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這一常見的腎臟替代治療方法,是慢性腎臟病患者維持生命的寶貴手段,廣泛應用于腎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療中。在透析過程中,引出和回輸血液的血管通路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僅是進行血液透析的重要途徑,其質量和穩(wěn)定性更直接關乎血液透析的效果。然而,血栓形成、中心靜脈狹窄等問題時有發(fā)生,這些都會嚴重干擾血液透析的效果,甚至在極端情況下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因此,如何有效守護這條“生命線”,確保血液透析順利進行,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深入科普維護血管通路的相關知識,以及維護血管通路的重要性與具體方法。
什么是血管通路?
血管通路是指為血液透析創(chuàng)建的通道,用于連接透析機和人體的血液系統(tǒng),是一個復雜而精密的網絡,由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組成,負責將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輸送到身體各個組織和器官,同時將廢物和二氧化碳帶回循環(huán)系統(tǒng)。但是因為慢性腎衰竭患者自身的代謝能力和物質交換能力較弱,所以需要進行血液透析,利用儀器將患者體內的血液導出體外,在透析儀器中進行物質交換,排出多余水分和雜質,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度平衡。
血管通路就是承擔血液導出和回輸?shù)耐贰屿o脈瘺、動靜脈移植物和中心靜脈導管是常見的血管通路類型。動靜脈瘺通過手術將動脈和靜脈連接在一起,是優(yōu)先推薦的通路類型,因為它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和較小的感染風險。動靜脈移植物是在動脈和靜脈之間植入一段合成材料(移植物),形成通路,是動靜脈瘺無法形成時的替代選擇。中心靜脈導管是一種臨時的通路,通常用于緊急透析或當動靜脈瘺和動靜脈移植物尚未成熟時使用,中心靜脈導管有較高的感染和血栓形成風險。
如何維護血管通路?
(一)動靜脈瘺的日常保護措施
首先,保持瘺管清潔至關重要。為了防止發(fā)生感染,患者應定期使用溫和無刺激性的肥皂輕輕清潔瘺管周圍的皮膚。在清潔過程中,務必確保徹底沖洗干凈并使用干凈的毛巾輕輕拍干,避免用力擦拭,以降低感染風險。其次,避免對瘺管造成壓迫和摩擦。患者應避免穿著緊身衣物,以及佩戴手表、手環(huán)或其他飾品,以免對瘺管造成壓迫。日常生活中要特別注意防止瘺管與硬物或粗糙表面接觸,盡量減少瘺管區(qū)域的摩擦和損傷,從而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再次,正在接受抗凝治療的患者需特別關注抗凝藥物的副作用。患者應定期到醫(yī)院檢查凝血指標,確保所使用的抗凝劑劑量適宜,既不過量也不過少。同時,日常生活中要密切留意身體是否有出血或血栓形成的跡象,如皮膚出現(xiàn)不明原因的瘀斑、出血點或肢體出現(xiàn)腫脹、疼痛等癥狀。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yī),以確保抗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整體健康。
(二)中心靜脈留置導管的日常保護措施
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對于中心靜脈留置導管的日常保護至關重要,務必保持傷口敷料的干燥與清潔,以有效防止感染。特別是對于股靜脈置管的患者,應盡量避免長時間保持坐姿,以防止導管因長時間壓迫而受壓、折疊,進而影響導管的正常使用和血液流動。在穿著方面,建議患者選擇寬松、干凈的衣物,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衣物對皮膚造成的摩擦和牽拉,從而有效降低導管脫落的風險。同時,患者需要實時觀察導管留置處的皮膚狀況,一旦發(fā)現(xiàn)有任何感染、紅腫或其他異常癥狀,應立即向醫(yī)護人員匯報,以便能夠及時得到專業(yè)的處理和救治,確保患者的安全和導管的正常功能。
(三)自體動靜脈內瘺的日常保護措施
在日常護理中,患者應特別注意內瘺的局部衛(wèi)生,每日堅持進行觸診、聽診和觀察等檢查,確保內瘺區(qū)域無紅腫、熱痛或異常搏動等異常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任何異常跡象,應立即通知醫(yī)護人員處理,避免病情惡化。在穿著方面,建議患者選擇寬松的衣物,避免佩戴手鐲、手表等首飾,以防對內瘺區(qū)域造成擠壓和損傷。在睡眠時也應特別注意避免該側肢體受到壓迫,保持血液循環(huán)暢通。此外,患者應嚴格禁止在內瘺側進行血壓測量、靜脈輸血和抽血等操作,以防止對內瘺造成損傷。
在進行血液透析前,患者應徹底清潔內瘺側肢體,確保透析過程的衛(wèi)生、安全。透析結束后避免穿刺點接觸水,洗澡時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防止感染。患者還需掌握正確的壓迫止血方法,根據個人具體情況確定按壓時間,確保在最短時間內有效止血。若壓迫時間延長,應及時告知醫(yī)生并查找原因,避免引起并發(fā)癥。若內瘺區(qū)域出現(xiàn)硬結,患者可在非透析日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進行涂擦按摩,每日2次,每次約20分鐘,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軟組織恢復。需要注意的是,在血液透析當天應禁止按摩,以免影響透析效果和內瘺的穩(wěn)定性。
飲食調護與運動調節(jié)
(一)飲食調護
保持均衡飲食是確保良好營養(yǎng)狀態(tài)的關鍵,有助于維護血管健康。高鹽、高脂的飲食模式可能引發(fā)高凝狀態(tài),導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血壓升高,進而增加斑塊形成的風險。因此,為了減輕體液負擔并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日常飲食應以清淡、低脂、低鹽為主,保證優(yōu)質蛋白的充分攝入,保持均衡的飲食,適量攝入維生素、熱量、礦物質等。患者應在透析期間嚴格控制體重,每日體重增長不能高于1千克。此外,患者需要限制食用高磷食物,如堅果、豆類、筍等,還需要嚴格控制食鹽的攝人,每日鈉鹽攝人量不得超過5克,避免血壓升高對腎臟造成損害。對于慢性腎衰竭患者來說,體內過多鉀元素的堆積會引發(fā)肌無力,甚至會引發(fā)心力衰竭。因此,此類患者還需要限制鉀元素含量多的食物攝入,如柑橘、番茄等,避免發(fā)生高鉀血癥。
(二)運動調節(jié)
適當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huán),對預防血栓形成具有積極作用。鼓勵具備運動能力的患者通過適當運動來降低血液黏稠度,從而有效預防血栓形成。而對于年老體弱、無法自主運動的患者,也應提醒其避免久坐或久臥,應定期活動身體,促進靜脈回流。日常生活中也應盡量避免用創(chuàng)建通路的手臂提重物,以減少對通路的壓力。在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進行護理時,還需要注意保暖,避免患者因受寒等縮血管因素刺激而引發(fā)大量出汗、腹瀉或低血壓等情況。此外,高血壓是增加血管通路并發(fā)癥風險的重要因素。因此,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應嚴格遵醫(yī)囑按時服用降壓藥,并定期監(jiān)測血壓水平,以確保血壓控制在安全范圍內。同時,吸煙也是影響血管健康的不利因素之一,會增加血管狹窄和閉塞的風險。因此,戒煙對于維護血管健康同樣重要。
正確應對緊急情況
如果透析后出血無法自行止住,需緊急處理,可以使用干凈的紗布或繃帶壓住出血部位并立即就醫(yī)。通路部位發(fā)紅、腫脹、發(fā)熱或流膿是感染的常見癥狀。如果出現(xiàn)發(fā)熱或感染跡象,應盡快聯(lián)系醫(yī)生,必要時進行抗生素治療。如果通路出現(xiàn)疼痛、出血異常或感覺不到震顫,可能是通路阻塞或血栓形成的征兆,需立即就醫(yī)。
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可及時發(fā)現(xiàn)并有效控制相關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這些疾病被視為血管狹窄和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血壓與血管通路之間存在密切關聯(lián),血液的穩(wěn)定狀態(tài)能夠對血管通路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因此,患者應定期測量血壓,根據醫(yī)生的建議適時調整。確保患者的血壓維持在安全范圍內,降低血管受損的風險。因為高血壓極易導致血管狹窄和血管損傷,增加血管通路受阻的風險,所以患者出現(xiàn)高血壓時需要立即告知醫(yī)護人員,以便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此外,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密切關注血液通路狀況。為了確保血液通路通暢及其功能正常發(fā)揮,患者需要定期進行血液通路的檢查和維護,如超聲檢查、血流量測定等。這些檢查手段能夠幫助醫(yī)護人員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決潛在的問題。對于已經出現(xiàn)的問題,如內瘺狹窄、血栓形成等,患者應及時就醫(yī)處理,以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同時,與腎內科醫(yī)生定期溝通也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專業(yè)的檢查和評估,患者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血管通路狀況并據此制訂合理的治療計劃。在日常護理過程中,患者還應記錄每次透析后的通路狀況和不適感。這些信息對于醫(yī)生來說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有助于在下次就診時更加準確地判斷患者的病情并制訂相應的治療方案。
結語
總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在建立血管通路之后,如果出現(xiàn)感染、狹窄、血栓形成等并發(fā)癥,會對血管通路的使用壽命產生影響,進而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醫(y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等多方共同努力,用心去呵護這條“生命線”,才能讓透析治療順利進行,為患者的生活質量提供有力保障。
編輯:臺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