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財務會計工作面臨的問題
財務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當前,高校財務人員的知識結構普遍存在老化問題,對新興的信息技術了解不足,信息化意識較為淡薄。很多財務人員缺乏系統全面的信息化培訓,對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概念模糊,實務操作能力偏弱,難以適應信息時代發展對財務工作的全新要求。同時,財務人員普遍創新意識不強,墨守成規,習慣于按部就班開展傳統業務處理,缺乏主動利用信息化手段優化業務流程、創新工作方式的意識,在信息化轉型中的主觀能動性不足,難以充分發揮財務部門在推動學校治理現代化中的職能作用。
財務信息化建設水平不足目前,仍有部分高校的財務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一些財務信息系統使用多年,功能設計已難以完全適應新形勢下財務管理的需求。受制于技術條件,多數高校的財務系統與教學、科研、資產等其他業務系統尚未實現有效集成,數據共享交換不暢,信息孤島問題依然突出。部分高校對信息安全工作重視不夠,缺乏完善的身份認證與訪問控制機制,系統故障、數據丟失時有發生,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還普遍存在重硬件輕軟件、重開發輕應用的問題,系統的實際使用率不高,大大影響了財務信息化投入的整體效益。
內部控制機制不夠完善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高校原有的內部控制制度已難以完全適應財務信息化管理的客觀需要。當前,不少高校的財務業務授權審批流程尚未實現系統化、電子化,仍主要依靠人工作業,內控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程度不高。內部控制的信息化水平偏低,缺乏必要的業務流程固化和嵌入式控制,風險預警和實時監控能力不足。一些高校還存在內控制度執行不嚴格、監督考核流于形式的現象,影響了財務內控的有效性,加大了潛在的財務風險。
財務管理模式有待創新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傳統的以事后核算監督為主的高校財務管理模式已日漸顯現出局限性。當前,部分高校的財務管理理念相對陳舊,方法手段單一,對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及時反饋等環節重視不足,整體管理活動滯后于業務實際。一些高校的財務預算編制脫離實際,預算執行缺乏有效的動態監控,財務績效評價流于形式,預算管理與績效管理脫節問題較為突出。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尚不普遍,數字化決策支持能力偏弱,財務管理精細化、科學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信息化視角下提升高校財務會計工作質量的對策
加強財務人員的信息化知識培訓高校應制定系統完善的財務人員培訓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信息技術、財務軟件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可以通過集中面授、在線遠程學習、經驗交流研討等多種培訓形式,全方位幫助財務人員掌握必要的信息化專業知識和實務操作技能,切實提升其對信息系統的運用操作和日常維護能力。同時,高校還要注重加強財務團隊的建設與優化。積極引進和招聘具備現代信息技術背景的優秀財務人才,合理調整財務部門人員結構,確保財務團隊的知識結構、專業能力能夠適應信息化發展的需求。鼓勵在職財務人員積極考取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電子商務師等相關資質證書,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高校還可探索與財經類院校開展人才培養合作,定向培養一批既精通財務業務又掌握信息化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通過以上舉措,突出“以人為本\"的人才發展戰略,為高校財務會計工作質量的整體提升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完善高校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高校要抓緊建設功能完善、技術先進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遵循“總體設計、分步實施、急用先行、逐步完善”的原則,優先建設和改造核心財務業務系統,加快形成集預算管理、收支核算、資金管理、資產管理、票據管理、工資管理、決策分析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財務信息系統,實現財務數據的標準化管理和共享應用。積極推進財務系統與教學、科研、人事、資產等校內其他管理系統的數據集成和互聯互通,打通不同業務系統間的“數據孤島”,提高財務與業務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建立健全數據質量管控機制,明確主數據的歸口管理部門,強化數據標準的制定和執行,保障數據準確、安全、可靠。此外,還要加強財務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明確數據安全管理責任,完善身份認證、權限控制、日志審計等安全管理制度。采取防火墻、數據加密等技術措施,提升系統抵御網絡攻擊和病毒侵襲的能力。定期開展網絡安全風險評估和數據備份,最大限度降低系統故障、數據丟失的風險,保障核心財務數據安全和業務系統平穩運行。
強化內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設高校要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進內部控制機制建設。梳理財務業務流程,明確各個業務環節的風險點和控制措施,將授權審批、訪問控制、風險預警等內控要求嵌人財務信息系統,實現對關鍵業務流程和風險點的系統化控制。同時建立健全電子化、移動化的審批管理機制。制定電子簽名、電子印章管理辦法,逐步實現采購、報銷、借款、合同等業務的線上審批、移動審批。加強內部控制流程的信息化設計,實現財務與采購、資產等業務的實時聯動,壓縮審批時間,提高內部控制效率。加大內部控制的信息系統審計力度。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持續審計等現代審計技術,實現對業務系統的實時監控、動態預警。建立覆蓋事前防范、事中監督、事后評價的全過程審計模式,及時識別和揭示業務流程中的薄弱環節和風險隱患,不斷提升內控監督的廣度和精準度。將內控制度執行情況納入部門和個人績效考核指標,完善內控評價量化標準,運用信息系統采集內控數據,強化內控執行成效的動態評估,促進各項內控措施落地見效。
創新財務管理理念和模式高校財務部門應樹立現代財務管理理念,運用前沿信息技術手段,探索財務管理模式創新。要牢固樹立\"財務管理就是風險管理\"的工作理念,強化財務風險意識,將事前風險評估、事中風險預警、事后風險應對貫穿于財務工作的全過程。積極運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深入挖掘財務數據價值,建立科學的財務風險預警模型,增強財務風險防范和決策支持能力。
加快建設財務大數據平臺,整合校內外財務與業務數據,為高校預算編制、資金統籌、資產配置、績效評價提供數據支撐。綜合運用增量預算、零基預算等先進編制方法,突出預算的前瞻性、精準性。建立\"預算編制-執行控制-績效評價-結果反饋\"的全過程、閉環式預算管理體系。
加強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強化預算剛性約束。將預算績效評價結果與單位考核、項目安排、資金分配掛鉤,實現\"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此外,高校要積極探索管理會計實踐。構建戰略導向的成本管控體系,嚴格控制辦學成本。運用作業成本法、標準成本法等方法,強化成本核算的精細化管理。
(作者單位:達州中醫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