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學科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多維度的系統工程,其關鍵在于通過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促進英語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其中,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可以幫助他們突破母語思維定式,建立英語語言思維模式,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英語思維的內涵解析及其教學價值
英語思維是指學習者對英語加以運用時,可以無限接近母語水平的自動化程度,能夠流暢準確地用英語完成思想表達、人際溝通和即時反饋等語言交際行為,其本質特征是對語言運用的自動化。如看到蘋果直接反應為“apple”而非“蘋果”。形成英語思維需要持續的語言積累、語法內化和真實語境體驗。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可以更好地幫助他們進行英語學習。首先,英語思維幫助學生突破母語干擾,準確理解中英句式的結構差異。如漢語是歸納式語言,喜歡把重點放在后面,而英語是演繹式語言,習慣將語義中心前置,當中文表述為“今天早上我在馬路上撿到一個錢包”,英語則會先把主謂賓翻譯出來“Ipickedupawalleton the road this morning\"。其次,英語思維訓練能提升語言運用效率,這與新課標中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高度契合。教學實踐表明,單純通過語法講解,難以建立英語思維,教師應通過思維訓練,幫助學生在語言運用中逐步內化英語表達范式,最終實現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
目標語言教學培養路徑解析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目標涵蓋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及文化意識五大維度,對于部分面臨英語學習起步晚、語言環境匱乏、師資薄弱等現實困境的學生來說,實施目標語言教學,可以有效促進他們英語思維能力的形成。一是突破母語依賴慣性。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創設類母語環境,促進思維轉換。如通過與外國朋友使用英語交流、收聽英文廣播、訂閱英文報刊等途徑,將休閑活動轉化為語言實踐場景,拓展學習渠道。二是深化跨文化認知對比訓練。不同文化模式是造成中西方思維差異的主要原因,教師應幫助學生打通雙向理解通道。如教師通過解析在接受贊美時,中國文化傾向“謙虛式應答”與西方文化直接接受贊美,差異背后的認知邏輯不同,幫助學生建立雙重思維參照系。三是構建興趣驅動的學習生態。教師應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幫助他們將英語學習與自身興趣進行有機融合,如音樂愛好者通過分析英文歌詞修辭手法掌握語言韻律等。興趣驅動的學習路徑設計,使語言輸入與思維訓練在真實任務中自然發生。
英語思維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在寫作教學中,部分學生因英語思維能力不足而陷入復雜句式的表達困境。如學生在表達“收到承載母愛的書籍”時,會出現“ThemeaninggiftI'vegotis my mother bought me a book standforlove,Iverylike thebook.\"的語法錯誤。這反映出學生尚未建立英語思維體系,難以運用語法實現語義的層級化表達。
教師可從三個維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一是創設全英教學環境。通過全英授課的持續性語言輸入,幫助學生建立英語思維慣性。在班級設立英語角,通過開展英語影視、廣播的跟讀模仿,提升英語口語水平。二是實施語境化詞匯教學。將詞匯教學植入真實語境網絡,幫助學生在句子中理解單詞的含義。通過展現同一詞匯在不同思維框架下的語義,培養學生在具體語境中選擇恰當表達方式的能力。三是依托核心素養開展思維訓練。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時,可針對中英文表達差異,設計專項對比訓練。通過句式重構等訓練,幫助學生建立雙語思維對照系統,實現思維模式的自動切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