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菌也會互相殘殺?
在營養有限的條件下,細菌會使用一種名為“VI型分泌系統”(T6SS)的特殊武器殺死其他細菌,并緩慢吸收它們的養分。T6SS就像一把弩,細菌會向相鄰的細胞發射針狀“武器”,從而向相鄰細胞注人致命的毒素,使其破裂。
“水中吸血鬼” 一七鰓鰻
七鰓鰻的神經系統雖然比較原始,但感覺卻非常靈敏,只要它周圍30米以內有魚類游過,它便會向對方直射而去,并瞬間用吸盤將魚體吸住。通常情況下,只需2個小時,被吸住的魚就會因為血被吸干而喪命,堪稱“水中吸血鬼”!
內容來源:中國科普博覽官方微博
越過這個年齡,得癌癥的概率就開始變小
癌癥在人類各個年齡段都會發生,但在人類生命的第六個和第七個十年,發病率會急劇上升。這時,人體不管是組織、器官還是細胞層面,都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衰老。對于細胞來說,衰老的標志包括端粒縮短、基因組更加不穩定、代謝壓力增大、細胞間通信失調和表觀遺傳學改變等,這些變化會對身體組織產生多種有害影響。對于干細胞來說,衰老可能會損害它們自我修復的能力,從而增加癌變的風險。然而有科學家發現,盡管隨著年齡增長,癌癥發病率會逐漸上升,但超過某個年齡段之后,一些癌癥的發病率卻反而有所下降。以約占全球癌癥死亡率 7% 的肺腺癌為例:確診肺腺癌的中位年齡為71歲;并且不管是吸煙者還是非吸煙者,肺腺癌發病率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然而,這一發病率卻在80~85歲后開始下降。
內容來源:環球科學雜志社官方微博(節選)


拍照時天空顏色怎么還能變來變去?
經常拍照的朋友應該知道,拍照時仰角不一樣,拍到天空的藍色深淺也不一樣。
晴朗白天的天空會呈藍色,是陽光受到懸浮在大氣中的微粒散射的結果。太陽可見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組成的。太陽光射入大氣層后,波長短的藍光容易被空氣中微粒散射出來,波長長的紅光則更容易穿透大氣層直射遠方。這種選擇性的散射(瑞利散射)令大量藍光從四面八方射入眼簾,染藍了整個天空。
同時,較大塵埃和水汽微粒幾乎均等散射各色光,產生近似白色的雜散光。空氣中塵埃雜質多時,白光摻人藍光會沖淡天空的藍色,天色變得灰白。雨過天晴空氣清澈時,雜質極少,陽光幾乎只經過分子散射,天空則格外純凈湛藍。
不同仰角下天空藍色的深淺并不一樣。朝天頂看,視線穿過較薄的大氣層,遇到的大顆粒雜質少,散射光以藍色為主,天空顯得更深邃。朝地平線看,視線斜穿更長的大氣層,下層聚集了更多灰塵和水汽,陽光被這些大微粒散射出大量偏白的光,白光混入藍光后令近地平線的天空呈現淺藍偏白。
因此,仰角越高,畫面越靠近天頂,天空越藍;仰角越低,畫面含更多地平線附近的天空,藍色看起來就越黯淡。
內容來源:中科院物理所
楊梅里的蟲子到底能不能吃?
喜歡吃楊梅的朋友,偶爾會在楊梅里發現白色的小蟲子,心里總感覺膈應。這些小蟲究竟是從哪兒來的?
楊梅里的小白蟲是果蠅的幼蟲,好消息是它們主要以果肉為食,屬于高蛋白質,并不攜帶對人體有害的病菌,人們吃下去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更好的消息是吃個水果還可以“葷素搭配”,賺了!
楊梅之所以能吸引果蠅,是因為楊梅的果肉的含水量在 90% 以上,又是暴露在外面的,在成熟期會有果汁外溢,而果汁的香甜味道非常濃郁,果蠅成蟲會被成熟楊梅的甜香吸引,在果實表面產卵,卵孵化成幼蟲后便鉆入果肉內。
這類幼蟲以楊梅果肉為食,本身不攜帶對人體有害的病毒或細菌,通常情況下不會引發健康問題。況且,我們的胃酸相當強大,弱小又可憐的果蠅后代們真沒這個本事在你的身體里“造反”。
當然,如果你跟我一樣實在不想“葷素搭配”,吃楊梅前可以用淡鹽水浸泡10~20 分鐘,果蠅幼蟲會自己出來,再沖洗干凈即可。

內容來源:中國科普博覽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