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天津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市民宗委”)深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創新推進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工作,在“有形”上用心、“有感”上用情、“有效”上用力,不斷促進各族師生生活相依、情感相融、心靈相通,形成了同心合力的生動局面,凝聚起民族團結進步的教育力量。
開展“校園記憶”中華傳統體育游戲進校園活動。充分發揮中華傳統體育游戲項目在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教育引導作用,建立并不斷充實項目庫,積極向小學和幼兒園推廣老鷹捉小雞、跳皮筋、花樣跳繩、跳房子等經典游戲。市民宗委連續3年舉辦集中展演活動,全市少年幾童參與其中。該活動充分展現了傳統體育游戲的獨特魅力,成為面對全市小學和幼兒園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生動實踐,獲得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榮獲“天津榜樣—2023年為人民服務暖心項目”優勝獎。隨著活動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其覆蓋范圍從學校延伸至家庭、社區與社會各層面,今年還將舉辦京津冀中華傳統體育游戲運動會,搭建以體育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會平臺。
舉辦天津市大學生民族文創設計大賽。市民宗委依托天津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特色,自2020年起面向全國連續舉辦了5屆天津市大學生民族文創設計大賽,深入挖掘、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參賽學校、學生、作品的數量逐年增長。目前,大賽已成為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高校學生就業創業、推動作品市場化應用于一體的功能性賽事,也是開展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2025年,賽事升級為京津冀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創交流賽,吸引了全國100余所高校師生踴躍參賽,促進了各族師生交往交流交融。
開展“過好中華傳統節日”活動。市民宗委、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連續兩年面向全市大中小學及幼兒園開展“過好中華傳統節日”活動,引導全市學生在積極參與中體驗節日習俗、感受中國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組織活動,開展了各具特色的活動。比如,天津中醫藥大學舉辦“承千年精粹,展東方神韻”傳統文化知識競賽、夜跑、燈謎會等豐富活動;天津交通職業學院通過高曉表演、猜燈謎、制作月餅等形式,讓學生近距離感受中華傳統民俗的魅力。天津崇化中學以孔子誕辰日、中秋節等為契機,組織身著傳統儒服的學生們到天津文廟博物館參加祭孔大典,并前往天津市民俗博物館、媽祖廟、泥人張博物館等地參觀研學。華夏未來雙育幼兒園通過創意繪畫、手工制作和師幼同臺表演等形式,讓孩子們充分了解傳統習俗及節日文化的深刻內涵,讓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成為學校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通過豐富多彩的節日民俗文化體驗、特色鮮明的校園文藝活動、情暖人心的公益幫扶實踐,推動傳統節日文化與現代文化相融通,與社會生活相協調,讓傳統節日散發出時代韻味。
第三屆天津市“校園記憶”中華傳統體育游戲展演活動

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藝展演。面向全市各級各類學校、文化館、藝術團體、社區等廣泛征集優秀文藝作品,以文藝演出展現各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充分彰顯各族人民對黨和國家的無限熱愛與感恩,傳遞中華民族血脈相連、精神相依的深厚情誼。連續兩年舉辦天津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藝展演,讓各族群眾沉浸式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深化了各族群眾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解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開展“民族文藝校園行”活動。市民宗委、市教育兩委、團市委與北方演藝集團聯合開展“民族文藝校園行”活動,通過組織優秀獲獎劇目展演、“云劇目”進校園、校園民族藝術節、中華民族故事宣傳推廣、“民族榮光”體驗等系列活動,集中展示歷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精品劇目,全方位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累累碩果,引導廣大學生堅定不移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堅實的精神和文化基礎。
舉辦“感恩偉大祖國增進民族團結”演講比賽。天津市民族和教育部門面向全市中小學和職業學校,連續14年共同舉辦“感恩偉大祖國增進民族團結\"演講比賽,連續9年舉辦“民族班少數民族學生普通話比賽”,參賽師生通過誦讀、小品、快板、相聲、課本劇或話劇片段等豐富多樣的參賽形式,切實感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有形、有感、有效,進一步激發了各族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了學習能力,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時代特征。 °ledast (責編/金向德見習編輯/游歡實習生/擺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