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叔本華在《怎樣讀書才有效》中認為,把閱讀當成藝術對待,讀書就會成為一門藝術。唐雷在中國石油工程領域把創新當成一門藝術,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多次在行業內創造奇跡,引領了中國石油工程領域新的勘探技術潮流。
放棄與選擇
唐雷原本有機會成為一名職業排球運動員,也曾獲得被保送至天津大學的資格。但他最終順從家族期望,選擇了進入中國石油系統的頂尖高校。
大學畢業后,唐雷被派往中石油塔里木油田擔任泥漿工程師。那是一個冬天,天山腳下大雪漫天。作為值夜班的工程師,他每天從18點工作到次日清晨6點,日夜顛倒,環境艱苦,營房供暖不足,水管時常凍裂,洗漱成了問題。補給中斷時,他只能和鉆井工人一起啃饅頭、吃泡面。
唐雷笑稱自己“運氣”好,第一次上井就遇到一連串事故:井涌、井漏、井噴都有發生。其中有一口井出現了23次惡性失返性井漏。他迅速組織泥漿配置補充井筒體積,同時準備堵漏漿封堵漏點,幾天幾夜幾乎未曾合眼。正是在如此極端施工條件下,他的專業能力得到迅速錘煉。
突破與創新
在塔里木油田工作兩年后,唐雷作為優秀代表被派往美國休斯頓總部培訓,并以優異成績晉升為高級工程師。回國后,他被調往大港趙東人工島開展鉆井作業。這是一塊技術難點區塊,已有三口井因井壁垮塌報廢。唐雷深入分析鄰井數據,創新性提出使用具有高分子抑制性的PERFORMDRILL高性能水基泥漿體系,以增強井壁穩定性與潤滑性。最終方案不僅挽救了該井,也大幅縮短鉆井周期。此后,該體系在全區塊廣泛應用,避免了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在新疆克深區塊作業時,他首次面對高壓鹽水層的問題,傳統高溫高壓磺化水基體系難以勝任。唐雷在研究后果斷采用油基泥漿鉆井液進行施工,這是中國首次正式應用該技術。方案不僅成功破解地層難題,也推動了頁巖氣、山前探井等復雜區塊的技術變革,拓展了中國鉆井液技術體系的新邊界。
推動與發展
2013年,唐雷進人管理層。他提出,公司不僅要提供單項技術服務,更應整合多產品線技術,形成系統化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實現提質增效。
2018年,他調研西南市場后迅速調整戰略,僅一年時間便將該區域產值從不足4000萬提升至3億以上。該年西南市場的鉆井液從0發展到20口井的作業量,唐雷也被評為公司年度業績MVP。
2019年,貴州頁巖氣公司作為地方政府主導的首個運營區塊,邀請外部企業參與勘探。唐雷帶隊為其第一□井量身打造一體化解決方案,不僅順利中標,還由此打開貴州市場。截至2024年,該項目為公司創造超過2億元產值。通過這套方案,唐雷將中國頁巖氣開發從2.0升級至3.0版本,為客戶節省上千萬鉆井成本,也為行業未來5-10年的技術路徑提供了示范。
常年扎根一線,唐雷對行業現狀和技術痛點有著深人理解。他清楚地知道,隨著油氣勘探向更深更復雜地層推進,鉆井后套管的順利下人已成為關鍵問題。為解決這一瓶頸,他引人北美成熟的高壓漂浮接箍技術,不僅保障了套管順利下人,還縮短了1至2天的工期,獲得甲方一致好評。該技術隨后在川渝地區快速推廣,并復制應用于多個項目。
小結
2023年,唐雷在油氣開采中引入數字化智能決策平臺,推動鉆井從經驗判斷走向科學建模。他也將工作重心轉向智能化解決方案的構建,持續推動中國石油工程向更深、更遠、更智慧的方向前進。從苦寒井場走來,他始終堅持在挑戰中開拓,在技術中突圍,也在一次次“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中,為行業樹立了新的可能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