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之際,由國家民委策劃推出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西藏專展”、“新疆專展”于7月正式對外開放。
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西藏、新疆專展以大量實物展品和圖文史料全景展現西藏、新疆發展歷程和各民族共同締造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脈絡,用文物古籍生動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見證西藏、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以文化人 和美同源
一套工藝精湛、造型精美的酸枝木嵌螺鈿鑲石面圓桌與鼓凳,不僅是清朝宮廷的皇家御用珍品,還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專門調配給十世班禪使用的珍貴家具。
1959年,中央人民政府選定作為西藏地方宗教人士來京駐錫辦公的場所,并從故宮調配一批明清宮廷家具供其使用。這一舉措充分體現了中央人民政府對西藏地方宗教人士的關心與關懷。
走進“西藏專展”,近70件明清時期的宮廷家具以及50件元、明、清中央政府頒賜的圣旨印章,靜靜訴說著西藏與祖國內地血脈相連、不可分割的故事。
同樣,新疆自古屬中華。
縱觀歷代中央政府經略西域的2000多年歷史,無論是大一統時期,還是政權并立對峙時期,新疆始終心向中央,新疆各民族及其先民都為中華大一統作出了重要歷史貢獻。
6000多年前的玉石之路、彩陶之路,架起了新疆與祖國內地之間的溝通橋梁;以西王母為代表的昆侖神話諸神,被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神;漢晉時期,新疆出土的“千秋萬歲宜子孫”、“延年益壽大益子孫”等漢字紋錦,中華先民共同的精神圖騰實證中華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脈所在…
置身于“新疆專展”展廳,一條緩緩流淌的數字“坎兒井”,串聯起新疆各民族在歷史長河中共同鑄就璀璨中華文明的悠悠脈絡。
200件文物古籍、193幅圖片以及9部視頻,著重凸顯“新疆自古屬中華”這一核心觀念,系統展現了新疆與祖國內地歷經數千年的交融歷史。
以物證史汲古潤今
葫蘆,諧音“福祿”,在中華文化里,諸多民族的神話傳說皆與葫蘆相關,象征子孫萬代。這一吉祥寓意使其成為明清宮廷家具中常用的花紋,清中期酸枝木葫蘆萬代紋落地鏡便是典型范例。
明清宮廷家具匯聚百工巧思,傳承千年匠心,不僅是滿足宮廷內坐、臥、起居等需求的物質載體,更是中華民族勤勞與智慧的結晶、中華文化的瑰寶,彰顯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西藏專展”中的明晚期黃花梨木龍紋玻璃鏡座屏、清中期紫檀木高束腰龍紋方香幾、清中期花梨木祥云蝠靈芝紋卷頭案、清晚期大漆刻灰款彩花鳥紋八扇雙面折屏…一件件材質各異、源自不同朝代的座屏、插屏、櫥柜、桌椅、條案、花幾等家具珍品,與圣旨、印章等文物“混搭串聯”,展現了元、明、清三代對西藏地方的有效行政管轄。
“新疆專展”將“新疆自古屬中華”這一主題表現得淋漓盡致,使人們切身感悟到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路向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演進格局。
2015年9月,為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中央代表團向自治區政府、學校以及勞動模范等贈送了賀匾、芳尊、瓷瓶、掛毯、紀念章、紀念茶壺等9大項禮物。如今,紀念章和紀念茶壺陳列在展柜之中。這些禮品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新疆各族人民的深切關懷,激勵著新疆各族兒女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懈奮斗。
今年,西藏、新疆分別迎來成立60周年和70周年大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將得到更為生動的詮釋。
聚焦主線 : 講好故事
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
以文物為筆,以歷史為墨。此次傾力打造的西藏、新疆專展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一脈相承,以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發展的歷程為主脈,闡釋中華民族從多元凝聚為一體的歷史必然,為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持久文化動力。
這是一次呈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敘事的政治展、思想展。西藏、新疆專展緊扣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治疆方略,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方位融入展陳內容與形式設計,講好新時代中國西藏故事、中國新疆故事、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為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華民族大團結促進中國式現代化凝心聚力。
這是一次突出共同性、深入闡釋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生動實踐。“西藏專展”以血脈、情感、文化交融為主線,“新疆專展”聚焦政治共同性、經濟共同性、社會共同性、文化共同性,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促進各族人民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團結統一。
這是一次駁斥分裂謬論、增強歷史自信、堅定文化自信的有益探索。西藏、新疆專展以實物證據,實證西藏、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專展”凸顯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的持續治理,“新疆專展”揭示新疆始終“心向中央”的歷史大勢,徹底駁斥分裂謬論,充分彰顯各民族血脈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經濟相依、情感相親。
這是一次以科技賦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創新示范。“西藏專展”設置中堂場景拍照、榫卯互動、古今互動魔鏡、打卡蓋章4個展項。展廳內還有少數民族詩人詩詞投影墻及“河流”,讓觀眾沉浸式感受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認同。“新疆專展”通過數字“同心井”造型,結合全景歷史地圖、全息投影及互動服飾打卡區,以代入式歷史體驗令觀眾置身絲路文明交融“現場”。
據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自2023年8月開展以來已接待近40萬觀眾,并通過網絡直播覆蓋邊疆民族地區各族青少年。此次,西藏、新疆專展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形成總分聯動、相得益彰的有機整體,為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展覽展示體系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責編/王怡凡)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西藏專展”



在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之際,國家民委策劃推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西藏專展”,集中展示近70件明清宮廷家具及50件中央政府頒賜圣旨印章,以“天下一統”、“四海一家”等六大單元,實證西藏與祖國內地血脈相連、不可分割的歷史脈絡。 金向德/攝

新疆自古屬中華鑄牢展”新疆專展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新疆專展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之際,國家民委策劃推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新疆專展”,展覽以“新疆自古屬中華”為核心,設“明月出天山”“絲路匯八方”等五大單元,精選200件文物古籍、193幅圖片及9部視頻,系統呈現了新疆與祖國中原地區的千年交融史。 金向德/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