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三千多個日日夜夜。巴蜀文藝持續繁榮態勢印入記憶深處,成為心中一道常念常新的新文藝高質量發展風景。十年間,我從一名讀者成長為一名作者,不知不覺間也如一位與《現代藝術》共度日常、同享高光、并肩攜手的文友,一路相伴,一路成長。
一年12期,十年120多本,《現代藝術》如道道彩虹,似盞盞心燈,照亮藝術星空。每期錦繡文章四十余篇,質樸文詞二十余萬,似點點繁星,如粒粒珍珠,串起巴蜀文藝浩瀚星空。以夢想為筆,以情懷為墨,以勤奮為紙,繁星燦爛,辛勤描繪出《現代藝術》十年絢爛畫卷。
專題和策劃是《現代藝術》最強項,也是其在強手如林的文藝傳媒領域揚名立萬的金字招牌,“文藝講壇”、年度“百佳推優”工程和“清明緬懷”既是《現代藝術》的知名品牌和欄目,也是作為一名作者的我有幸參與其間的三個成長歷程。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我這十年間猶新的珍貴記憶——
2019年的夏天特別熱,比天氣更熱的是由四川省文聯主辦、現代藝術雜志社承辦的“文藝百家”工程·文藝講壇在四川文藝界掀起的陣陣熱浪。2019年8月7日,我應蒲秀政總編的邀請,在成都嘻二三曲藝社劇場開展題為《梨花一枝春帶雨 恰似天籟落人間——熟悉而陌生的川劇》的講座。那次講座除了生動而活潑的課堂和熱情高漲的聽眾給我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外,就是質樸的蒲總編和《現代藝術》編輯們熱情而又高效率的工作風格。不僅全程和聽眾一起互動交流川劇藝術的源流傳承與藝術特征,還專程請來著名曲藝編劇嚴西秀先生為我這個講川劇的后輩“站臺”,正是嚴西秀先生的到來和鼓勵,講座才取得許多意料之外的成效。為此,我特別感謝已故曲藝名家嚴西秀先生對后輩的關愛,他給予我的關愛和鼓勵我一直銘記于心,在此也借小文深切緬懷敬愛的嚴西秀先生。
“清明緬懷”是《現代藝術》這十年間一個成功的專題策劃。每逢清明思故人,2023年4月我撰寫的《丑中寓美 滿庭芬芳——緬懷川劇名丑任庭芳》刊發:云山疊疊,清明如黛,天雨盈盈,故人何在?去歲初夏,任老仙逝;今又清明,緬懷先生。任老雖然離我們而去了,但他用一生的舞臺實踐累積而成的川劇丑角表演藝術,在他遍布全省各地川劇院團的眾多弟子的承襲下,代代傳承傳演,不斷光大發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丑中寓美,滿庭芬芳。
2024年4月清明,我再次撰文《一代名凈何伯杰 永留光彩花臉絕——緬懷著名川劇花臉何伯杰》:今又清明春草綠,復緬先人寄哀思。八十四個春秋,藝術一生、一身藝術,回顧何伯杰先生為川劇事業鞠躬盡瘁的藝術人生,藝術上精益求精,工作中勤勉認真,生活里悲憫善良,何伯杰老師的一生,起源于川劇,成長于川劇,輝煌于川劇,德藝雙馨的一生最終也謝幕于川劇。
精心獨到的策劃,精細獨特的專題,豐富的內容,多姿的形式。《現代藝術》的專題策劃讓十年星火匯聚成璀璨星河,以巴蜀文化之光為中華文明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