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治療腫瘤的藥物類型不斷增加,居家口服藥物也逐漸成為很多癌癥患者的重要選擇。與靜脈化療用藥相比,口服用藥的優勢在于不良反應減少且使用方便,不僅可以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還能讓患者實現居家用藥,這有利于穩定患者的身心健康,減輕心理壓力。但是抗腫瘤藥物與其他藥物有所不同,為了能夠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減少不良反應,下面就具體闡明居家口服抗腫瘤藥的相關注意事項,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參考建議。
了解居家口服抗腫瘤藥物
顧名思義,居家服用抗腫瘤藥物指的是患者在家庭生活中自行服用抗腫瘤藥物,此類藥物在患者癌癥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目的是抑制腫瘤細胞繼續生長,控制患者病情進一步進展。患者及其家屬應全面了解藥物的相關信息,在服用藥物前了解藥物名稱、劑量、用藥時間、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同時注意與醫生保持密切溝通,在用藥前確保自己對用藥方案有非常充分的理解。
居家使用口服藥物的意義在于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加舒適、熟悉的治療環境,患者不需要頻繁地進出醫院,不僅節省了治療時間,還減輕了患者的身心壓力,但同時也意味著患者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確保按時、按量用藥,并注意關注用藥期間的身體變化。
遵循醫囑服用藥物至關重要
無論是抗腫瘤藥物還是普通藥物,都需要嚴格遵循醫囑按時、按量服用,方可保證用藥安全性。另外,抗腫瘤藥物具有特殊性,其給藥劑量與用藥時機都是經過多次臨床試驗反復驗證的,只有按時、按量服用藥物,才能維持穩定的血藥濃度,確保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藥物的服用時機:因為不同藥物在體內的代謝、毒性、耐受性均不同,而且藥物還受胃酸、胃排空速度、內臟血流量等因素的影響,所以一旦確定了固定的服用藥物時間,就不可以隨意更改。其中,靶向藥物建議餐前1~2小時空腹服用,避免食物影響其吸收,減少化療相關性嘔吐發生,細胞毒性藥物則建議每天餐后30分鐘服用,避免食物對藥物療效造成影響。此外,服用藥物前應仔細閱讀說明書,選擇合適的服藥時機。
正確地服用藥物:錯誤的用藥方式也會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產生不小的影響。部分患者存在錯誤行為,認為可以將口服藥物掰開、碾碎吞服,這種行為往往會導致不可逆的后果。實際上,口服抗腫瘤藥物切記不能隨意改變服用方式。一方面,隨意改變服用方式會使藥物的結構發生改變,無法保證用藥效果;另一方面,藥物在掰開、碾碎以后,其粉末可能會經肺部吸入體內,產生藥物毒性作用。如果患者出現吞咽困難,無法整片吞服藥物,建議與醫生溝通,盡量選擇更加合適的用藥方式。
正確儲存藥品:溫度、光照及濕度是影響藥品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應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要求正確儲存藥品。通常情況下,口服抗腫瘤藥物需要遮光、避光,并放置在陰涼干燥處保存,部分藥物可能需要放置在冰箱內低溫保存。此外,還需要注意一點,如果家中有孩子,一定要注意將抗腫瘤藥物放置在遠離兒童的位置,盡量不要讓其他人或者寵物接觸到抗腫瘤藥物。抗腫瘤藥物不能隨意丟棄,避免危害公共安全。
漏服藥物后應該如何處理:基本上抗腫瘤口服藥物的說明書中,都會在用藥方法中注明如果出現漏服藥物的情況應該如何處理,如果未注明,則建議盡快與醫生或藥師聯系,了解是否可以補服及補服的劑量。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藥物的補服原則不同,有些藥物漏服不可補服,但有些可以補服。例如,奧希替尼片固定時間每日1次給藥,如果忘記服藥,請在12小時之內立刻補服;如果超過12小時,無須補服,只需要第2天固定時間正常服藥即可,不能加倍服藥。一般來說,如果漏服時間距離下次服藥時間較短,可能無須補服,以免藥物過量。然而,對于某些特定的抗腫瘤藥物,漏服可能會影響治療效果,因此一定要根據醫生的指導處理。同時,為了避免漏服藥物,建議設置提醒或使用分藥盒等工具,確保按時按量服藥。
□服抗腫瘤藥物副作用的預防與治療
與其他抗腫瘤藥物一樣,口服抗腫瘤藥物同樣會導致不良反應。但是通過長時間的臨床試驗證實,部分不良反應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以下對此進行探討。
皮膚不良反應:常見的皮膚不良反應包括皮疹、皮膚干澀、色素沉著、瘙癢、甲溝炎等,要想預防這種情況,就要了解很多口服的抗腫瘤藥物具有皮膚毒性、光敏反應,因此,服用藥物期間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曬、避光,出門注意打傘。另外,注意保持皮膚的濕潤度,盡量避免使用堿性、刺激性洗漱用品,切記不可以涂抹含有酒精的護膚品。在日常生活中,盡量保持皮膚清潔,使用溫水洗臉并穿著舒適、寬松的衣物,定期修剪指甲,預防指甲周圍皮膚出現異常。不良反應相對較輕的患者,可以涂抹氫化可的松軟膏。如果患者出現皮膚干燥,甚至瘙癢等臨床癥狀,可以涂抹甘油緩解。如果患者出現甲溝炎,則建議使用金銀花泡腳或手,同時也可以涂抹莫匹羅星軟膏或者環丙沙星乳膏。
口腔炎癥:居家口服抗腫瘤藥物的患者應做好口腔護理,可每4小時含漱含鹽或者碳酸氫鈉的漱口液,在飲食上盡量少吃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避免進食酸性、腌制和比較干的食物,適當使用黏膜涂膜劑等。
腹瀉:口服抗腫瘤藥物常見的副作用之一,患者腹瀉通常表現為噴射性水樣便,1天內可達數次甚至數十次,往往持續1周左右,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用藥后的1個月,而且大部分是可以改善的。想要預防腹瀉,就要盡量避免食用乳制品、果汁、水果、蔬菜等促進腸道蠕動的食物。如果患者已經出現腹瀉癥狀,可遵循醫囑服用藥物進行干預,如果腹瀉在48小時內未得到有效改善,則建議及時就醫。
便秘:口服腫瘤藥物比較常見的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排便次數減少、排便困難、糞便干結。針對這種情況,建議患者合理搭配飲食,增加食物中的膳食纖維含量,可以多吃一些水果、蔬菜、谷物、粗糧,促進胃腸功能蠕動,保持每天飲用1000毫升左右的水,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必要時可遵循醫囑服用導泄藥物,如番瀉葉、乳果糖等。
服用藥物期間的飲食注意事項
患者居家口服抗腫瘤藥物期間,一定要戒除煙酒等不良習慣,這是因為煙草中的尼古丁會對多種口服藥物產生酶促作用,影響藥物的吸收效果。另外,酒精中的乙醇會對肝臟功能產生影響,也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同時,盡量謹慎服用保健品,目前尚未有臨床研究證實保健品類藥物適用于腫瘤患者,而且乳腺癌患者禁正服用燕窩、蜂蜜等食物。如果患者想要調理身體,建議在合理用藥的情況下,遵循中醫飲食療法,服用一些調理氣血的藥物進行干預。
從中醫角度出發,飲食原則盡量保持少食多餐、飲食豐富,適當進食脂肪、控制鈉鹽攝入;同時盡量避免盲目進食,一定要注意忌口。建議多吃一些高纖維素、高熱量、低脂肪、容易消化的食物,選擇營養水平較高且優質的蛋白,如蛋類、乳制品、魚類、瘦肉類食物。一定要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生冷、油炸、滾燙、腌制、熏制的食物。如果患者出現惡心、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可服用一些酸性的食物進行改善。在飲食方面需要注意盡量避免發生藥物-食物相互作用,由于大部分的靶向藥物需要經過肝臟酶原代謝,在服用藥物期間盡量避免食用影響肝臟功能的食物,從而提高藥物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實際上,不良反應并不可怕,及時就醫是居家服用抗腫瘤藥物期間最為關鍵的措施。患者出現不適情況需要及時與醫生溝通,從而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在服用期間一定要注意隨時復查。
心理干預
抗腫瘤藥物的治療周期通常較長,患者在居家服藥期間可能會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郁、恐懼等。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情緒,還可能對治療效果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是非常必要的。家人和朋友應該給予患者足夠的關愛和理解,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時發現并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通過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惑,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建議。同時,鼓勵患者積極參與社交活動,與他人交流心得,分享治療經驗,也有助于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
結語
對于腫瘤患者而言,抗腫瘤之路漫長且充滿挑戰。采取科學合理的居家口服藥物管理、飲食調整、心理干預等方式,能夠給予患者更全面、細致的家庭干預。希望本文能夠為腫瘤患者提供實用的參考建議,幫助他們養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編輯: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