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體的心臟結構中,卵圓孔占據著獨特的位置,它在胎兒時期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出生后若未如期閉合,形成卵圓孔未閉,是否會對日常生活產生影響呢?而作為常用的醫學檢測手段,超聲檢查又能在其中為我們揭示哪些關鍵信息?讓我們一同深入探究。
認識卵圓孔未閉:心臟里的“小通道”
(一)卵圓孔的生理發育過程
在胎兒時期,肺循環尚未完全建立,為了維持血液循環,心臟內存在一個特殊的結構一一卵圓孔。它位于左右心房之間,是胎兒血液循環的重要通道。來自母體的富含氧氣和營養物質的血液,經臍靜脈進人胎兒體內,通過卵圓孔從右心房直接流人左心房,再經主動脈供應全身。隨著胎兒出生后的第1次啼哭,肺開始膨脹,肺循環建立,左心房壓力升高,卵圓孔瓣被推向左側,與卵圓孔邊緣貼合,逐漸形成功能性閉合。多數情況下,在出生后1年左右,卵圓孔會完成解剖學上的閉合。
(二)卵圓孔未閉的定義與發生率
若卵圓孔在解剖學上未能完全閉合,就稱為卵圓孔未閉。據統計,人群中卵圓孔未閉的發生率較高,約為 20%~25% 。也就是說,每4~5個人中可能就有1人存在卵圓孔未閉的情況。雖然大部分卵圓孔未閉者可能終生沒有明顯癥狀,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可以被忽視。
卵圓孔未閉對生活的潛在影響
(一)無癥狀的卵圓孔未閉
許多卵圓孔未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沒有任何不適癥狀,這是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卵圓孔未閉處的分流量較小,對心臟的血流動力學影響不大。這些患者可能在體檢或因其他疾病進行心臟檢查時,偶然發現卵圓孔未閉。盡管沒有癥狀,但定期的健康檢查仍是必要的,以便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變化。
(二)引發頭痛
部分卵圓孔未閉患者與不明原因的頭痛存在關聯,尤其是偏頭痛。這可能是由于卵圓孔未閉導致右心房的靜脈血未經肺循環過濾,直接通過卵圓孔進入左心房,一些微小的栓子也隨之進人體循環,到達腦部血管,引起腦血管痙攣或微栓塞,從而引發頭痛。
(三)增加腦卒中風險
卵圓孔未閉是不明原因腦卒中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正常情況下,靜脈系統中的栓子在進人右心房后,會經過肺循環,被肺毛細血管過濾清除。但對于卵圓孔未閉患者,栓子可以通過未閉的卵圓孔進入左心房,進而進入體循環,到達腦部,堵塞腦血管,引發腦卒中。
(四)對心臟功能的影響
在極少數情況下,較大的卵圓孔未閉可能導致大量右向左分流,使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容量負荷增加。長期如此,心臟為了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會逐漸發生結構和功能的改變,如左心房擴大、左心室肥厚等,最終可能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導致心力衰竭等嚴重后果。不過,這種情況相對較為罕見,多見于卵圓孔直徑較大且分流量明顯的患者。
超聲心動圖在卵圓孔未閉診斷中的關鍵作用
(一)超聲心動圖的基本原理
超聲心動圖是診斷卵圓孔未閉的重要工具,其原理基于超聲波的反射特性。超聲波發射到人體心臟后,遇到不同密度的組織界面會發生反射,反射回來的超聲波被探頭接收,經過一系列復雜的信號處理和圖像重建,形成心臟的二維或三維圖像。醫生通過觀察這些圖像,可以清晰地看到心臟的結構和形態,包括卵圓孔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存在分流等情況,
(二)經胸超聲心動圖
經胸超聲心動圖是常用的超聲檢查方法之一。患者只需平躺在檢查床上,醫生將超聲探頭放置在胸部的特定位置,即可獲取心臟的圖像。經胸超聲心動圖操作簡便、無創,患者容易接受。然而,由于卵圓孔位于心臟深部且周圍結構復雜,可能難以清晰顯示部分患者卵圓孔的情況,尤其是對于肥胖患者和肺氣較多的患者,圖像質量可能受到影響,從而降低卵圓孔未閉的檢出率。
(三)經食管超聲心動圖
當經胸超聲心動圖不能明確診斷時,經食管超聲心動圖就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經食管超聲心動圖是將超聲探頭經口腔插入食管內,從心臟后方近距離觀察心臟結構。由于食管緊鄰心臟,避免了胸壁和肺氣的干擾,能夠更清晰地顯示卵圓孔的形態、大小及有無分流等細節。與經胸超聲心動圖相比,經食管超聲心動圖對卵圓孔未閉的診斷準確性更高,是目前診斷卵圓孔未閉的\"金標準\"之一。
(四)超聲造影
超聲造影是在超聲檢查的基礎上,通過靜脈注射造影劑來增強圖像對比度的一種技術。對于卵圓孔未閉的診斷,常用的造影劑是生理鹽水微泡造影劑。在超聲檢查過程中,注入造影劑后,若存在卵圓孔未閉,微泡會從右心房通過未閉的卵圓孔進入左心房,在超聲圖像上表現為左心房內出現微泡顯影。超聲造影能夠顯著提高卵圓孔未閉的檢出率,尤其是對于那些分流較小、常規超聲難以發現的卵圓孔未閉。
超聲檢查能夠提供的重要信息
(一)卵圓孔的形態與大小
超聲檢查運用高分辨率成像技術,能夠精準測量卵圓孔的直徑、長度等關鍵參數。一般而言,正常卵圓孔閉合后僅留纖維痕跡,若未閉合,其直徑大小差異明顯,小的可能僅1~2毫米,大的可達10毫米甚至更大。直徑越大,右心房壓力稍高時,右向左分流的可能性就越高。
(二)分流方向與分流量
超聲多普勒技術是判斷分流的有力工具,它利用多普勒效應,依據反射聲波頻率變化來確定血流方向和速度。當存在卵圓孔未閉時,若血流從右心房流向左心房(右向左分流),超聲圖像上會呈現特定顏色。同時,測量血流速度和運用相關公式計算,能夠大致估算分流量。在臨床中,右向左分流明顯的患者,因栓子繞過肺循環直接進入體循環,反常栓塞性腦卒中風險大幅增加,這為醫生評估病情和預防并發癥提供關鍵依據。
(三)心臟結構與功能的評估
超聲檢查不僅聚焦卵圓孔未閉,還能全面評估心臟結構與功能。通過二維超聲可清晰觀察心房、心室大小,健康成年人左心房前后徑為25~35毫米,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男性為 45~55 毫米,女性為35~50毫米,超出范圍可能提示心臟結構改變。室壁厚度也是重要指標,正常左心室室壁厚度為8~12毫米,卵圓孔未閉若引發長期血流動力學改變,可導致室壁增厚或變薄。超聲還能評估心臟瓣膜形態和功能,如二尖瓣、三尖瓣的開閉情況,若瓣膜反流,可能與卵圓孔未閉導致的心臟結構改變相關。
卵圓孔未閉的治療與管理
(一)觀察隨訪
對于無癥狀的卵圓孔未閉患者,一般建議定期觀察隨訪。隨訪內容包括詳細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及必要的心臟超聲檢查等。通過定期隨訪,醫生可以及時發現患者病情的變化,如卵圓孔是否發生進一步的改變、是否出現相關的并發癥等。對于大多數無癥狀的卵圓孔未閉患者,只要病情穩定,觀察隨訪即可滿足健康管理的需求。
(二)藥物治療
對于存在偏頭痛癥狀且與卵圓孔未閉相關的患者,藥物治療可能是一種選擇。常用的藥物包括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和抗凝藥物(如華法林)。這些藥物可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減小血栓形成的風險,從而緩解偏頭痛癥狀并降低腦卒中的發生風險。然而,藥物治療需要嚴格遵循醫囑,定期監測凝血功能等指標,以避免發生不良反應。
(三)介入封堵治療
對于存在明確的反常栓塞事件(如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且與卵圓孔未閉相關的患者,介入封堵治療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介人封堵術是在X射線或超聲引導下,通過導管將封堵器輸送至卵圓孔處,將未閉的卵圓孔封堵住,從而阻正右向左分流和反常栓塞的發生。這種治療方法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療效確切等優點,已經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手術成功率較高,大多數患者術后恢復良好,能夠有效降低再次發生反常栓塞事件的風險。
(四)手術治療
在極少數情況下,對于一些合并其他心臟疾病需要進行心臟手術的患者,或者卵圓孔未閉解剖結構不適合介入封堵治療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外科手術的方法治療。外科手術通常在體外循環下進行,直接縫合或修補未閉的卵圓孔。雖然外科手術的治療效果確切,但手術創傷較大,恢復時間較長,并發癥的風險相對較高,因此一般不作為首選治療方法。
編輯:臺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