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形勢下面臨諸多挑戰和困境。本文通過分析當前貿易企業在資金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如增值稅稅負重、企業所得稅壓力大、庫存賬實不符、跨境貿易稅務復雜等,提出相應的優化對策。
2025年4月,中國外貿主要指標均保持正增長: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84萬億元,增長 5.6% ;出口2.27萬億元,增長 9.3% ;進口1.57萬億元,增長 0.8% 。在跨境貿易中,我國出口退稅、海關統計等數據顯示,雖然跨境貿易占比逐年提升,企業面臨的進出口環節增值稅、關稅、國際反傾銷等稅收事項也日益增多,但由于國際稅收政策復雜、專業人才匱乏等原因,眾多貿易企業在跨境稅務籌劃和風險管控方面仍顯薄弱。面對新形勢下貿易企業資金管理的種種困境和痛點,亟須從稅收籌劃、存貨管理、跨境稅務、數字化轉型等方面尋求系統性的應對之策,進一步強化資金使用效率和內控水平,防范化解資金風險,為貿易企業行穩致遠厚植根基。
貿易企業資金管理面臨的主要困境
增值稅稅負高,進項稅額抵扣困難目前貿易企業普遍存在增值稅稅負較重的問題。一般情況下,企業采購貨物取得的進項稅額可以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減輕增值稅負擔。但是貿易企業的上游供應商通常為小規模納稅人或無法提供合規票據,導致進項不足,抵扣困難,增加了企業稅負成本。同時貿易行業毛利率普遍偏低,在 13% 或 9% 的增值稅稅率下,企業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企業所得稅壓力大,費用列支受限貿易企業的利潤率通常在 3%~10% ,但實際經營中存在大量如居間費、返點等隱性費用支出,這些支出往往難以取得稅務認可的憑證,無法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導致企業賬面利潤虛高,所得稅負擔加重。一些企業為了降低所得稅,通過虛開發票等違法違規手段,這無疑給企業帶來極大的稅務風險隱患。
庫存管理不善引發賬實不符等問題許多貿易企業對存貨管理不夠重視,存在賬實不符、呆滯殘次品處理不及時等問題。當實物盤點與賬面記錄不符時,既影響企業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又可能引發稅務機關的質疑,認定為“賬實不符”,需要補繳稅款及罰金。此外,大量積壓和減值的存貨,也會占用企業大量流動資金,影響資金周轉效率。
跨境貿易稅務籌劃難度大隨著貿易全球化趨勢加劇,跨境貿易在貿易企業業務中占據日益重要的地位。然而,涉及兩個或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跨境貿易,在關稅、出口退稅、轉讓定價等方面稅務處理非常復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面臨海關或稅務機關的處罰風險。加之不同國家稅收政策差異大,專業的稅務籌劃人才匱乏,給企業跨境稅務管理帶來很大挑戰。
資金管理方式粗放,數字化程度不高目前不少貿易企業的資金管理還比較粗放,缺乏統一完善的資金管理制度和系統性的風險防控體系。財務管理人員更多是單純做好收付款及會計核算工作,缺乏全局觀念和前瞻思維,未將企業戰略、營銷策略與資金管理緊密結合起來。同時受制于信息化基礎設施和專業人才的缺乏,企業數字化資金管理水平普遍不高,
財務管理的精細化、智能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貿易企業加強資金管理的對策建議
合理運用稅收政策,實現稅負優化增值稅方面。年應稅銷售額500萬元以下的貿易企業,可以選擇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適用 3% 的低稅率,在犧牲少量進項抵扣的情況下,能夠大幅降低增值稅負擔。對產業鏈完整、進項充足的企業,可選擇一般納稅人資格,通過向上游供應商索取合規票據,最大限度實現進項稅額抵扣。貿易企業還可利用出口退稅、中西部大開發等稅收優惠政策,合理籌劃增值稅。此外,對貿易和服務等業務進行分拆,設立貿易和服務兩個主體,服務業務適用 6% 低稅率,能夠進一步降低綜合稅負水平。
所得稅方面。貿易企業要加強費用支出的規范化管理,盡量通過合規渠道解決居間費用、返點等支出問題,降低稅務風險。同時積極利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實現企業所得稅的節稅。將部分業務剝離至小規模納稅人,可以享受小微企業 5%~10% 的優惠稅率。此外,對于符合條件的企業,還可通過合理運用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公益性捐贈等所得稅優惠事項,進一步降低企業所得稅負擔。
強化存貨精細化管理,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庫存管理不善是貿易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統計顯示,2022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存貨周轉率僅為4.9次,低于5年前的5.5次。為此,貿易企業應完善存貨管控制度,加強存貨跌價準備管理,定期對呆滯品進行減值測試,采取多種營銷策略加快去化。同時,嚴格執行“以銷定購”的精益采購模式,科學預測市場需求,杜絕盲目采購和庫存積壓。此外,我國商業銀行、保理公司近年來大力創新供應鏈金融產品,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等現代庫存管理模式也日益成熟。貿易企業要積極利用金融科技成果,創新存貨管理模式,破解資金占用難題,提升資金周轉效率和使用效益。
加強跨境貿易稅務籌劃和風險管控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攀升,跨境貿易面臨的稅務事項日益增多。據海關統計,2025年前兩個月,我國貨物貿易(下同)進出口總值6.5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下降 1.2% (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兩個月少了2個工作日,剔除不可比因素影響,進出口增長 1.7% )。其中,出口3.88萬億元,增長 3.4% ;進口2.66萬億元,下降 7.3%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稅收政策,眾多貿易企業在跨境稅務籌劃和風險管控方面能力不足。對此,企業要深人學習國內外稅收政策變化,用足用好自貿區、出口加工區、保稅區等稅收優惠政策,合理布局跨境業務。要高度重視轉讓定價等重點領域的稅務合規,做好同期資料準備,確保關聯定價符合獨立交易原則。同時,還要重視境外企業所得稅、跨境增值稅、關稅等易被忽視但影響重大的稅種的籌劃和管控,降低跨境稅務風險。
構建數字化資金管理平臺,推進資金管理智能化數字經濟時代下,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與企業資金管理加速融合,為貿易企業破解資金難題提供了新思路。當前,我國進出口貿易核心業務數字化率僅為32.5% ,遠低于制造業的信息化水平。貿易企業應借力金融科技,搭建集采購、銷售、庫存、納稅等于一體的數字化資金管理平臺,打通資金流、信息流、業務流的壁壘,實現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基于海量經營數據,運用大數據分析、知識圖譜等技術,多維度評估企業資金狀況,及時預警低效領域和風險隱患,為資金調度提供精準畫像。在供應鏈金融、存貨質押等場景引入區塊鏈技術,既可簡化業務流程、提高資金周轉效率,又能強化風控、確保資金安全。數字化轉型是貿易企業資金管理創新的必由之路。
優化資金管理組織架構,加強資金管理人才建設組織架構和人才建設是貿易企業加強資金管理的關鍵支撐。一方面,企業應建立現代資金管理理念,將分散在各部門的資金管理職能進行整合,設立獨立的資金管理部門,強化資金的統籌協調。另一方面,要加強\"業財稅\"復合型人才培養,打造一支懂業務、精財務、通管理的資金管理隊伍。鼓勵財務人員學習前沿理念,參與企業戰略制定和經營決策,真正成為企業的價值創造者。內部要加強協同,推進業務、財務、稅務部門的信息共享和溝通合作,形成全員參與的資金管理文化。外部可借助校企合作、員工培訓等方式,引進優秀人才,提升團隊專業素養。數據顯示,擁有高素質資金管理團隊的企業,其資金周轉效率平均高出同行 20% 以上。可見,唯有全面優化資金管理組織架構和人才建設,才能為資金管理賦能,助力企業行穩致遠。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貿易企業資金管理面臨諸多困境和挑戰,需要從稅收籌劃、存貨管理、跨境稅務、數字化轉型等多個維度綜合施策、精準發力。只有建立與時俱進的資金管理理念,善于運用現代管理方法和金融科技手段破解難題,完善資金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強資金管理團隊建設,才能實現貿易企業資金管理水平的長足進步,筑牢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資金根基。
(單位:安徽徽商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