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針對高職學生學習投入不足的問題,探討生涯適應力與心理彈性對其提升作用。研究采用問卷法對1200名高職學生進行調查,使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深入分析了生涯適應力、學習投入與心理彈性間的關系,包括差異性檢驗、相關性及回歸分析,并檢驗了心理彈性的中介效應。研究結果顯示:高職學生在生涯適應力、心理彈性及學習投入的多個維度性別差異顯著;生涯好奇維度在是否為獨生子女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生涯好奇、精神影響兩個維度在父母文化程度上存在顯著差異;生涯適應力、心理彈性與學習投入兩兩正相關,且生涯適應力和心理彈性對學習投入有正向預測作用;心理彈性在生涯適應力和學習投入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關鍵詞:學習投入;生涯適應力;心理彈性;高職學生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隨著高等職業教育領域蓬勃發展和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日益復雜化,高職學生在職業生涯中面臨的挑戰愈發多樣且復雜。據統計,約30%的大專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適應性問題,尤其是新生群體更為顯著,其中學習投入不足是一個關鍵問題。學習投入作為影響學業成果的關鍵因素,衡量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投入的時間、精力及注意力的程度,對于理解學生學習行為、預測學業成就具有重要意義[1]。生涯適應力作為個體應對職業生涯挑戰的核心能力,它包括了對生涯任務的準備、生涯角色的勝任,以及在生涯變動或突發問題面前的靈活應對能力[2],不僅關乎高職學生的學業成就,更對其未來的職業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心理彈性作為個體在應對外界環境變化時的一種動態心理與行為反應模式,表現為在遭遇壓力、挫折等負性生活事件時,能夠維持身心功能的正常運轉,迅速從逆境中恢復,并展現出高度的適應性與韌性。高心理彈性的個體在面對壓力時能更有效地管理情緒、保持積極心態,這種積極的心理資源對提升高職學生生涯適應力和學習投入至關重要[3]。
鑒于高職學生生涯適應力、心理彈性對于改善其學習投入的重要性,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討高職學生的生涯適應力、心理彈性對學習投入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干預策略,為高職學生提供更加科學、高效的成長支持。基于現有研究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1)高職學生的生涯適應力、學習投入與心理彈性之間正相關;(2)生涯適應力和心理彈性均能正向預測學習投入;(3)心理彈性在生涯適應力與學習投入之間起中介作用。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了廣州4所高職院校的1200名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投放,有效問卷1081份,有效回收率是90%。其中男生占43%,女生占57%;年級分布:大一41%,大二32%,大三27%;是否為獨生子女:是30%,否70%;父母文化程度:小學12%、初中35%,高中38%,大學及以上15%。本研究采取隨機抽樣方式選樣,確保樣本的廣泛性和代表性。
1.2 研究工具
大學生生涯適應力問卷:該量表由吳淑琬編制,包括生涯關注、生涯好奇、生涯控制和生涯自信4個維度,共計21道題目[4],得分越高,生涯適應力水平越高,總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90。
心理彈性量表(CDRISC):該量表由Commar與Davison于2003年共同編制,結構嚴謹,包含25個項目,分為堅韌、忍受消極情感、積極接受變化、控制、精神影響等五個維度。其同質性信度系數α高達0.89,重測信度亦達到0.87,信度水平良好[5]。
學習投入量表:該量表由方來壇、時勘、張風華翻譯并修訂的中文版Schaufeli學習投入量表。共17道題目,分為三個核心維度:活力、奉獻和專注[6],總信度系數達0.951。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有效數據,并采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包括描述性統計、相關性分析、回歸分析以及中介效應檢驗等。
2 研究結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本研究采用Harman單因素檢驗法,對研究涉及的三個變量所有因子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結果顯示最大因子方差解釋率為26.1%,低于40%的臨界標準,表明數據未受嚴重共同方法偏差影響,數據質量高且可靠,可進行下一步分析。
2.2 不同人口變量下高職學生生涯適應力、學習投入、心理彈性的現狀
高職學生性別差異在生涯適應力、生涯關注、生涯控制、生涯自信、積極接受變化、忍受消極情感、堅韌、活力等維度都呈現出顯著差異,其中忍受消極情感維度均值為女生高于男生,其他維度均為男生高于女生,見表1;是否為獨生子女對生涯好奇維度呈現出顯著性差異,見表2;而父母文化程度也只對生涯好奇和精神影響兩個維度呈現出顯著性差異,見表3。
2.3 高職學生生涯適應力、學習投入與心理彈性的相關分析
根據表4可知,生涯適應力和心理彈性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生涯適應力和學習投入之間也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2.4 中介效應檢驗
由以上研究得知,生涯適應力、心理彈性和學習投入三個變量兩兩正相關,所以進行了中介效應檢驗。結果顯示,生涯適應力對學習投入有顯著預測作用(β=0.671,Plt;0.01),且當引入心理彈性為中介變量時,生涯適應力對學習投入的預測作用依然顯著(β=0.606,Plt;0.01)。生涯適應力對心理彈性有顯著正向預測作用(β=0.164,Plt;0.01),心理彈性對學習投入也有顯著正向預測作用(β=0.400,Plt;0.01),見表5。生涯適應力既能直接預測學習投入也能通過心理彈性間接預測,直接效應和中介效應分別占總效應的90.225%和9.775%,表明心理彈性起部分中介作用,見表6。中介作用模型圖如圖1所示。
3 討論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在三個假設都得到驗證:高職學生生涯適應力、學習投入和心理彈性兩兩正相關;生涯適應力和心理彈性均能正向預測學習投入;心理彈性在高職學生生涯適應力和學習投入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3.1 高職學生生涯適應力、學習投入與心理彈性狀況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高職學生在生涯適應力及其子維度:生涯關注、控制、自信上存在顯著性別差異,男生較女生,顯示出更高的自信、果斷和積極性;同時,心理彈性總體及其積極接受變化、忍受消極情感、堅韌等維度性別差異同樣顯著,女生均值更高,表明女生在應對壓力時情緒更穩定;而學習投入的活力維度也差異顯著,男生均值較高,可能與生理、社會文化及個人興趣和動機差異有關。另外,是否為獨生子女在生涯適應力的生涯好奇維度有顯著差異,獨生子女較非獨生子女表現出更高的主動性和好奇心,這可能與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相關。還有,父母文化程度在生涯好奇和精神影響維度上也差異顯著,小學文化程度父母的子女在生涯好奇和精神影響方面均值最高,可能因父母約束更少,有利于自由探索;但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父母的子女緊隨其后,也表明高文化程度父母或能更有效地引導子女情緒調節,構建積極精神狀態。
3.2 高職學生生涯適應力、學習投入與心理彈性的關系
研究結果顯示,生涯適應力、心理彈性和學習投入之間存在兩兩正相關關系,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生涯適應力強的學生能靈活應對職業發展變化,積極面對學習挑戰,增加學習投入;心理彈性強的學生則能更好地應對生活壓力和逆境,保持積極學習態度,提升學習投入。反過來,高學習投入也能增強學生的生涯適應力和心理彈性。線性回歸分析證實,生涯適應力和心理彈性能正向預測學習投入,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提高學生的生涯適應力和心理彈性,就有可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投入,進而提升他們的學業成績和職業發展前景。同時,心理彈性在生涯適應力和學習投入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揭示生涯適應力不僅直接影響學習投入,還通過心理彈性間接影響學習投入。因此,在提升學生生涯適應力的同時,也應注重培養心理彈性,以最大化促進學習投入。這一發現為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提供了新的指導方向,即可通過培養生涯規劃能力和心理彈性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4 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針對高職院校的建議:強化學生生涯教育,通過課程、活動和咨詢明確學生職業目標,設計性別針對性活動,提升女生自信;提升心理彈性,構建積極心理防御體系,培養積極特質;促進學習投入,設計多樣化教學活動并提供性別激勵;關注個體差異,提供定制化支持;加強家校合作,關注學生心理健康與生涯發展;持續研究與改進,定期評估調整策略。以上措施旨在提升高職學生生涯適應力、心理彈性進而提升學習投入水平,促進其全面發展,適應社會變化。
參考文獻:
[1]張娜.國內外學習投入及其學校影響因素研究綜述[J].心理研究.2012,5(2):8392.
[2]SAVICKAS M L,PORFELI E J.Revision of the career maturity inventory the adaptability form[J].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2011,4(2):131138.
[3]劉偉偉,汪海彬,李梅,等.心理彈性的國內外研究回顧及展望[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9(1):1823.
[4]吳淑琬.大學生生涯適應力量表編制及相關研究[D].嘉義:嘉義大學,2008.
[5]CONNOR K M,DAVIDSON J R T.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ion and Anxiety,2003,18(2):7682.
[6]方來壇,時勘,張風華.中文版學習投入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6(6):618620.
基金項目:2024年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校級科研課題“民辦高職學生的學習投入與生涯適應力關系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4SWKY0514)
作者簡介:林美君(1982— ),女,漢族,廣東潮州人,碩士研究生,中級經濟師,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心理學、教育管理學、現代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