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學校通報引發(fā)了社會關注。此前,網傳該校班主任讓學生毆打同學、且該同學還曾被生活老師拍下裸照。本次通報“澄清”了兩件事,稱所謂的“班主任指使學生毆打同學”,實際情況是學生李某某用沙包扔教室空調,班主任讓同學“打他一下”以示懲戒;“生活老師拍攝學生裸照”則是李某某洗完澡之后不穿衣服在宿舍內行走,生活老師為讓班主任配合教育而拍下了孩子的側面照,與班主任交流后已刪除,并未外流。不少網友看完通報后在評論區(qū)為涉事教師打抱不平,有人認為學校處罰過當,也有人認為事件中的家長過于強勢,“動不動就帶著律師上門”,還有人說“有熊孩子就有熊家長”。然而這則通報真的澄清了嗎?學生家長真的過度維權了嗎?
通報發(fā)出之后,隨著輿論倒向校方,憤怒的學生家長也再次站出來,指責學校通報隱瞞事實。根據當地公安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班主任趙某某要求學生“一人一巴掌”羞辱李某某,過程持續(xù)數分鐘。趙某某行為因構成侮辱,被行政拘留7日。對比兩份文書,學校通報明顯存在美化和隱瞞事實的傾向,言下之意是網傳的“毆打”“拍攝裸照”夸大了事實。
該校是福建省一所民辦學校,據學校官網描述是一所“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為一體的全封閉、寄宿制、生態(tài)園林式的現代化高端學府”。生活老師拍攝學生裸照可以說是職業(yè)不敏感導致的“無心之失”,但趙某某指使學生“一人一巴掌”羞辱李某某不能模糊成“打了一下”。學校為維護自身形象選擇掩蓋教師低劣行徑的做法,無形中煽動輿論暴力對學生及家長造成了二次傷害,更進一步反噬了家?;バ?。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位家長有相對較強的維權意識。事情發(fā)生后,家長及時找到校領導溝通、報警、調取監(jiān)控,甚至請了代理律師,班主任、生活老師相繼接受調查,一個被解聘,一個暫時“逃過一劫”。而李某某則屬于比較調皮好動的孩子,并且性格比較外向,也許這樣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給教師的教育工作制造了一些麻煩,但不代表教師可以不擇手段采取措施。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循循善誘是教師的職責。
在許多起兒童被侵害的案件中,家長不作為、不相信孩子加重了兒童受傷害的程度。在廣泛宣傳教育下,現在大多數家長和孩子已經具備了反侵害觀念。孩子懂得保護自己,家長懂得維護孩子,這是一件好事,這樣的家長和學生不應被打上“強勢”“熊孩子”“熊家長”的標簽。
懲戒的本質不是權力的展示,而是關系的修復與成長的重塑。趙某某讓其他學生“一人一巴掌”羞辱李某某作為懲罰,本質是將懲戒權轉嫁給學生,既模糊了教師主體責任,又可能誘發(fā)同伴關系的扭曲,這無疑是錯誤的教育方式,不僅傷害很大,性質也很惡劣。懲戒權是法律法規(guī)授予教師的權利。2021年開始實施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明確了中小學教師可以實施懲戒的范圍和可以采取的措施;2024年發(fā)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維護教師教育懲戒權,支持教師積極管教”。試想,如果學校對教師“如何行使懲戒權”多加培訓和引導,如果趙某某多提高育人智慧和水平,那一切是否就不會發(fā)生?在教育類刊物上,巧妙化解此類矛盾的案例不在少數,如若教師平時留心關注,多閱讀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那么避免矛盾升級甚至杜絕此類事件發(fā)生也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