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曾與猛犸象、劍齒虎生活在同一時代,那時人類就已經注意到了頭頂這片天空的日升月落、斗轉星移。
天空多么迷人啊,激發人類產生無盡遐想一一那白云深處隱藏著什么,會隨時降下風雨、投出雷電?日月星辰為什么會有規律地運轉?是誰在天幕上撒下點點繁星,讓夜空如此璀璨?
于是,世界各地的人都不約而同地想象出了關于天空、星辰的神話,在人類會寫字之前,就已經把它們表現在了“藝術作品”里。
看吧,三萬多年前的象牙片上雕刻的人體依稀擺出了獵戶座的姿態;一萬五千多年前洞窟壁畫上的犀牛和馬,又像是記錄發生在金牛座和獅子座的一場彗星撞擊;幾千年前的巨石陣、青銅牌等則更加清晰地展示了人類觀測、記錄和表現日月星辰的“成果”…就這樣,人類不僅在日月星辰的照耀之下穿越了陸地與海洋,也穿越蒙昧走向了文明。
璀璨蒼穹
從中世紀晚期開始,藝術家們就紛紛用昂貴的青金石顏料描繪天空,還用金色顏料在其上點綴點點星辰,使整個天空璀璨奪目。被譽為“文藝復興第一位藝術家”的喬托在斯克羅維尼禮拜堂的天頂中,安杰利科修士在他的代表作《天使報喜》中,都采用了這樣的方法。漸漸地,畫家還想把天空表現得更加生動真實,于是他們便要特意畫上幾片云彩,讓藍天白云之下的故事更添詩意。
有時候,我們還能在天空中依稀看到一些有趣的圖案,比如一只羊、頭牛、一只螃蟹、一頭獅子,這些是人們想象的星座圖,代表黃道十二宮,畫中的故事也由此明確了季節。
隨著文藝復興藝術家們追求真實的呼聲越來越高,天空就不再只是片平整的幕布了,云彩成為被特別關注的對象,很多畫家會巧妙地通過云彩來營造真實天空的幻象。最著名的是曼坦尼亞為曼圖亞公爵府的婚禮堂畫的天頂畫,從下往上望去,屋頂上開出個巨大的圓形天井,天使們從井口微笑著向下張望,熱情地見證和祝福著天井下方的新人。向天井的更高處望去,朵朵白云在湛藍的天空中飄動,它們真實得讓人不禁要相信天頂上真有這么一個洞。

《貝利公爵的豪華時禱書》中的四月和七月
畫面上的風景已經占據了相當的篇幅,很有抒情意味,但總體來說仍然缺乏真實的空間感
在多瑙河畫派的德國畫家阿爾特多弗爾手中,天地日月擁有了宏偉壯麗的“寫真”。其歷史故事畫《亞歷山大在伊蘇斯戰役中》表現了氣勢恢宏的戰爭場景,但這幅畫歷來被人稱道的則是背景上的天空奇景。
[意]弗拉·安杰利科《天使報喜》

[意]安德烈亞·曼坦尼亞《曼圖亞公爵府婚禮堂天頂畫》

這幅畫采用了遠觀的視角,這一遠,不只有了空間上的宏闊,還有了時間上的滄桑,落日余暉、海天無盡,在這樣的時空“幕布”前,人類的“表演” 無論是勝利者的高歌猛進,還是失敗者的落荒而逃一都帶上了特別的深意,日月輪轉、歲月更迭的自然規律之下,一城一國的興衰顯得如此不值一提,而在如此永恒神圣的時空背景之下,人類永不停正的進取和對命運的抗爭精神卻顯得如此崇高,西邊的落日已經在綿延的遠山之外奄奄下沉,濃云被一彎清朗的月亮穿透,夜色漫布在整個天地間,一個新的世界悄然來臨。日月、云層、海洋、陸地和蕓蕓眾生,共同譜寫了一首命運的交響曲。
這幅畫的地平線畫得極為寫實,它并非條直線,而是兩邊略向下彎曲,遠方的風景也同樣被表現成帶著弧度的視角。畫家顯然把地球的曲率考慮了進來,大概是吸收了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
[德]阿爾布雷希特·阿爾特多弗爾《亞歷山大在伊蘇斯戰役中》

藍天遐想
威尼斯畫家們對藍天同樣投入了充分的熱情,一方面因為威尼斯擁有地理上的便利條件,能夠方便地獲得青金石顏料;另一方面也因為此地經濟富裕,用得起這種昂貴的顏料。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畫家們對藍天的迷人魅力了然于心,所以不論是宗教故事還是神話故事,畫家們都盡量把它們安排在戶外,于是藍天就成了畫面上必不可少的元素。比如提香的《酒神節》《酒神巴庫斯與阿里阿德涅》,后者使用的青金石顏料品質之高、面積之大令人咂舌,畫上那一片藍天也堪稱藝術史上最迷人的藍天。
[意]提香·韋切利奧《酒神巴庫斯與阿里阿德涅》

即便這樣,藝術家們也還是覺得“委屈”了天空,既然神話故事中那些關于星空的內容那么有趣,不如把它們畫出來,像銀河的起源、英仙座與仙女座的故事,情節曲折、戲劇性十足,十分符合當時巴洛克畫家的選材趣味,所以以它們為題的神話故事畫多出現在十六到十七世紀的作品上。
時間上比較早的是威尼斯畫家丁托列托的《銀河的起源》。故事講到,宙斯瞞著天后赫拉和人間女子相愛,育有一個男孩。為了讓這個男孩擁有神力,宙斯把他帶到奧林匹斯山,趁著天后赫拉熟睡之際,宙斯讓他偷偷吮吸她的乳汁。天后一下子驚醒,慌亂當中極力躲閃,乳汁四下噴濺,于是形成了閃亮的銀河。畫上仔細描繪了一道道白線,這正是乳汁噴射的軌跡。背景上的藍天白云也畫得很有戲劇性,它們縈繞在眾神周圍,仿佛在天空中搭起了一座舞臺。
[意]丁托列托《銀河的起源》

后來,被稱為“巴洛克之王”的魯本斯也畫過同樣的題材,畫家把背景的天空畫得更暗,營造出夜間的氛圍,夜幕上的星光也就顯得更璀璨了。


[意]洛倫佐·科斯塔《阿耳戈號》
這是講伊阿宋率領一幫英雄乘著阿耳戈號獲取金羊毛的故事。后來阿耳戈號被升上天空成了南船座,它原本是最大的星座,在十八世紀被拆分為船底座、船帆座、船尾座、羅盤座左側的這個女子是卡利斯托,她最后變成了大熊座
[法]弗朗索瓦·布歇《朱庇特與卡利斯托》

珀耳修斯后來成為英仙座,安卓美達成了仙女座,飛 馬成了天馬座,畫面最下方這個怪物也成了鯨魚座
① [佛蘭德斯]彼得·保羅·魯本斯《珀耳修斯解救安卓美達》

個性天空
自從十七世紀風景畫得到了迅速發展,天空也就不再只是畫面的附屬了。陰晴不定的天氣、不同形態的云彩都成為畫家們重點表現的對象,它們不僅越來越真實具體,也越來越富有畫家的個人風格,有時候只需看看天空的景象,甚至就能猜到這是哪位畫家的手筆。
英國畫家康斯太布爾就對云彩格外有興趣,他筆下的云形態多樣,其中畫得最多的是英國鄉村的云,帶有田園詩式的抒情意味。他還留下了大量畫云的習作,雖然只是一些草稿,但單獨欣賞也絲毫不會讓人覺得潦草和無趣。
[英]約翰·康斯太布爾《埃塞克斯威文荷公園》


美國風景畫家丘奇更是別出心裁,他巧妙地把傍晚的星星和晚霞變幻成了星條,整個天空看上去就像一面飄揚的旗幟,于是他把畫作命名為《我們的旗幟在空中》。
等到十九世紀下半期印象派登場,風景已然成了他們特別喜歡的題材,不同時間、不同天氣、不同光線效果之下的天空、云霧也就成了印象派筆下的常客。

[美]弗里德里克·丘奇《我們的旗幟在空中》

[法]阿爾弗萊德·西斯萊《黎明時分的塞納河》

[德]尤金·布拉赫特《晚云》

俄羅斯風景畫家庫茵芝對第聶伯河上的日月給予了特別的關注,落日、晚霞、月光、薄云,在他筆下都別具浪漫抒情的意味
天空的景象也令人印象深刻
[俄]阿爾希普·伊凡諾維奇·庫茵芝《第聶伯河的月夜》

[俄]阿爾希普·伊凡諾維奇·庫茵芝《第聶伯河上的紅色日落》

心中日月
到這時,天空、云朵、太陽、星辰在追求寫實的道路上基本走到了極致,再接下來,我們會發現畫布上的天空呈現出了前所未見的奇景,當然這并不是因為自然發生了劇變,而是因為畫家完全換了一種畫法。他們不再像照相機一樣捕捉大自然的樣子,而是努力去表達自己內心對大自然的感受。比如凡·高筆下的星空,當他內心平靜的時候,它們就寧靜安詳;當他內心激動的時候,它們就旋轉不安;當他接近死亡的時候,連空曠的藍天也充滿了濃郁的感傷。
凡·高的《星夜》是最精彩的代表。畫上繁星密布,閃動著奇異的光芒,星星和月亮的光暈像是繞成了團,在天空洶涌的激流里打著轉,形成了旋渦。這激流勢不可擋,沖擊著下方的山岡都開始晃動起來,仿佛起伏的海浪,路涌到了天邊。一切都扭曲著,晃動著,擠壓、攪動、絞纏在一起,不停地升騰、咆哮、旋轉,讓我們的內心也跟著澎湃。
凡·高在寫給弟弟的信中說了自己畫這幅畫的靈感來源:“窗外什么都沒有,唯有一顆金星,好大的一顆星。
夜,比白天還要活,還要熱烈。”但我們看到畫就知道這顯然不會是真實的場景,也并不是凡·高眼里看到的場景,只不過恰好有這樣一顆金星讓他內心一忙、靈光一閃,于是他把心中早已磨過千萬遍的日月星河組合成了這樣的一幅幻景。

[荷]文森特·威廉·凡·高《奧維爾教堂》
天空陰沉的色彩讓人 感受到了畫家內心的極 度不安

凡·高直抒胸臆的畫法開啟了一種獨特的現代藝術風格一一表現主義,更晚一些,挪威的畫家蒙克將表現主義風格推向了高潮。
蒙克從小就經歷了至親的相繼離世,他說:“自出生那天起,恐懼、憂傷和死亡的天使便站在身邊。“蒙克本人也一直體弱多病,這更容易讓他的精神陷入極度焦慮和對宗教的迷狂,所以他早年的作品中那種不安的情緒甚至比凡·高還要強烈。1908年左右,蒙克也患上了精神疾病,過度的緊張和激動令他精神有些失控,但好在得到了及時的救治,他才避免了“凡·高式”的悲劇。

愛德華·蒙克的“人生三部曲”《尖叫》《焦慮》《絕望》
畫面上的落日既像血又像火,精確地傳達出令人驚懼不安的氣息
1911年,蒙克擺脫了病患的折磨,完全戒酒之后來到奧斯陸大學負責禮堂的裝飾。他的內心洋溢著無比的熱誠與欣喜,其作品《太陽》更是光焰灼灼,熾熱的溫度透過畫布撲面而來。畫面上陽光、海水、巖石、草地無不采用了鮮艷絢爛的色彩,他在用這種方式向造物的力量致敬,為生命的堅忍歡歌。
[挪威]愛德華·蒙克《星夜》

走向抽象
畫到這里,眼中之景和心中之景似乎都已經被表現過了,藝術家們還能畫出什么新鮮樣式的天空嗎?
當然能!
到了二十世紀,現代藝術的各路流派不斷登場,他們的做法又新穎又大膽,讓天空變得更加奇特有趣。
抽象藝術大師康定斯基的《藍天》里,沒有太陽,沒有云彩,也沒有星星,天空中飛翔著奇形怪狀的“浮游生物”,既然是抽象,我們就不必急于辨認它們到底是什么了,因為畫家只想幻想一種在空中自在飄落的姿態。當然,什么樣的姿態更加動人,什么樣的色彩更加醒目,面對他的畫,我們會得出不同的感受。

米羅的《晨星》也有異曲同工的妙趣。米羅經常畫星空,但想要看懂他的畫,我們最好是去感受而不是去辨認。米羅的畫就像是一個充滿童趣的夢,在那里,小鳥飛動、繁星起舞、人兒陶醉,它們共同奏響了一曲輕快的變奏曲。
[西班牙]胡安·米羅《晨星》
[西班牙]胡安·米羅《綠月亮》《紅太陽》《藍星星》

到這里,即便再有想象力的人也很難想象出天空還能被畫成什么樣子了吧?當然,我們對藝術的發展史已經不乏了解,所以我們早就明白一一藝術的世界永遠會有新的驚喜誕生。
我們現在會為藝術史上那些打破常規、出人意料的作品拍手叫好,但它們在誕生之初,則因為太過前衛而不被人們理解,遭受了無視、嘲諷,甚至謾罵。所以,這將時刻提醒我們自己,或許未來將會誕生的偉大藝術同樣很難在第一時間就被我們理解、喜歡,但我們的胸懷不妨像天空一樣包容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