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TS2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1038(2025)07-0014-06
DOI:10.19590/j.cnki.1008-1038.2025.07.003
Study on the Efficient Extraction of Gingerol from Ginger Residue andItsEncapsulation Stabilization
FANQi',ZHANGBohua1, ZHANG Ming1,WANG Chongdui',WANGLi',WANG Bin1, MENGXiaofeng1,PANJianhe2,MAChaol* (1. Jinan Fruit Research Institute,All China Federation of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Jinan,China;2.AnqiuLinfu Food Co.,Ltd.,Weifang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ginger by-products,ginger residue after juicing was used as the raw material to study the optimal process for gingerol using water bath oscilation method by single-factor experiment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yield of gingerol (4.63 % ) was achieved when the material-to-liquid ratio was 1:5O, the extraction temperature was 80‰ , and the extraction time was1OO minutes.To overcome the instability and poor water solubilityof gingerol, whey protein isolate was used as the emulsifier and medium-chain triglycerides as the oil phase to prepare a gingerol-whey protein nanoemulsion. The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of gingerol reached up to 94% ,and the prepared emulsion exhibited good centrifugation stability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Additionaly,it successfully masked the pungent odor of gingerol, offering a pleasant taste for consumption.
Keywords:Ginger residue; gingerol; nanoemulsion; encapsulation; sensory evaluation
生姜屬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喜溫,含有豐富的生姜油、姜辣素、膳食纖維和礦物質元素等,具有發汗解表、化痰止咳等功效,在食品、醫藥和化妝品方面應用廣泛。我國的生姜目前主要作為調味品使用,初加工產品少,綜合利用效率低。隨著我國食品加工技術的發展,近些年我國姜汁的產量明顯提高,但是榨汁后殘留的姜渣未得到有效合理的應用,不僅浪費資源,而且污染環境。
姜辣素不僅是生姜辣味的主要呈味物質,也是生姜多種功能活性的主要功能因子,在抗氧化、抗癌、抗炎和降血脂等方面的作用受到了廣泛關注5。因此,關于生姜廢棄物高效提取姜辣素的研究有廣闊的科研前景。姜辣素在酸性條件下性質較為穩定,但在中性和堿性條件下易被分解。姜辣素水溶性低、遇熱不穩定、在胃腸道中穩定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這些不利因素限制了姜辣素在功能性食品和營養制劑中的應用[6-7。姜辣素本身帶有刺激性氣味,以姜辣素為原料開發的飲品口感很難被消費者接受8-9。生產上多采用包埋方式來掩蓋其氣味。乳狀液對于生物活性成分的包埋具有良好的效果,通過改變乳狀液的結構成分和制備工藝,可以制備具有不同特性功能的乳狀液載體體系[。乳清分離蛋白是從牛奶分離提取出來的珍貴蛋白質,其純度高、吸收率好、氨基酸組成合理,具有“蛋白之王\"的美譽,是公認的人體優質蛋白質補充劑之一II-2I,具有乳化、凝膠、配體結合等多種功能特性,可以用作構建生物活性成分的理想載體,在生物活性成分的包埋和保護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3-14。
本研究以榨汁處理后的姜渣副產物為原料,通過改變提取溫度、提取時間和料液比來研究水浴振蕩法提取姜辣素的最佳工藝,從而實現副產物的最大化利用。將提取得到的姜辣素,以乳清分離蛋白為乳化劑,通過高壓均質方法將其包埋在中鏈甘油三酯中,改善姜辣素的風味、穩定性和生物利用度,通過探究乳清蛋白濃度確定制備姜辣素/乳清蛋白納米乳化體系的最佳工藝參數,對于擴展姜辣素在功能性食品和營養制劑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與儀器
生姜品種為‘小黃姜’,購于。
無水乙醇、姜黃素、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二甲基亞砜、香草醛,均為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乳清分離蛋白,純度 92% ,美國Davisco食品國際公司;阿拉伯膠,美國Sigma-Aldrich公司;中鏈甘油三酯,河北鵬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ME-104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SHA-B雙功能水浴恒溫振蕩器,江蘇杰瑞爾電器有限公司;DHG-9075AE電熱鼓風干燥箱,上海捷呈實驗儀器有限公司;UV1000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海天美科學儀器有限公司;RE-501旋轉蒸發儀,上海越眾儀器設備有限公司;TGL-10B高速臺式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有限公司;RH-600A高速粉碎機,浙江榮浩工貿有限公司;AH-BASIC30高壓均質機,安拓思納米技術(蘇州)有限公司;NanoBrook 0mi 粒徑分析儀,美國布魯克海文儀器公司。
1.2 姜渣的預處理
將生姜洗凈后榨汁,收集姜渣,置于電熱鼓風干燥箱中,風速設置為 2m/s ,溫度 60°C ,干燥至質量恒定,將干燥后的姜渣用粉碎機粉碎,過60目篩備用。
1.3姜辣素的提取
準確稱取 2g 姜渣,加入 95% 乙醇溶液,按照料液比1:40Q/mL ,在 60°C 提取 60min,3 000r/min 離心 5min 取上清液,過濾后濃縮至 20mL ,獲得姜辣素提取液。
1.4 姜辣素含量的測定
準確稱取 0.1g 香草醛標準品,用無水乙醇定容至
50mL 容量瓶中,吸取 0.5mL 至 50mL 容量瓶中,用無水乙醇定容,即得到 20.0mg/mL 的香草醛標準溶液。吸取濃度為 20.0μg/mL 的香草醛標準溶液 1、2、3、4、5、6、7mL 分別置于 10mL 容量瓶中,定容,得到濃度為2、4、6、8、10.12.14mg/mL 香草醛系列標準溶液,搖勻,在 280nm 測吸光度,以香草醛溶液的濃度為橫坐標,吸光度 A 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以無水乙醇為空白,按照公式(1)計算姜辣素提取率。
姜辣素提取率 
式中, c 為標準曲線對應的濃度, mg/mL V 為樣品溶液體積, mL;m 為姜粉質量, g;n 為稀釋倍數。
1.5 單因素實驗
單因素實驗固定料液比 1:40‰ ,提取溫度 60°C 提取時間為 60min ,設定料液比為 1:20.1:30.1:40. (2041:50.1:60(g/mL) ,提取溫度為 40,50,60,70,80°C ,提取時間為 20?40?60?80?100min, 按照1.4的方法測定姜辣素含量。
1.6 正交實驗
在單因素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正交實驗,對料液比、提取溫度和提取時間三個因素進行優化,以姜辣素的得率作為評價指標,進行 L9(33) 正交實驗設計(見表1)。
表1正交實驗因素水平表
Table1 Factorsand levelstableof orthogonalexperiment

1.7姜辣素/乳清蛋白納米乳狀液的制備
乳清分離蛋白溶解于水中,室溫下緩慢攪拌1h,使蛋白質充分溶解,將 pH 值調節至7.0,配制質量分數為4% 的乳清分離蛋白母液,放入 4°C 冰箱保存備用。稱取姜辣素提取溶液與中鏈甘油三酯混合,使中鏈甘油三酯的濃度為 1.0% 。將 4% 乳清分離蛋白母液稀釋為 0.1% 、0.2%,0.5%,1.0%,2.0% ,然后與上述姜辣素中鏈甘油三酯溶液混合,使整體體系達到 100g 。通過高速剪切乳化均質儀以 5000r/min 的轉速剪切 1min 制成粗乳液,再用高壓均質機在 500bar?4°C 條件下均質3次制備乳狀液。
1.8測定指標與方法
1.8.1 粒徑的測定
采用動態光散射法(dynamic lightscattering,DLS)表征姜辣素/乳清蛋白納米乳狀液。取 20μL 乳狀液樣品,用緩沖液稀釋100倍,在 25°C 下,激光衍射角為 173° 折射指數為1.450,測定樣品的粒徑分布。
1.8.2 離心穩定性的測定
在 2mL 離心管中加入 2mL 乳狀液,經 800r/min 離心 10min ,在距離心管底部 1cm 處取樣 30μL ,加入5mL0.1% 的 SDS 溶液中,混勻后在 500nm 下測定吸光度,每個樣品重復測定3次,結果取平均值。乳狀液離心穩定性根據公式(2)計算。
離心穩定性 
式中, A0 為離心前乳狀液的吸光度; At 為離心后乳狀液的吸光度。
1.8.3姜辣素包埋率的測定
取制備的乳狀液按照1.4的方法測定乳狀液中姜辣素的總含量 c0 ,將乳狀液在 10 000r/min 條件下離心30min 后,取上清液按照1.4的方法測定上清液中姜辣素的含量 σc1, 按照公式(3)計算姜辣素包埋率。
姜辣素包埋率 
1.9姜辣素/乳清蛋白納米乳狀液感官評價
準備不同蛋白濃度姜辣素/乳清蛋白納米乳狀液的樣品,每份樣品 10g ,選取10名經過專業訓練的感官評價人員,從外觀、氣味、口感、風味協調性4個方面對各樣品進行感官評價,滿分40分,評價標準見表2。
1.10 數據處理
數據用 0rigin9.0 繪圖,SPSS25.0進行顯著性分析,正交實驗采用正交設計助手Ⅱ進行分析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 標準曲線的繪制
在 280nm 波長處測定香草醛吸光度,所得標準曲線方程為 y=178x-0.003 ,相關系數 R2=0.998 3 ,線性關系良好,可用來計算生姜廢棄物中的姜辣素含量。
表2感官評價標準表
Table2Standardtableofsensoryevaluation

2.2 單因素實驗
2.2.1料液比對姜辣素得率的影響
如圖1所示,隨著料液比的減少,姜辣素得率先升高后降低。當料液比為 1:40(g/mL) 時,姜辣素得率最大,為 3.60% 。因此,最佳料液比為 1:40(g/mL) 。
圖1料液比對姜辣素得率的影響
Fig.1Effect of solid-liquid ratio on gingerol yield

2.2.2 提取溫度對姜辣素得率的影響
由圖2知,隨著提取溫度的提高,姜辣素提取得率先升高后持續不變。當提取溫度為 70% 時,姜辣素提取得率最高,為 4.54% 。因此,最佳提取溫度選擇 70% 。
圖2提取溫度對姜辣素得率的影響

2.2.3提取時間對姜辣素得率的影響
由圖3知,隨著提取時間的延長,姜辣素得率先升高后降低。當提取時間為 60min 時,提取得率顯著提升為3.49% ,當提取時間為 80min 時,姜辣素提取得率進一步提升至 4.24% ,繼續延長提取時間,姜辣素的提取得率呈下降趨勢,這可能是因為加熱時間過長,導致姜辣素成分氧化分解,因此選擇提取時間為 80min 。
圖3提取時間對姜辣素得率的影響
Fig.3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on gingerol yield

2.3 正交實驗
由表3可得,對姜辣素得率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提取溫度,提取時間影響最小。最佳工藝條件為 A3B3C3 ,即料液比 1:50(g/mL) 、提取溫度 808C. 提取時間 100min 。經驗證實驗,在此條件下姜辣素得率為 (4.63±0.35)% 。
表3正交實驗結果
Table3 Result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2.4姜辣素包埋
2.4.1姜辣素乳狀液的離心穩定性
離心穩定性是評價乳狀液體系物理穩定性的重要指標之一。由圖4可知,當蛋白濃度為 0.1% 時,離心穩定性僅為 35% ,這可能是因為蛋白濃度太低,不足以維持乳狀液界面張力,制備的乳狀液容易產生分層。當蛋白濃度為 0.2% 時,乳狀液的離心穩定性顯著提高為 58% ;當蛋白濃度為 1.0% 時,乳狀液的離心穩定性最大,達到 81% ;繼續提高蛋白濃度,乳狀液離心穩定性呈下降趨勢,可能是蛋白濃度過高產生了絮凝,導致穩定性下降。
圖4乳清分離蛋白濃度對姜辣素乳狀液離心穩定性的影響Fig.4Effect ofwheyprotein isolateconcentration on thecentrifugalstabilityofgingerol emulsion

2.4.2 姜辣素乳狀液粒徑分布
由圖5可知,所有的乳狀液粒徑呈現雙峰分布,第一個峰代表乳狀液中游離蛋白的粒徑,粒徑分布在 100nm 左右,第二個峰為乳狀液顆粒。當蛋白濃度為 0.1% 時,乳狀液的兩個峰分別在 340nm 和 1400nm 處,說明在此蛋白濃度下的乳狀液穩定性欠佳,放置過夜后,乳狀液出現分層現象。當蛋白濃度增加時,乳狀液粒徑變小,乳狀液穩定性顯著提高,結合圖4,當蛋白濃度在 0.2% 以上時,離心穩定性顯著提高相對應。當蛋白濃度為0.2% 時,乳狀液兩個峰分別在 131,548nm 。當蛋白濃度為 1.0% 時,乳狀液的粒徑分布達到最小值,分別位于 112、349nm 處,繼續增大蛋白濃度,乳狀液的粒徑變化不明顯。
圖5乳清分離蛋白濃度對姜辣素乳狀液粒徑分布的影響Fig.5Effectofwheyproteinisolateconcentrationonparticlesizedistributionofgingerolemulsion

2.4.3姜辣素包埋率
乳清分離蛋白濃度對姜辣素包埋率的影響見圖 6
圖6乳清分離蛋白濃度對姜辣素包埋率的影響Fig.6Effect ofwheyprotein isolate concentrationongingerol encapsulationrate

如圖6所示,隨著蛋白濃度的提升,姜辣素的包埋率先增大后減小。當蛋白濃度為 1.0% 時,姜辣素包埋率達到最大值 (94%) 。當蛋白濃度繼續升高時,體系中可能發生蛋白分子的聚集,或因體系黏度增加導致擴散性變差,影響姜辣素與蛋白的有效結合,同時部分包埋位點可能被遮蔽或形成不利于包埋的空間構型,從而使包埋率略有下降[13]。
2.5 姜辣素乳狀液感官評定
表4為不同乳清分離蛋白濃度下,姜辣素乳狀液感官評定得分,得分最低的乳狀液為 0.1% 蛋白濃度條件,為14分,此時制備的乳狀液穩定性較差,容易出現分層,且具有刺鼻的姜辣素味道,難以下咽。當蛋白濃度為1.0% 時,乳狀液得分最高,此時的乳狀液色澤均勻、無沉淀、無雜質,較好地掩蓋了姜辣素的刺鼻味,說明此濃度條件下的蛋白對姜辣素具有良好的包埋效果,制備的乳狀液具有良好的口感。
表4姜辣素乳狀液感官評定得分
Table4 Sensoryevaluationscoresof gingerolemulsion

3小結
本研究以經榨汁處理后得到的生姜副產物為研究對象,采用單因素和正交試驗研究姜水浴震蕩提取中姜辣素的最佳工藝,通過改變提取時間、料液比、溫度等參數進行優化,以姜辣素得率為主要評價指標,得出在料液比 1:50(g/mL) 、提取溫度 80°C? 提取時間 100min 條件下姜辣素得率為 (4.63±0.35)% 。以乳清分離蛋白為乳化劑,中鏈甘油三酯為油相,制備姜辣素/乳清蛋白納米乳狀液。通過探究乳清蛋白濃度確定制備姜辣素/乳清蛋白納米乳化體系的最佳工藝參數得出,當蛋白濃度增加時,乳狀液粒徑分布變小,乳狀液穩定性有所改善。當蛋白濃度為 1.0% 時,離心穩定性最強;隨著蛋白濃度的提升,姜辣素的包埋率呈現先增大后降低的趨勢,最大包埋率為 94% ,此時的乳狀液口感良好,感官評定得分最高。本研究結果為生姜廢棄物高效利用、姜辣素的提取工藝及姜辣素穩態的研究提供了參考價值,也為以生姜副產物開發功能性飲料提供了思路。
參考文獻:
[1]呂曉蘭,周文佳,劉妍,等.我國生姜產業競爭力分析[J].中國蔬菜,2024(6): 1-10.
[2]趙文竹,張瑞雪,于志鵬,等.生姜的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科技,2016,37(11):383-389.
[3]任清盛,李承永.我國生姜產業現狀及發展分析[J].中國蔬菜,2021(8): 8-11.
[4]夏宇.生姜皮多糖的分離純化、結構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6:33-34.
[5]沈玉平,劉玉,謝依帆,等.酶法輔助提取生姜姜辣素及其對山茶油抗氧化作用研究[J].中國糧油學報,2024,39(3):124-132.
[6]于澤,韓肖洋,陳靜,等.生姜中姜辣素的提取與功能研究進展[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3,44(3):219-224.
[7]陳冬,張曉陽,劉堯政,等.姜油納米乳液特性與貯藏穩定性研究[J].農業機械學報,2016,47(8):233-240.
[8]王強偉.姜有效成分的聯合提取工藝及其飲料的開發[D].無錫:江南大學,2015:22-24.
[9]李偉民,余小娜,萬程程.紅棗生姜低糖飲料的研制[J].糧食與食品工業,2024,31(2):37-40.
[10]王磊.基于乳清分離蛋白乳狀液體系的維生素E的包埋和保護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5:5-7.
[11] 戴清源,傅錫鵬,朱秀靈,等.乳清分離蛋白-葡聚糖接枝物Pickering 乳液的穩定性研究[J] 中國油脂,2023,48(10):64-70.
[12]盧曉明,王靜波,任發政,等.乳清蛋白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J].食品科學,2010(1): 269-274.
[13]FANQ,WANGL,SONGY, et al. Partition and stabilityofresveratrol inwhey protein isolate oil-in-water emulsion:Impact of protein and calcium concentrations[J]. InternationalDairy Journal, 2017, 73:128-135.
[14] ZHANG H X, FAN Q, LIANG L, et al. Impact of gum Arabicon the partition and stability of resveratrol in sunflower oilemulsions stabilized by whey protein isolate [J]. Colloids andSurfaces B: Biointerfaces,2019,181: 749-755.
[15]雍其歡,王昱灃,崔秋兵,等.超聲波輔助提取泡姜姜辣素的實驗研究[J].中國調味品,2015,40(3):33-36.
[16]郭英.菜籽蛋白-黃原膠復合物對乳狀液穩定性的影響[J].食品科技,2022,47(2):279-282.
[17]蔣方程.乳清分離蛋白納米纖維的組裝及其穩定 Pickering乳液的制備、表征及穩定性研究[D].武漢:武漢輕工大學,2010: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