每周則至少達到25種,以確保營養均衡。在飲食調味方面,患者應遵循少鹽、少調味品的原則,同時限制或避免飲酒,限制或禁食濃肉湯或老火湯等,以減輕腎臟負擔。若食欲不佳,可嘗試調整進餐習慣,將每日3餐增加至4~6餐,以少量多餐的方式攝入足夠的食物,滿足身體對能量的需求。若日常飲食無法保證患者每天的能量攝入,建議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合理服用營養補充劑,以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
優化主食
慢性腎臟病患者選擇主食需謹慎。1~2期患者的主食應以全谷物、雜豆類、薯類及水生蔬菜為主。3~5期患者需減少米面攝入,選擇低蛋白、高能量的食物作為主食。其中,紅薯是極佳選擇,每100克僅含約1克蛋白質,遠低于大米,并且富含膳食纖維,有助于消化。土豆熱量充足,蛋白質含量也低,每100克約含2克蛋白質,適合腎臟病患者。南瓜口感甘甜,每100克蛋白質含量極低,僅為0.7克,同時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蓮藕口感清脆,每100克蛋白質含量約為1.2克,是低蛋白飲食的良好食物來源。芋頭軟糯香甜,每100克蛋白質含量約1.3克,美味又健康。山藥不僅味道佳,還兼具健脾益腎功效,每100克蛋白質含量約為19克。此外,淀粉、藕粉等淀粉類食物,每100克蛋白質含量極低,約為0.2克,非常適合嚴格控制蛋白質攝入的患者。粉條和粉絲口感爽滑,每100克蛋白質含量大約為0.5克,同樣值得推薦。建議腎臟病患者每日3餐中至少有1餐選擇這些低蛋白食物作為主食,以有效控制非優質蛋白的攝入。但需注意,對于高鉀血癥患者,除南瓜、淀粉類粉絲和粉條外,其他食物含鉀量較高,食用前應進行水煮處理以降低鉀含量,減輕腎臟負擔。
合理攝入蛋白質
對于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低蛋白飲食是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控制蛋白質攝入不僅能夠避免加重腎臟負擔,還能避免過度限制蛋白質導致患者出現營養不良。選擇蛋白質食物來源時,首先選擇魚類和禽類,其次是大豆類及其制品(如豆腐、豆漿等),最后是蛋、奶、畜肉(如豬肉、牛肉、羊肉等)。
非糖尿病慢性腎臟病1~2期患者,原則上應該減少蛋白質攝入,每日推薦攝入量為 0.8~1.0 克/千克體重。以蛋白尿為主要臨床表現者,每日推薦攝入量為 0.6~0.8 克/千克體重。對于糖尿病慢性腎臟病1~2期患者,每日推薦攝入量為0.8克/千克體重。3~5期患者隨著腎功能進一步下降,則推薦低蛋白飲食。非糖尿病慢性腎臟病3~5期患者,每日推薦攝入量為0.6克 / 千克體重,糖尿病慢性腎臟病3~5期患者,每日推薦攝入量為 0.6~0.8 克/千克體重,聯合補充酮酸制劑。這是為了減少腎臟代謝蛋白質產生的含氮廢物,減輕腎臟負擔。
蔬菜充足,水果適量
蔬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環節,尤其對于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蔬菜因其較低的蛋白質含量而成為餐桌上的優選食物。患者在挑選蔬菜時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新鮮,蔬菜富含水分、維生素和葉酸,放置過久會導致營養成分流失,因此建議當日購買和食用;二是色彩要豐富,深色蔬菜(如菠菜、油菜、番茄、胡蘿卜等)不僅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還含有番茄紅素和花青素,對人體大有裨益;三是鮮豆類蔬菜含蛋白質較多,非透析患者應限制攝人,避免引起高磷血癥;四是烹飪蔬菜時應少放食鹽、醬油、味精等含鈉高的調味品,同時做到先洗后切、急火快炒、開湯下菜;五是蔬菜中的鉀離子經過水煮后會融入湯中,故建議患者少飲蔬菜湯,以減少鉀的攝入。
少鹽控油,限磷控鉀
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高度警惕并嚴格避免高鹽食物的攝入。高鹽食物的主要來源包括食鹽、醬油、鹽漬食品、腌制肉或煙熏食品(如臘肉、香腸)醬咸菜類及各類咸味零食等。為了有效控制鹽分攝入,患者應學會仔細查看食物營養成分表,并記住一個重要的換算關系:400毫克鈉大約等于1克食鹽。此外,烹調油的使用也需謹慎。慢性腎臟病患者每天烹調油的攝入量應控制在25~40克。選擇烹調油時,應優先考慮菜籽油、橄欖油、玉米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植物油,以及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海洋魚類油。相比之下,動物油脂、人工油脂,以及含有氫化脂肪酸(如反式脂肪酸、起酥油、植脂末等)的油脂應盡量避免使用。
磷是人體內重要的礦物質元素,當腎功能下降時,磷排泄不充分,會導致血磷升高。人們日常攝入的食物大多含有磷,尤其是蛋白質高的食物。如何在補充優質蛋白的同時,又能控制磷的攝入呢?患者可以選擇磷蛋白比值低的食物,磷蛋白比 >12 毫克/克即為高磷食物。常見的高磷食物有軟飲料、加工肉類、雞蛋黃、堅果、香腸、軟奶酪、魷魚、動物內臟等。低磷又能夠補充蛋白質的食物有雞蛋白、鵝蛋白。烹飪時可以使用溫水浸泡的方式清除植物類食物中的部分磷,如大米用溫水浸泡后反復搓洗可去掉部分磷,蔬菜溫水浸泡也能去掉一部分磷。瘦肉切小塊,煮透瀝干或適度擠干肉中的湯汁后再食用,也是控制磷攝入的小方法。
慢性腎臟病患者腎臟排泄鉀的能力下降,容易出現高鉀血癥。高鉀血癥可導致心律失常、心臟驟停等嚴重后果,因此必須嚴格控制鉀的攝入。當患者出現高鉀血癥時,應謹慎選擇水果、馬鈴薯及其淀粉、綠葉蔬菜等。香蕉和土豆是高鉀食物的典型代表,除了它們,還需要謦惕一些食物,如橙子、柚子、菠菜、紫菜、海帶、木耳、豆類等。患者在日常飲食中要學會查看食物的營養成分表,了解食物的鉀含量。
適量飲水,“量出為入”
許多腎臟病患者誤以為腎臟功能不佳就不能多喝水,擔心會加重腎臟負擔,因此即便口渴也不敢飲水,這種觀念其實是不正確的。實際上,針對不同腎臟疾病及同一疾病的不同階段,飲水的要求是有所差異的。腎臟是人體排泄毒素的主要器官,需要充足的水分供應,以便將體內的毒素和廢物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如果飲水過少,身體為了維持水分平衡,會使尿液變得濃縮,減少排尿量,這會導致尿路中的細菌和有形物質更容易沉積,從而增加泌尿系感染和腎結石的風險。適量飲水對維持人體健康至關重要,有助于保持體內水液平衡,促進新陳代謝,對腎臟病患者同樣有益。關鍵在于如何正確飲水。腎臟病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和醫生的建議,合理安排飲水量。通常,尿量正常且沒有水腫的患者可以正常飲水,每日飲水量建議保持在 1500~1700 毫升;而對于尿量減少或伴有水腫的患者,則應適當限制飲水量,以免加重腎臟負擔。這部分患者應在臨床營養師或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采取低鹽膳食,并減少攝人含水多的食物,以避免加重水腫。建議患者將一天的飲水量分成多次飲用,避免一次性攝入過多。這樣做有助于維持體內水液平衡,防止水液潴留引起的水腫。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腎臟病水腫期間、少尿或無尿的腎衰竭透析患者中,由于水分不能被有效排出,醫生通常會要求限制飲水量,通常限水量為前一天尿量加上 500~700 毫升,以避免過多的水分加重水腫和心臟負擔。此外,患者應避免用飲料代替水。白開水是最健康的飲品,有甜味的飲料(如汽水、可樂、果汁等)含有大量果糖,不宜過量飲用,因為它們可能增加高尿酸、痛風、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的風險,對腎臟造成傷害,甚至導致不可逆的腎損傷。
規律進餐,限制飲酒,適度運動
慢性腎臟病患者的一日三餐及加餐時間應相對固定,避免長時間空腹或暴飲暴食。患者應盡量減少吃外賣的次數,選擇在家烹飪,以更好地控制食材和調味品的使用。吃零食應適量,并選擇對健康有益的種類。慢性腎臟病患者應嚴格限制飲酒,尤其是3~5期的患者應避免飲酒,以減少腎臟負擔。此外,適度運動不僅能增強心肺耐力,改善肌力和肌肉容積,還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延緩慢性腎臟病的進展,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患者應結合自身情況制訂合適的運動計劃并持之以恒。
結語
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調控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患者及其家人的共同努力。了解上述飲食要點,遵循科學的飲食原則,才能更好地維護腎臟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編輯:臺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