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時光,在歷史的長卷中不過短短一筆;對《現代藝術》而言,卻似蜀地奔涌的江河,載著厚重的巴蜀文脈浩蕩前行。自《現代藝術》新版以來,刊物始終以堅定的文化使命,成為鏈接四川傳統文化與現代發展的精神紐帶。
從川西壩子的街頭巷尾,到繁華都市的藝術殿堂,舞蹈一直是巴蜀人民表達生活與情感的語言之一。而《現代藝術》如同一位執著的記錄者,將民間藝人代代相傳的舞蹈技藝、老藝人手把手教授的身法口訣一一收錄。那些在歲月中沉淀的“圓場步”“云手”等傳統舞蹈元素,經刊物的梳理與傳播,從塵封的記憶中蘇醒,化作當代舞蹈創作的靈感源泉。
十年“舞”動,《現代藝術》見證了無數民族民間舞蹈從瀕臨失傳走向復興。曾經,一些小眾的民族民間舞蹈僅在偏遠村落的節慶中偶有呈現,鮮為人知。后經舞蹈編導們精心創編,舞蹈演員們的精彩演繹,一個個優秀的舞蹈佳作屢獲殊榮,《現代藝術》敏銳地捕捉到這一現象,積極策劃專題宣傳,用文字詳細描述每一個動作的要領與背后的文化內涵,用圖片記錄下那些原汁原味的精彩瞬間。一篇篇深度報道的推出,讓這些珍貴的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走進大眾視野,吸引了眾多舞蹈愛好者和研究者前往探尋,為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注入新的活力。
十年“舞”動訴說著舞蹈藝術的歲月沉淀,而“聲”生不息則奏響了傳統與現代交織的動人樂章。
“聲”是傳承之音,是老一輩舞蹈藝術家傾囊相授的舞蹈精髓。那些不斷打磨精進的動作要領,蘊含著多年經驗的舞蹈心得,通過《現代藝術》的深度挖掘與傳播,成為大家了解舞蹈藝術的突破口。“聲”也是創新之響,是青年舞者在舞臺上的大膽突破。他們將現代生活的感悟、新穎的藝術元素融入舞蹈創作,用充滿個性的肢體語言演繹對時代的理解。《現代藝術》甘做搭橋人,積極為青年舞者搭建展示平臺。通過不同的角度,多次專題報道,讓更多優秀的創新作品被看見。在《現代藝術》中,既能看到傳統舞蹈的獨特韻味,又能感受到巴蜀舞者強烈的時代氣息,真正實現了讓舞蹈藝術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書架上,獨屬于《現代藝術》的格子里,是編者們辛勤付出的見證。我相信,那每一個關于舞蹈的字符,都將化作記錄舞蹈生命的永恒印記;每一次用心用情的策劃,都將成為推動藝術突破的強勁引擎。無論是捕捉排練室里的成長故事,還是見證舞臺之上的巔峰綻放,刊物始終與舞蹈同行,讓傳統的韻律在時代浪潮中激蕩,讓創新的火花在碰撞交融中迸發。
回首十年,《現代藝術》既是四川舞蹈事業發展的見證者,更是深度參與者。她用文字解構舞蹈的美學密碼,用鏡頭定格舞臺的精彩瞬間,用平臺托舉無數舞者的藝術夢想。十年砥礪,《現代藝術》已在舞蹈文化的星河中點亮璀璨坐標。面向未來,愿她繼續以熱忱為帆、以匠心為舵,駛向更遼闊的藝術海域;以傳承為根,以創新為翼,繼續以堅定的步伐,續寫四川舞蹈藝術的輝煌篇章,讓舞蹈的魅力穿透時光、跨越山海,在文明的長河中奔騰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