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當天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西省陽泉市考察,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并參觀了百團大戰紀念館。
陽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一片紅色的沃土。在陽泉市獅腦山主峰,百團大戰紀念碑傲然矗立,如一把利刃直插云霄。這一帶正是當年百團大戰的主戰場之一。
1940年,抗日戰爭處于戰略相持階段,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105個團在華北地區對日軍發動大規模戰略性進攻作戰。
歷時4個多月的百團大戰,八路軍在地方武裝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緊密配合下,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書寫了輝煌一頁。
英魂永駐,感昭日月。百團大戰的精神歷久彌堅,激勵著我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奮勇前進。
1947年5月2日,平定、陽泉全境解放。5月4日,中共冀普區黨委、行署將陽泉鎮及附近3個村從平定縣劃出,設立陽泉市。這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座地市級人民城市。
歷史選擇了陽泉,“中共創建第一城”當之無愧。
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傳承,緬懷是為了更堅定地前行。豐富的紅色歷史和獨特的文化資源,成為陽泉發展的重要資源稟賦。走進當年的陽泉市委市政府舊址,幾排平房修舊如舊。老街、老巷、老房,記錄著一座人民城市全新的起步。而后,伴隨著共和國鏗鏘有力的步伐,作為全國最大的無煙煤基地,陽泉因煤而立、因煤而興,為國家經濟建設和能源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或許正是資源型重工業城市的諸多宏大場景,啟發了成長于此的作家劉慈欣寫下著名的科幻小說《三體》。
進入新時代以來,陽泉這座百年工業城市,以“黑轉綠”、“老轉新”的堅定步伐,努力從“煤城”向“多元創新之城”轉變,奮力書寫一個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2024年,陽泉市非煤工業增加值增速快于煤炭工業19.3個百分點,新興產業快于傳統產業12.7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快于規模以上工業13.1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 12.7%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增長 13.3% ……今年以來,陽泉市向新而行的動力更加澎湃、向綠而行的生態更加宜人、向效而行的惠民更加可感,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前景廣闊、未來可期。
鐵的城,險的峰。陽泉,線條硬朗。
八百里太行峰巒如聚。“太行八陘”中的井陘,分出晉冀交通的咽喉、關隘天成的娘子關,因唐代平陽公主統領娘子軍在此駐扎而設名,七分諷爽、三分柔情。
宿將樓下,古樹森森;瀑布懸流百尺,水聲脈脈。關城內民宅仍保持著明清時期風格,戶戶流水,處處涌泉。古驛道上,每塊石頭都隱隱可聞鼓角爭鳴之音。而此刻,身后的石太鐵路和S315省道上車輛川流不息…古今交通動脈在此“同框”。
雄關漫道,三晉大地上新的故事還在徐徐鋪展。 °ledast
(責編/金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