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清晨,天亮得早。2025年5月13日6時許,曾清云從家中出發,來到位于長江邊上的水泵旁,檢查水泵情況。江水潮起潮落,水泵的位置也需要實時進行調整。
曾清云所在的大壩村,是重慶市奉節縣永樂鎮的產業大村,村里家家戶戶都種植臍橙。
臍橙樹喜水,作為大壩村的“池長”,曾清云要時刻保證村里的蓄水池有水可用。
2024年,大壩村種植臍橙1.2萬畝、總產值1.8億元,連續3年總產值過億元,是遠近聞名的“億元村”。
過去,這里坐擁綠水青山,但卻“靠江吃江”難致富;如今,這里目之所及皆是翠綠的臍橙樹,“綠水青山”成為“強村富民”的“金山銀山”。
產業富民
——從“單點突破”到“全鏈升級”,打造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
曾清云至今仍記得,多年前老支書方家樹挨家挨戶推廣種植臍橙樹時的場景。
那是20世紀80年代,時任大壩村黨支部書記的方家樹,背著奉節縣多年培育的新品種“奉園72-1”的樹苗,敲響了大壩村村民的家門。
彼時,“種糧飽肚子”的老觀念深入人心,“種樹賺票子”的新思路一時讓人難以接受,村民紛紛認為果樹會搶占田地營養導致糧食歉收。
作為那時村里少有的高中生,曾清云反倒覺得,這是個機遇。
為了不錯過發展機遇,曾清云成了大壩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率先栽種臍橙樹苗。
種樹、除草、施肥、殺蟲,曾清云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這些臍橙樹。所幸,臍橙樹長勢良好,幾年后迎來大豐收。
首批成熟的臍橙經奉節縣某外貿公司現場收購轉銷,讓村民看到了莊稼外的出路——原來種果樹也能致富。
很快臍橙樹種植就在大壩村全面鋪開。如今,大壩村已是奉節臍橙的核心產區,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臍橙園,戶均年收入超12萬元。
“以前我在外地到處找工作掙錢,現在在家門口種臍橙,一年收入達10多萬元,比打工強多了。”返鄉種植臍橙的大壩村村民黃康釗說,臍橙根本不愁賣。
事實上,大壩村的臍橙產業發展并不只滿足于鮮果銷售。
“大壩村的臍橙種植面積已達頂峰,如何實現下一步增收,將‘一個臍橙吃干榨凈’,打造全產業鏈是破題之要。”大壩村黨支部書記左明春說。
在規模化種植的基礎上,大壩村持續探索智慧化轉型,大幅提升果園管理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到了臍橙采摘季節,山里到處都是大型無人機運載臍橙出山,堪稱現實版科幻大片。”曾清云說。
同時,大壩村聚焦臍橙種植、貯藏、保鮮、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大力發展臍橙精加工,推行“企業進果園、樹下建工廠”就地加工模式,開發橙茶、橙酒、橙糖等5種產品,臍橙產業附加值持續提升。
“網絡時代,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更加多元,大家都在深度加工、提升品質,這樣才能提升競爭力。”左明春說。
利益聯結
——從“單打獨斗”到“多方共贏”,構建聯農帶農長效機制
因為熱愛美食,多年前,大壩村村民成金貴選擇拿起鍋鏟,成為一名農村宴席廚師。
幾十年過去,成金貴厭倦了四處奔波的生活,到奉節縣城的一家酒樓務工,工資待遇很不錯,一個月能賺1萬多元,但離家遠,家中老人和果樹沒人照管。
2023年4月,一場院壩會,成為成金貴人生的重要轉折點。這個年過半百的男人,怎么也沒想到,自己會在這個年齡開啟人生的二次創業。
那是一場關于大壩村后續發展的會議。會上,永樂鎮黨委副書記、大壩村黨支部原書記高成國提出,大壩村要接續發展,必須走農旅融合的路子,要依托大壩村9.8公里長江岸線的獨特優勢,打造農旅融合示范區。
會后,時任大壩村黨支部副書記的左明春第一時間找到成金貴。
“老成,剛會上說村里要發展旅游,你覺得咋樣?”左明春問。
“很好啊,光種植臍橙太單一了。”成金貴說。
“老成,你看你這里,面朝長江,背靠大山,想不想回來辦個農家樂?”左明春的話,直達主題。
“能做農家樂肯定好,但是我怕做不好。”成金貴也直言顧慮。
“只要你愿意做,其他的交給村里。”左明春拍著胸脯保證。
很快,在村“兩委”的幫助下,成金貴家的老房子完成改造,取名為“鮮橙客棧”,在當年的國慶假期開始正式營業。
“每到周末,我就忙得停不下來,特別是橙花開的季節。”成金貴沒想到,自己的二次創業竟然這么順利。
成金貴的產業日漸步入正軌,左明春又開創新“課題”:在大壩村成立“強村公司”重慶好客觀武農旅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讓村集體和全村1356戶3740人成為股東,完善吸納就業、入股分紅等利益聯結機制,探索開辦農資門市、“橙家樂”等市場化經營方式。
“強村公司是一種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式,既通過市場化運營實現盈利,又以共同富裕為導向。”左明春說,“大壩村成立強村公司,一是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將農民納入產業鏈,既增加工資性收入,又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二是增強村集體經濟實力,2024年,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300萬元。”
今年“五一”假期,鮮橙客棧再度爆火,成金貴忙得不可開交。
左明春打趣他:“成老板,生意興隆也不要忘了把臍橙樹管護好喲!”
人才引育
——從“本土人才”到“新農人矩陣”,激發強村富民內生動力
2025年5月12日,大壩村村民方剛熟練地整理著老屋屋檐,不遠處,妻子正舉著手機拍攝。
“最近是臍橙銷售淡季,我們準備拍一些修整老屋的視頻。”方剛說。
方剛和妻子運營著一個抖音賬號,在臍橙上市時銷售臍橙,效益好的時候能一場直播能銷售15噸。去年的臍橙銷售季,他們幫助大壩村線上銷售了約100噸臍橙。
大壩村的臍橙都是掛樹銷售,要滿足電商平臺48小時內發貨的要求,采摘的時效性必須得到保證,每年方剛都需要大量勞動力幫助采摘臍橙,這也給周邊的村民帶去了就近務工的機會。
按照發貨流程,方剛首先尋覓臍橙,其次每天雇工人定點采摘,再次經過嚴格篩選,由專人打包成箱,最后由快遞公司整車運走,送往全國各地。
2021年,鄉村自媒體開始興盛,一大批鄉土主播開始崛起。站在自媒體風口上,方剛嗅到了不一樣的商機——為何不回到家鄉,拍攝短視頻,直播帶貨鄉村土特產?
一個因素是,對彼時的大壩村而言,“電商”是一個陌生領域;另一個因素是,大壩村臍橙種植面積高達1.2萬畝,臍橙產量極大,且價格年年攀升。
借助自媒體,再加之大壩村充足的貨源,方剛的電商公司很快便步入正軌。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大家對電商不再陌生,現在村里已有好幾家電商公司。”方剛說,“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時幫助家鄉發展,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強村富民,關鍵在人,既需要“土里刨食”的堅守,更離不開“云端追夢”的創新。
如今,大壩村以“三支隊伍”引才留用,推動人才集聚興旺——這里有以曾清云為代表的農技服務隊專門解決臍橙種植難題,有以成金貴為代表的勞務服務隊組織承接村內外有償勞務,也有以方剛為代表的營銷服務隊建立起標準化電商直播基地,“新農人矩陣”逐漸完備。
當長江水繼續滋養這片土地,當橙花香再次漫過村莊,大壩村的臍橙產業將迎來新一輪升級,“強村富民”的愿景近在眼前。
編后:
“強村富民”是現代農村發展的重要目標,是重慶農村發展的現實需要,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著力點。從奉節縣永樂鎮大壩村的實踐中,我們看到,只有把村做大做強,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提升村民的生產能力和生活水平,才能達到實現農村現代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的目的。
“強村富民”的首要任務是“強村”,只有村強,民才能富。如何強村?大壩村的實踐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是產業發展。沒有產業支撐,“強村富民”只能是“鏡花水月”,虛無縹緲。只有想明白、琢磨透“土特產”三個字背后的深意,因地制宜,立足本土實際,結合人文特色、抓住鄉村特色,才能打造特色產業,延長產業鏈,做好農業發展大文章。
“強村富民”最終的落腳點是“富民”,只有建立好利益聯結機制,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切好分好“蛋糕”,努力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實現共同富裕、強村富民。
重慶的實踐成效顯著:2024年,重慶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136億元、同比增長2.4%;農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58.57億元,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突破9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萬余元,同比增長6.7%,“村強”帶“民富”取得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