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預算管理作為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和決策質量的重要手段,是一種綜合性財務管理方法,涉及企業或組織的財務規劃、資源分配、成本控制、風險管理等方面。因此,本文基于預算管理一體化視角,分析了行政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的現狀,識別出預算編制過程中的部門化傾向、預算執行監控的滯后性、預算信息系統的分散和不兼容等主要問題。并提出一系列實施策略,旨在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的優化和改進,從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現代化。
全面預算管理作為一種先進的財務管理理念,目的是通過科學合理的預算編制和嚴格有效的預算執行監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公共財政的透明度和責任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由于管理體制、流程、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問題,其全面預算管理仍面臨諸多挑戰。因此,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的深化改革,整合資源、優化流程、升級信息系統,并加強人員培訓與制度建設,是提升財務管理效能、促進公共部門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
預算管理一體化的重要性
提升管理效率與決策質量在預算管理一體化的框架內,管理效率的提升與決策質量的增強不是線性進程,而是一個充滿動態交互和反饋循環的系統。在實現預算集中編制和執行監控后,可以一定程度地消除冗余的管理層次和流程,但這種消除并不是簡單的削減,而是從更高層面上的資源重新配置和流程再設計。
此時,決策者面對的是一個更加集中的信息池,其決策依據不再是孤立的數據點,而是通過數據整合后展現出的宏觀和微觀的財務畫面。這種情況下,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時提升決策質量看似是由內而外的過程,實則是一個外部環境和內部能力相互作用的結果,其復雜性在于隨著管理效率的提升,決策的速度和質量對于信息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以此形成對高質量信息的持續需求,需要不斷拓展預算管理一體化實踐的深度和廣度。
加強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在預算管理領域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特點在于,它們并非單獨的部門,而是在一個集中的預算管理體系中互相協作,以識別和評定各種財務風險。在這套體系之內,風險治理的復雜性不只是由外界不穩定性導致的,更為關鍵的是內部控制流程在設計和實施時的高效性。真正關鍵的加固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不僅僅是加強控制點或簡單增加風險管理的次數,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整個預算管理過程中有效地整合、協調風險的識別、評定、應對及監控各個環節的活動。盡管這種整合和協作初看之下似乎增加了管理的難度,但實際上它是為了增強管理過程的透明性和整體性,以期降低單一的操作復雜性并提高整個系統的運行效率。
增強預算執行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在一個統一的預算管理體制中,企業能夠對其財務狀況和各種業務行為進行持續的追蹤與監督。這些預算的分配、執行及修改過程都被詳細地記錄和匯報,這有助于企業的管理團隊和相關利益者清晰掌握公司的財務活動和發展情況,進而加強企業之間的信任和聲譽。企業的可追溯特性也確立了當遭受審計或監控檢查時,可以呈現出詳盡的財務數據和證明,這有助于降低合規性的風險,確保企業在預算執行過程中迅速識別并處理問題,進一步增強其內部的監管機制和

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超支或挪用預算資金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在問題被發現之前可能已經造成了損失。
預算信息系統的分散和不兼容不同部門因為歷史原因和技術限制使用著不同的信息系統來管理預算,這些系統之間缺乏有效的數據交換和集成機制,而分散的信息系統架構導致數據孤島現象,使得單位難以實現數據的統一管理和分析。不兼容的信息系統還增加了數據處理的復雜性和成本,具體體現在預算編制、執行和監控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轉換和手動操作,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增加了出錯的風險
預算公開和參與度有限一方面,預算信息的公開程度不足,公眾和相關利益方難以獲取全面的預算信息,這限制了外部監督和評價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單位內部員工對預算編制和執行的參與度也不夠,缺乏足夠的渠道和機會表達意見和建議。預算公開和參與度不足影響了預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平性,而缺乏外部監督可能導致預算編制和執行過程中的不規范行為難以被及時發現和糾正。內部員工的參與度不足也可能導致預算計劃不能充分反映實際需求和員工期望,影響預算執行效果和員工滿意度。
行政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現狀
預算編制過程中的部門化傾向在行政事業單位的全面預算管理中,預算編制過程往往受到部門化傾向的影響,表現為各部門在編制預算時根據自身利益和需求來制定預算計劃,缺乏整體性和協調性。各部門可能過分強調自身的資源需求,而忽視了單位整體的戰略目標和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性,導致預算編制過程中難以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也容易出現預算資金的重復申請和浪費現象。由于各部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預算編制過程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調機制,使得預算決策過程不夠公開,難以接受外部監督,可能導致預算編制不透明和缺乏公平性,甚至導致單位內部出現矛盾和沖突。
預算執行監控存在滯后性預算執行涉及多個部門和復雜的流程,單位在實施預算監控時面臨信息收集和處理的困難,這使預算執行的監控工作難以實時進行,難以及時發現和糾正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偏差和問題。既影響了預算執行效率,也可能導致預算資金的濫用和浪費。一些部門因為缺乏及時的監控和反饋,甚至可能在
預算管理一體化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的實施策略
調整組織結構建立集中統一的預算管理部門:在構建集中統一的預算管理部門時,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由傳統管理模式向集中管理模式轉變的挑戰,轉變的實質在于管理權限的重新分配,更在于預算管理理念和文化的根本變革。集中統一的預算管理部門不應僅限于預算的編制和執行監控,還應成為決策支持中心,提供基于數據的洞察,以支持高效、科學的決策過程。為此,事業單位需要建立容納融合財務分析、風險評估、效能評價等多方面的統一部門,構成多功能的管理平臺,并在該平臺的支撐下將整個組織預算管理的孤立環節變成連貫、動態的整體。
完善能力。
明確各職能部門在預算管理中的角色:明確各職能部門在預算管理中的具體職責,要求組織在細化各自部門職責的同時,還需形成跨部門間的協作機制這樣既能夠考慮到各部門的專業和獨特性,同時也能保證預算管理的全面性和協調一致性。
例如,在預算管理過程中,人力資源部門不僅要專注于編制人員費用的預算,而且要深人預算的執行過程,以確保人員開銷得到有效的控制;在預算管理過程中,采購部門需要承擔成本與效益分析的重要任務,確保整個采購行為的經濟效益及其合理操作;內部審查部門的主要職責是對預算管理流程進行獨立的審計工作,確保預算的實施完全遵循相關的政策和流程
審計過程中,他們會發掘預算管理的問題和潛在風險,并據此提供改進建議,同時也會監督并監控這些改進措施的落實。在執行該戰略時,我們還應當注重提升員工能力并培育文化意識
公共事業單位應當開展培訓與學習活動,以提高其員工,尤其是財務管理部分員工的職業技能和全面品質,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管理方法和工作職責。
可以通過各種宣傳活動和具體行動,形成一個注重成果、效率和透明度為核心價值的預算管理文化,進而在組織內部獲得對預算管理整合器的普遍支持和認同。
優化預算編制與執行流程預算編制流程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為確保預算編制過程更加標準化和規范,首要的是構建一組一致的預算編制準則和標準。在預算編制的每一環節,都應有清晰的指引和操作流程,并且所有參與預算制定的工作人員都需接受相關的專業培訓,以確保他們對預算編制標準和要求有深人的理解并能夠正確地遵循。再者,在預算編制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細節,而且要確保其中的靈活性。鑒于各個行政事業單位可能存在各種財務條件和需求,預算編制過程中在遵循統一規范的基礎上,還必須充分考慮單位獨特的經濟情境和需求,以保證預算的適用性和針對性。最終的目標是創建一個統一并且標準化的預算審查機制,其中明確了審查預算的權限,流程和職責,確保所有預算的申請都經過了嚴格審查并獲得批準,以避免任何未授權的預算更改或超出預算的情況。
預算執行監控的動態化和實時化:預算執行監控的動態化和實時化要求對預算執行的每一步驟都進行實時監控,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動態化和實時化的監控可以幫助管理者獲得最新的預算執行情況,從而及時調整預算分配,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實現預算執行監控的動態化和實時化,還需建立一套完善的預警機制,以便在預算執行出現潛在風險時及時發出預警,使管理者能夠在問題發生之前采取預防或糾正措施。在優化預算編制與執行流程的過程中,還需不斷收集反饋,并據此不斷調整和改進預算管理的流程和方法,最終形成一個持續循環。單位應不斷學習和適應以應對內外部環境的變化,持續的優化和調整策略使預算管理流程更加高效和靈活,能更好地支持戰略目標的實現。
增強預算監督與評價建立全面的預算監督機制:全面預算監督機制是對預算編制、執行、調整等環節進行全過程監督,要求監督范圍涵蓋預算的所有方面和層面。為此,事業單位需要構建一個包括財務部門、審計部門的內部監督,還應包括上級主管部門、公眾等外部監督,形成跨部門、多層級的監督體系,以確保監督的全面性和多角度,避免監督存在盲點。信息反饋機制能保證監督發現的問題和風險能夠及時上報并得到處理,而溝通機制則確保了監督過程的透明性和公正性,有助于增強監督的社會認可度和有效性。因此,單位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饋和溝通機制,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大大提高預算監督的效率和精準度,對大量數據實現快速處理和深人分析。
引入預算績效評價機制:預算績效評價機制的引入,是為了將預算管理的重點從“花了多少錢”轉移到“花錢的效果如何”上來,既須改變預算管理觀念,還須建立一套科學合理,涵蓋明確的評價目標、合理的評價指標、公正的評價過程和有效的反饋機制的績效評價體系。在制定預算績效評價指標時,應遵循具體、可測量、可達成、相關、時限等原則,確保評價指標既能全面反映預算執行效果,又便于操作和測量。預算績效評價應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能夠適應外部環境和組織目標的變化,及時調整評價目標和指標,保持評價體系的時效性和有效性。
在內部評價以外還需要外部監督,單位需引人第三方評價機構進行客觀、獨立的預算績效評價,提高評價的公信力,還可以引人新的評價方法和思路,促進預算管理的持續改進和創新。此外,將預算績效評價結果與財政撥款、項目立項等緊密關聯起來,激發各部門和個人提高預算資金使用效率和效果的積極性。
開發集成的預算管理信息系統在預算管理一體化背景下,開發集成的預算管理信息系統應支持預算編制、執行、監控和評價等環節的全過程管理,要從多個維度深度縱向展開,構建符合行政事業單位需求、全面高效的預算管理信息系統。首先,系統設計需要基于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流程的深刻理解和全面分析,系統的設計理念應強調用戶友好性和靈活性,確保系統不僅能被預算管理人員輕松掌握和有效使用,還能夠適應組織內外環境的變化和管理需求的演進。其次,系統開發應采用模塊化設計,以提高系統的可維護性和擴展性,也便于后期對特定功能的更新和升級。例如,模塊可以分為預算編制模塊、執行監控模塊、績效評價模塊等,模塊都應是獨立而又高度集成的,以便支持實時數據處理、歷史數據分析、趨勢預測等功能。
綜上所述,基于預算管理一體化視角,本文對行政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的現狀進行了系統分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實施策略。調整組織結構、優化預算編制與執行流程、增強預算監督與評價,以及開發集成的預算管理信息系統,不僅可以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效率與決策質量,加強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增強預算執行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還能夠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向更加科學、規范、現代化的財務管理方向發展。與此同時,全面預算管理的成功實施需要領導的重視、文化的支持、人員的培訓和技術的支撐等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行政事業單位應繼續探索和實踐全面預算管理的最佳路徑,以不斷提升公共財政管理水平。
(作者單位:貴州省丹寨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