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依然能記得十年前的某一天,當煥然一新的《現代藝術》呈現眼前,一份驚喜油然而生。當時好奇的是,既名之為“現代藝術”,她當如何“現代”?又會怎樣“藝術”?
翻開扉頁,答案便如潮水般涌來。她的“現代”,并非僅是時間的刻度,而是一種銳利的態度與細膩的探索,是未完成的實驗,是不斷被打破又重建的藝術邊界。她的“藝術”,則是對“何為藝術”本身的深刻叩問與大膽拓展——藝術不是僅掛在墻上的風景,更是思考的棱鏡、情感的容器。在《現代藝術》的頁頁篇章里,藝術從遙不可及的殿堂,走入了沸騰的生活現場,融入了我們理解自身與世界的維度。這本雜志,如同一扇不斷打開的窗,讓我們得以窺見藝術最前沿的風景,也像一把鑰匙,解鎖了我們看待世界的另一種方式。
從此,身為文藝工作者的我,和我所奮斗的事業——四川省電影家協會(簡稱“省影協”)和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簡稱“省視協”),都與《現代藝術》相伴相隨。省影視協以光影為犁,以鏡頭為筆,深耕于巴蜀文化的沃土;《現代藝術》則以思想的鋒芒與藝術的慧眼,為我們照亮前路。
這十年,堪稱一路風雨兼程的耕耘,更是一次滿載榮光的收獲。在電影方面,聚焦精品創作,涌現出了一批優秀作品。如《里斯本丸沉沒》《河邊的錯誤》《我本是高山》《阿莫阿依》《你是我的英雄》《沙漏》《離歌》等,均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充分展現了四川電影人的創作實力和藝術追求;堅持辦好“川影聚焦”主題觀影沙龍,打造展示電影藝術魅力、推動產業繁榮發展的重要平臺。在電視方面,精心打造《紀錄四川100雙手》,用細膩的鏡頭語言,讓平凡勞動者的雙手成為時代最樸素的豐碑; 深入脫貧攻堅一線,攝制《第一書記》,真實呈現黨員干部扎根鄉土、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動人史詩; 聚焦文化根脈,策劃《四川非遺100》,將散落民間的璀璨明珠搬上熒屏,激活傳統文化的當代生命力; 傾情創作《風雅頌四川》,以詩意的視聽語言,為天府之國譜寫光影的贊歌。同時,我們積極創新,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影視小屋”在基層、在校園播撒下光影的種子,成為培育未來影視人才的搖籃;“主播說環保”則讓熒屏上的熟悉面孔走進綠水青山,用專業性與親和力傳遞生態理念;四川編劇界 “五朵金花”更是聚焦新時代四川女性風采,綻放出耀眼的時代光華。協會成員中涌現出“全國德藝雙馨”的楷模,他們的藝術成就與高尚品格成為行業的標桿; 四川省“十佳”電視電影藝術工作者的榮譽,是對本土影視工作者專業素養與藝術追求的權威肯定; 在中國電影金雞百花獎、中國電視金鷹獎、四川巴蜀文藝獎、四川省文聯年度“百佳推優”工程等重大獎項評選中,我們更是捷報頻傳,眾多精品力作斬獲殊榮……
十年攜手,風雨同舟;十年耕耘,碩果盈枝。《現代藝術》始終為我們放大聲量,為我們助力添彩。這份相伴,是四川文藝界協同奮進的生動寫照,更是我們共同致力于文化強省建設、書寫巴蜀文藝新篇章的磅礴力量之源。
《現代藝術》不僅呈現作品,更點燃思考;不僅記錄現象,更啟發創造。她以持續的熱情與洞見,滋養著我們的好奇,拓寬著我們的視野,也印證了藝術那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她永遠在“現代”的激流中尋找表達,在“藝術”的追問中煥發新生。她的文章造化見證著新時代的燦爛陽光,她的深情厚意溫暖了無數人的藝術人生。而今懷揣著二十五年來的不變初心,憑借著十年積蓄的創變功力,她未來的路自當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