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孩子們面臨各種各樣的病痛與不適時,如何安全、合理地服用藥物成為了每個父母都要學會的一項關鍵技能。
對兒童用藥的理解
由于兒童的各項身體機能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他們的生理功能及對藥物的代謝、排泄都與成年人存在區別,換而言之,對成年人來說,相同的藥物和用量是安全和有效的,但是對兒童來說,就可能產生不良反應。所以,兒童用藥一定要按照“個體化、精準化”的原則,結合患兒的年齡、體重、生理狀態、疾病類型和病情的輕重等來進行全面的分析,才能給出合理的用藥方案。
藥物治療掌握四個基本原則
(1)謹遵醫囑,切勿自行服藥
當兒童出現不適癥狀時,應立即就診,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治,不可通過減少劑量或減少服藥次數隨意服用成年人的藥品,也不要盲目相信民間偏方或網絡上不明來源的推薦。尤其對于低齡兒童,即使是比較普通的病癥,如感冒、積食等,也要在醫師的指導下用藥。
(2)用藥前閱讀藥品說明書,按醫囑服藥
在服藥之前一定要認真地、完整地看一遍藥品說明書,尤其注意說明書中的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以明確服藥劑量和方法、規避用藥風險。需要使用輔助工具時,應使用帶刻度的滴管或量杯,不可使用家用勺子計量。
(3)注意藥物不良反應,必要時尋求醫療幫助
服藥后要注意孩子的身體狀況,如果出現說明書中描述的不良反應癥狀或其他不適癥狀,嚴重時應馬上停止使用并將孩子送醫。
(4)妥善保存藥物,防止兒童誤服
按照說明書中的貯藏要求保存藥品,將藥品放在兒童拿不到的地方,如帶鎖的專用藥柜,防止兒童誤服藥物,并定時檢查清理過期藥物,以保證藥品安全有效。
兒童用藥常見誤區有哪些
? 誤區一:將藥物與牛奶或果汁同服
牛奶富含鈣、鎂、鐵等物質,可能與藥物成分結合形成不溶性的復合物,阻礙藥物吸收,如多西環素與牛奶同服會降低多西環素的吸收。此外,牛奶中鈣、鎂離子可能影響某些腸溶片的腸溶衣或緩釋片的緩釋結構,導致藥物在胃中被提前釋放出來,刺激胃腸道或影響藥物的作用時間。
鮮果汁中含有豐富的果酸、維生素C等,易和某些藥物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影響藥物的吸收。橙汁、蘋果汁等酸性果汁可能改變胃內pH值,影響藥物溶解和吸收,如阿司匹林在酸性環境中可能提前分解加重胃粘膜刺激。此外,西柚汁會影響多種藥物的代謝,甚至導致非常嚴重的不良反應。所以,孩子在服用藥物的時候,最好是用溫水(說明書明確要求用果汁或牛奶服用的除外),苦味明顯的藥物可咨詢醫生或藥師后,將藥物混入少量蘋果泥(非酸性)或專用果味輔料中,嬰幼兒可使用喂藥器或滴管直接送入舌根,減少與味蕾接觸。
? 誤區二:開封后的口服液應冷藏“保鮮”
開封后的液體制劑接觸空氣或量具甚至唾液,可能引入微生物,冰箱的冷藏環境雖能降低藥物成分的分解、減緩部分微生物生長,但冰箱內相對高濕度的環境無法完全抑制霉菌或酵母菌的繁殖,長期冷藏可能引起變質,且反復取用時溫度波動可能導致瓶口冷凝水聚集,加速微生物滋生。此外,低溫環境可能導致某些藥物成分(如蛋白質、脂溶性物質)析出或變性,產生沉淀或分層,影響藥效。如退熱藥物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它們都是難溶性的藥物,通常會做成混懸劑,若在較冷的條件下儲存,可能會使藥品中的成分發生晶體析出,若家長未充分搖勻即取用,可能導致每次服用劑量差異。
? 誤區三:成人藥物減少劑量用于兒童
兒童的肝臟、腎臟等重要器官及中樞神經系統還未發育完全,對藥物的代謝、排泄能力尚不足,某些藥物雖然成人可以安全使用,但對兒童卻不適用,比如常用的復合制劑可待因,對成人而言它是一種很好的鎮咳和鎮痛的藥物,但兒童若長時間服用會透過血腦屏障,損傷中樞神經系統,產生藥物依賴癥狀。
? 誤區四:“海淘藥”吃得更放心
近幾年,一些進口的兒科藥物受到市場的火熱追捧。大部分海淘的藥物都是使用當地語言進行用藥說明,對于不太了解的父母來說,他們并不知道自己購買的藥物的詳細情況和使用方法,也很難從醫生或藥師處得到專業的幫助,這就會出現用藥的潛在風險。另外,有些藥物對溫度、濕度等貯藏條件有特殊要求,但運輸途中的客觀條件受限,不能達到貯藏所需的溫濕度要求,可能導致藥物的質量問題。而且,不良反應是藥物的固有特性,任何一種藥物都有或多或少的不良反應,父母不能盲目相信海外的藥物不良反應少,更不能盲目相信自然提取的藥物沒有不良反應。
常見病癥的兒童用藥建議
(1)發燒:發燒在兒童中非常普遍。如果出現低熱,可以通過溫水擦?。ú豢捎镁凭?、貼退熱貼等物理措施來退熱;如果出現高熱,體溫達到38.2度以上,可以選擇較為安全的退燒藥物,同時就醫尋求幫助。
(2)咳嗽:咳嗽是機體將呼吸道內的分泌物和外來物質排出體外的保護性機制,如果只是輕度的咳嗽,可以多喝水,保持室內空氣的濕度;如果出現劇烈的咳嗽或者合并其他的癥狀,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做相應的檢查。
(3)腹瀉:在兒童時期,腹瀉是一種很普遍的消化系統疾病。腹瀉時,父母要多給孩子補充水分、電解質,防止出現脫水;建議在飲食上多吃一些清淡且容易消化的東西,以免增加孩子的胃腸道負擔。若腹瀉情況未能好轉,請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