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1038(2025)07-0121-04
DOI:10.19590/j.cnki.1008-1038.2025.07.021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e Forestry and Fruit Processing Industry in Binzhou City
WUYanfangl,GUO Shuhe2,WANG Congmingl,LI Qingjun1 (1. Bin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Binzhou 2566o0,China; 2. Binzho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Binzhou 256600, China)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 forestry and fruit industry has become a pilar industry and enriching industryof the rural economyinkeycounties (cities,districts)of fruit tree production inBinzhou city,andanimportantsourceof income forlocal farmers.Basedon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of Binzhou’s characteristic forest and fruit industry,thisarticlesummarized the problemsofshrinking processing industry,weakened driving capacity,and low support and guarantee capacity in Binzhou's characteristic forestryand fruit industry.It proposed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development dilemma of theforestry andfruit industry,promote agricultural effciency, and continuously increase farmers’income.It pravided reference for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forestry and fruit processing industry in Binzhou city.
Keywords: Forestry and fruit; process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exist problems; path strategy
濱州市位于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腹地、渤海灣西南岸,黃河下游充沛的水資源、肥沃的沖積土壤及適宜的溫帶氣候,為沾化冬棗、陽信鴨梨等特色果品提供了優質的生長環境。林果產業是當地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具有顯著的經濟地位和區域特色,特色林果有沾化冬棗、無棣金絲小棗、陽信鴨梨等。2024年,濱州市果樹面積3.33萬 hm2 ,產量80萬 t[1],20 余萬人從事林果生產經營。特色林果業已經成為濱州市沾化區、陽信縣、無棣縣等果樹生產重點縣(區)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農民收人的重要來源,也是產業扶貧的重要支撐,如沾化區下洼鎮棗農人均冬棗收入可達10000元。但近些年來,隨著國外果品進口量加大和國內果品產量急劇增加等因素的影響,濱州特色林果業出現經營效益下滑、加工業萎縮等狀況,如何破解林果產業發展面臨的困局,促進農業增效、農民持續增收,是當前亟需破解的重大課題。
因此,本文對濱州市果樹生產重點縣(區)有關產業加工鏈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分析了其產業發展現狀,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以期支持當地林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1濱州市林果加工產業發展現狀
1.1產業鏈條基本形成
隨著沾化冬棗、陽信鴨梨等果品產業的快速發展,果品包裝、物流配送、貯運加工逐步完善,濱州市林果加工產業鏈已實現從產地初加工到精深加工、倉貯物流、市場銷售的全鏈條覆蓋。2024年,全市加快果品包裝、貯藏加工行業的發展,全市貯藏保鮮量達21.4萬t,各類果品貯藏保鮮庫1.74萬個;果品年加工量達到20萬t。
1.2 加工品銷售初具規模
擁有濱州尚億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唯美梨醋(山東)食品科技公司、山東濱州健源食品有限公司、山東金絲食品有限公司等20余家果品加工龍頭企業。濱州市主要生產種植的水果有冬棗、小棗、梨、蘋果、桃、葡萄等,全市果品加工業主要原料為鴨梨、小棗、冬棗、山楂等,年加工產品20余萬t,推出冬棗泥、鴨梨醋飲、鴨梨醋、冬棗醋、棗酒等產品,產品銷往全國及韓國、馬來西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1.3果品貯藏能力逐漸增強
濱州市已構建覆蓋全域、分級貯藏的保鮮網絡,各類果品貯藏保鮮庫1.74萬個,其中,冬棗冷庫1.69萬個,集中于沾化區;梨、蘋果、葡萄、弼猴桃、無花果等水果冷庫0.05萬個,主要分布于陽信縣、惠民縣等地。初加工、貯藏保鮮企業有濱州市沾化冬棗品牌管理有限公司、陽信華星果菜有限公司、山東鑫誠現代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20余家規模倉儲企業。
2濱州市林果加工業存在的問題
2.1果品加工業萎縮,帶動能力弱
2012年,濱州市果品加工龍頭企業曾達20余家,果品年加工量高達14萬t。近10余年來,由于國際、國內市場的果品加工產品競爭力加大及濱州果品加工企業產品單一、融資難等因素,濱州市果品加工業逐步萎縮,果品年加工量僅有8萬t左右。濱州果品加工科研機構、人員缺乏,投入嚴重不足,運行資金短缺,科技創新能力差,產品宣傳和推介力度不夠,品牌效應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2.2產業化融合度低,市場發育度不高
目前,濱州市果品加工生產規模小,僅占全市種植生產果品的 10% ,與歐美等發達國家果品 40%~50% 的加工比例差距較大;缺乏有競爭力的產品品牌,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輻射范圍窄,果品營銷體系還不完善,訂單農業、期貨交易、物聯網平臺銷售等現代物流形式發展還不成熟,如全市電商銷售量僅2500萬單。
3濱州市林果加工產業發展對策
充分挖掘濱州市林果業的發展潛力,提升林果業綜合生產能力,特別是發展沿黃現代高效農業,促進產業振興,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發展思路,著力構建現代林果業產業化經營體系。線下培育專業化營銷團隊,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直供平臺,開拓京津冀市場,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際市場。
3.1推動發展產地初加工
持續推進林果分級、清洗、烘干、保鮮、冷藏、包裝等初加工、粗加工生產線,大力推廣“龍頭企業 + 合作社 + 農戶\"等經營模式,以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為主,促進果品的分級、篩選等初級加工生產。濱州市各林果主栽縣區繼續支持冬棗、小棗、梨、桃等林果產品發展初級加工產業。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投資,爭取專項債券和冷鏈倉儲物流專項支持,建立貯藏保鮮、加工、物流和交易基地,提高冷藏保鮮庫的使用率,推進特色林果產品錯季銷售、常年銷售。
3.2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引進和扶持有實力的企業,發展林果保鮮貯藏、冷鏈物流、精深加工,做大做強濱州林果品牌。培育扶持大型龍頭企業,擴大林果產品收購規模,有序延伸產業鏈,發展精深加工業。積極支持、引導本地各種經濟成分參與林果產品收購、加工和市場營銷3-4,提高林果產品轉化能力,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增加就業。
規范企業和農民的生產經營行為,營造公平合理誠信的環境,協調好企業與農民的購銷協作關系,支持、解決好龍頭企業、基地、農民之間的利益關系,逐步完善“企業 + 合作社 + 農戶\"的發展模式,引導加工企業向特色林果業前端延伸,帶動農戶建設優質果品原料基地,確保林果產品有效供給,實現企業和農民雙贏。鼓勵和引導果品生產、加工、銷售和技術服務等企業和組織,成立企業、組織聯合會和產業聯盟,共同抵御市場風險,帶動林果基地和農戶的發展,形成企業與農民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聯結體和利益分配長效機制。
3.3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推進科技創新
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培育一批發展基礎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林果加工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推進濱州特色林果產品加工邁上新臺階。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力度,引進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研發新產品,大力發展干/鮮果品精深加工,向果酒、果脯、果粉、果乳等深加工產品延伸,提高果品附加值。鼓勵和支持加工企業開展果皮、果渣、果核、果粕等加工副產物的綜合利用,提升綜合效益-。
鼓勵和支持林果加工企業建設林果產品技術研發中心,圍繞林果產品加工重點領域開展應用研究、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加強科研單位、高等院校與特色林果加工企業技術創新的對接,開展林果產品的精深加工技術研究與示范應用,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圍繞濱州特色優勢林果產品,篩選一批成熟適用的加工技術、工藝和關鍵裝備,應用于林果生產和精深加工業。
3.4 創新銷售模式和業態
積極推進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示范應用,加速采購、生產、銷售渠道、服務和金融數字化的建設步伐。鞏固提升本地保鮮庫和農產品交易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及改造升級,建成集分類分級、保鮮加工、包裝銷售于一體的林果產品集散基地。同國內大型林果產品批發市場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拓寬果品外銷渠道,深度開發國內市場。依托淘寶、京東、順豐、供銷e家等電商平臺,培強本地電商服務網絡,大幅提升果品線上銷售能力。大力拓展林果旅游模式,建立網紅團隊,開辟一批林果旅游精品景點線路。組織林果龍頭企業、合作社參加各種博覽會、交易會、推介會,利用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線上線下融合等互聯網新型銷售形式,構建果品銷售現代冷鏈物流體系,拓寬銷售渠道,推進優質優價順暢銷售
3.5加快林果加工產業園建設
建立完整的集標準化種植、智能機械化采摘、精深加工、包裝材料生產、物流倉儲配套、線上線下結合銷售為一體的林果產品加工產業化體系。支持地方金融機構深化與加工企業的合作,探索“合作社農戶銀行\"“企業農戶銀行”服務模式;鼓勵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開發符合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需求的信貸產品、保險產品和服務模式。積極創建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園,鄉鎮創建農業產業強鎮,村級打造產業名品村。
3.6推進林果基地和產品標準化建設
建立健全林果技術服務體系,加強豐產栽培、災害防控、質量安全、加工貯藏等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的研發、示范和推廣9。調優林果業種植結構,加大特色優良品種選育與推廣,發展適銷對路、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早、中、晚熟品種多元化發展的特色品種II-I2,推廣適宜機械化管理的集約化栽培模式,推進省力化栽培及自動化、智能化管理技術應用,集成運用果樹品質提升技術4-16。
各縣市區要制定、修改和完善特色林果栽培、采收、分級、包裝、貯運、保鮮和精深加工等生產環節的技術標準,建立涵蓋特色林果業生產全過程的標準化生產體系,做好特色林果產品高質量標準評審、發布工作。通過政府推動、標準引導、宣傳示范,建立一批有特色的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8。實施特色林果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完善農藥化肥管理、生產檔案記錄、產品檢測與準出、質量追溯等制度。建立本地優勢林果加工產品的防偽追溯平臺,優先將龍頭企業和“三品一標\"單位納入追溯管理。鼓勵和支持企業與農戶開展綠色、有機食品認證,確保特色林果產品的安全生產。
3.7推進林果產品品牌建設
圍繞加快特色果品品牌建設,建立健全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體系,實施整體品牌形象塑造工程,提升區域公用果品品牌的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全面開展特色林果品牌創建、宣傳、推介等工作,著力打響“沾化冬棗”“陽信鴨梨\"等區域公用品牌。聘請專業團隊,科學設計各類林果產品內外包裝,引導果品加工企業、合作社推廣使用,整體提升營銷水平。加大推廣“沾化冬棗”“陽信鴨梨\"\"惠民蜜桃\"等已獲取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農產品地理標志等公用品牌。組織營銷企業踴躍參加林果產品展示展銷活動2,充分運用電商、互聯網、新媒介等載體,廣泛宣傳推介濱州特色林果品牌,不斷提升濱州特色林果產品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聯合執法力度,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行為。通過以獎代補,激勵引導林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率先全面使用區域公用果品品牌,統一并規范各類林果產品內外包裝設計和印制,以及宣傳片、宣傳冊制作,提高品牌市場效益,充分發揮領軍帶動作用,激發各類特色果品初精加工企業、合作社用品牌、樹品牌、強品牌的主動性和內生動力。
參考文獻:
[1]孫玉波,吳艷芳,王震,等.濱州市特色果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J].中國果菜,2016,36(7):37-40.
[2]馬瓊,李英.巴州庫爾勒市香梨產業化發展現狀·問題·對策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19):10314-10315,10337.
[3] 周斌.論新疆林果業的創新與發展[J].當代經濟,2008(12)102-103.
[4]賀鐵柱,邱軍平,田俊蘭.河北水果生產發展戰略淺析[J]河北果樹,2001(2):6-7.
[5]張斌.庫爾勒香梨貯藏及加工技術研究進展[J].大陸橋視野,2012(12): 208.
[6]孫春華.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1):395-399.
[7]王秀梅,張峰,江振斌,等.庫爾勒市香梨的市場營銷現狀及建議[J].落葉果樹,2021,53(5):46-49
[8]王春燕,趙長盛,東莎莎,等.農產品流通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中國果菜,2019,39(5):50-53.
[9]周曉斌.現代農業經濟產業化分析 [J].知識經濟,2017(2):19-20.
[10]耿立鋒,趙政陽,葛會波.建設河北現代果業初探[J].河北果樹,2007(6):4-8.
[11]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農產品批發市場課題組.我國蔬菜水果批發市場要攬—批發市場個案調查綜合報告[J]農村經濟與社會,1992(3):30-40,16.
[12]張吉國,胡繼連,張兆新.我國果品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對策[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31-34,41.
[13]周曉斌.機械化措施推進特色林果業提質增效[J].新疆林業,2016(1): 28-29.
[14]苗永青.夯實林果提質增效基礎[J].北方果樹,2017(6):46-47.
[15]柏德玟.打造精品果業實現提質增效[J].浙江柑橘,2017,34(1): 2-5.
[16]李光昕.果業生產應走\"提質增效\"之路[J].新農業,2011(2):25.
[17]李志霞,聶繼云,李靜,等.我國蘋果產業發展分析與建議[J].中國果樹,2014(5): 81-84.
[18]蔡冬元.我國果品產銷現狀及綠色果品發展策略[J].柑桔與亞熱帶果樹信息,2005(4):1-4.
[19]程志強,王忠明,馬文君.國內外地理標志保護模式比對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7(5):19-23.
[20]王攀.新疆干果產品網絡營銷探討—基于消費者的調查[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2015: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