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癥是常見的消化系統腫瘤,患者會選擇手術治療遏制癌癥的進一步發展。腫瘤侵犯離肛門很近的位置,需要行肛門切除術。術后,患者需要一個新的“出口\"排泄廢物,腸造口由此而來。可能有人會問,腸造口畢竟是在身體上開了一個口子,相當于與外界連接,該如何護理呢?別擔心,本文向大家介紹腸造口的常見類型及居家護理小技巧,幫助腸造口患者重回正常生活。
腸造口的生理功能及其重要性
腸造口是從腹腔中拉出一段腸管,在腹壁切口處進行開口及縫合,以排泄糞便,代替原來會陰部肛門的功能。腸造口可以讓無法正常通過肛門排便的患者恢復腸道的排泄功能,及時排出腸道內容物,避免引起腸梗阻等并發癥。特別是對于行直腸癌或結腸癌根治手術的患者,腸造口可以讓患者的腸道在術后依舊正常運轉,維持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穩定,以便術后攝入足夠的營養,促進身體恢復。同時利用恰當的方式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對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加快康復進程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腸造口的常見類型
根據造口部位的不同,腸造口可分為回腸造口、橫結腸造口、乙狀結腸造口。根據造口性質不同,腸造口又可分為臨時性預防性造口與永久性造口。臨時性造口在一定時間后可根據機體狀況回納腹腔,重新恢復正常的生理狀態,永久性造口則沒有還納機會。
哪些人群需要進行腸造口?
一是腸道外傷患者。這類患者因意外事故(如銳器傷、車禍等)造成腸道嚴重損傷,腸道修復需要時間,暫不能使用原有的排便通道,可以選擇臨時性的腸造口排出糞便。二是腸梗阻患者。腸扭轉、腸粘連或腸道腫瘤占位引起的完全和不完全性梗阻,在解除梗阻的同時需要臨時或永久的腸造口改變排便途徑。三是腸道炎性疾病患者。對于嚴重的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在腸道出現無法逆轉的狹窄、穿孔等并發癥的情況下,需要腸造口解決排便問題。四是腸道腫瘤患者。低位直腸癌患者因腫瘤靠近肛門,為了徹底清除腫瘤,無法保留肛門,術后需要做永久性的腸造口。
腸造口護理不當可能引起哪些并發癥?
臨時性腸造口會伴隨患者一段時間,但對于進行了永久性腸造口的患者來說,造口會陪伴他們終生,如何早期發現并正確處理造口相關并發癥就顯得格外重要。以下是腸造口常見并發癥及處理策略。
(一)腸造口缺血壞死
腸造口缺血壞死是由于供應造口部位腸道的血液循環受到影響,在術后8小時內導致黏膜缺血壞死,好發于結腸造口。因為結腸終末血管偏直,側支較少,所以容易發生缺血造成腸壞死。腸造口缺血壞死的護理措施: ① 檢查腸管血運情況,評估壞死的深度和廣度。 ② 更換造口袋,并在黏膜上使用護膚粉,促進壞死組織自溶清創。 ③ 定期復查患者的造口情況,防止出現狹窄和萎縮等并發癥。
(二)造口水腫
腸造口術后短期內,以及造口部位受到刺激或創傷等因素,會發生黏膜輕度水腫的情況。水腫的癥狀表現為造口增大、呈淡粉紅色、半透明并伴有腸液分泌過多,正常情況下3~5天可消退。如果水腫持續不退,需考慮黏膜脫垂、造口狹窄、血清白蛋白過低等因素。造口水腫的護理措施: ① 術后造口輕度水腫的患者應臥床休息。 ② 嚴重水腫可用 3% 的氯化鈉溶液或硫酸鎂溶液濕敷。 ③ 使用腹袋時不宜過緊,造口不能完全扎在腹袋之內。 ④ 定期觀察黏膜的顏色,避免缺血壞死。
(三)造口回縮
造口回縮是指造口內陷低于皮膚表層,容易引起排泄物滲漏,造成造口周圍皮膚受損,常發生于術后早期或晚期。引起回縮的原因有造口黏膜缺血性壞死、腸管游離不充分、壞死黏膜脫落、腸管回縮、造口處縫線不牢或縫線過早脫落等,癥狀表現為造口開口平齊或低于造口周圍的皮膚水平,尤其是回腸造口患者更容易引起排泄物滲漏,進而導致造口周圍皮膚受損、造口袋粘貼困難等。造口回縮護理措施: ① 造口回縮時可選擇凸面底板加腰帶,固定拾高造口基底部。 ② 造口周圍皮膚受損時可用護膚粉、皮膚保護膜、防漏膏保護造口周圍皮膚免受排泄物的刺激。 ③ 必要時可用手指擴張,預防造口狹窄。
(四)造口皮膚黏膜分離
造口皮膚黏膜分離是指造口與相連接的皮膚黏膜之間愈合不良,導致造口部分或完全分離,常發生在術后1周內。臨床癥狀表現為造口黏膜與腹壁皮膚縫合處持續愈合不良,導致皮膚和黏膜分離,形成創口。完全深層分離時會誘發腹膜炎。造口皮膚黏膜分離的護理措施: ① 充分清洗評估傷口。 ② 部分淺層分離的造口,在擦干后撒上護膚粉、涂上防漏膏后貼造口袋。 ③ 完全深層分離的傷口需用藻酸鹽敷料充分填充,然后用防漏膏或水膠體敷料覆蓋傷口,最后貼上造口袋。 ④ 若造口完全分離且回縮,需要用凸面底板加腰帶固定。
(五)造口脫垂
造口脫垂是指造口腸襟從腹部皮膚過度突出,突出超過3厘米,有時可達數厘米。橫結腸、回腸造口脫出概率較大。造口脫垂的護理措施: ① 選擇一件式造口袋,大小以能容納脫垂腸管為準。 ② 鼓勵患者學習如何自行回納脫垂腸管,操作時戴一次性手套平臥放松,用紗布蘸取生理鹽水輕輕覆蓋在造口黏膜部位,順勢將造口緩慢推回腹腔內。 ③ 脫垂的黏膜如發生壞死、糜爛或直腸脫垂合并腸疝時視嚴重程度決定是否接受手術治療。
腸造口患者居家護理的科學實施方法
(一)造口及周圍皮膚護理
定期清潔:使用溫水或溫和無刺激的清潔用品輕輕擦拭造口周圍皮膚,沿造口向外環形擦拭。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皮膚。清潔完畢后用干凈的毛巾擦干水,避免用力擦拭,防止皮膚破損。
留意觀察: ① 造口外觀。正常的腸造口顏色是紅潤的,類似于口腔黏膜的顏色。腸造口患者居家期間每日需要檢查造口的外觀,如大小、顏色、形狀等。如果造口顏色變紫或變黑,可能提示血液循環障礙;如果造口的形狀改變或造口低于皮膚的水平,可能提示造口回縮,要立即聯系醫務人員。 ② 皮膚狀況。要學會檢查造口周圍皮膚是否有紅腫、破損、皮疹等情況。皮膚發紅考慮是排泄物長時間刺激或者由造口袋材質過敏引起,可以加強清潔或更換造口袋的種類。皮疹可能由長期摩擦引起接觸性皮炎,可使用糠酸莫米松軟膏等外用藥膏改善皮膚狀況。
定期更換造口袋:根據造口的大小選擇尺寸合適的造口袋,保證造口有足夠的空間。粘貼造口袋前要確保皮膚完全干燥,一邊粘貼一邊按壓,使底盤與皮膚完全貼合,排出空氣。造口袋的更換時間根據排泄物量的多少和造口袋的類型決定。一件式的造口袋可使用3~7天,兩件式造口袋可使用3~5天。在此期間,如果造口袋出現滲漏或容量裝滿,需要及時更換
(二)飲食管理
營養均衡: ① 保證優質蛋白質攝人。腸造口患者要保證足量蛋白質的攝入,瘦肉、魚、雞蛋、豆類等都是優質的蛋白質,腸造口患者每天可食用1個雞蛋, 100~ 150克肉類和適量的豆類制品,可以提高抵抗力,促進傷口愈合,避免感染。 ② 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每日多食用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它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利于維持身體的正常代謝和生理功能。患者每日可攝入500克左右蔬菜 .200~300 克水果。
少食多餐:術后,腸造口患者的腸道功能會受到影響,少食多餐可以減輕患者消化食物的負擔。因此,患者可以將一日三餐分為5~6餐,或者在兩餐之間適當加餐。
注意產氣和異味食物:洋蔥、大蒜、碳酸飲料等飲食在腸道消化過程中容易產生氣體,過多的氣體在造口袋聚集易引起造口袋膨脹,導致患者身體出現不適,因此要減少此類食物的攝入。除此之外,榴蓮、海魚等食物會使排泄物產生較重的異味,患者應根據自己的生活情況調整食物的攝入比例。
(三)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日常穿著以柔軟舒適為主,避免穿緊身衣褲。定時定量進食,防止暴飲暴食,少吃易產氣的食物和易產生異味的食物;攝入粗纖維的食物應適量。居家時要避免造口碰到桌角等尖銳處、提重物,以及長期咳嗽、便秘等能夠使腹壓增高的情況。運動時可以選擇散步、打太極、做體操,避免劇烈運動。
結語
腸造口其實并不可怕,只要用心做好居家護理,同樣可以擁有高質量的生活。了解并掌握一些基礎的并發癥居家護理措施,通過正確的造口護理、合理的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并發癥。每一次精心的造口呵護、每一頓科學搭配的飲食、每一項適度的日常鍛煉都是走向美好健康生活的有力保障。患者及其家屬應積極學習腸造口居家護理的相關知識,用實際行動為自己的美好生活保駕護航
編輯:臺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