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民族樂團
成都民族樂團成立于1985年7月,隸屬于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是中國西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樂專業演出團體。樂團長期致力于西南民族民間音樂及少數民族器樂的挖掘、整理、改革與創新,努力打造最具西南特色的民族音樂品牌。多年來,樂團積極參與“世界音樂之都”建設,傳播天府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曾赴美國、德國、法國、新加坡等國家演出,廣受好評,并與中央民族樂團等知名團體及藝術家保持密切交流合作。
1985年盛夏,成都民族樂團在蜀地文化的滋養中誕生。從那一刻起,我們便肩負起一份使命:致力于中國西南地區民族、民間音樂及各少數民族器樂的挖掘、整理、改革與創新,努力建設成為最具西南民族音樂特色的演出團體。
四十年光陰流轉,我們始終未曾偏離這條充滿溫度與力量的道路。尤其是過去十年,這段歷程既有篳路藍縷的堅持,也有高光時刻的銘記——我們走進北京,與中央民族樂團攜手共創音樂劇《尋找杜甫》,在詩意與旋律之間,喚醒中華文脈的千年回響;我們登上國家大劇院,與丁曉燕指揮聯袂演繹《錦城絲管》,讓錦江之韻流淌于國之殿堂;我們在“蓉城之秋”奏響《九天開出一成都》,用音符講述城市與時代共生的故事,傳遞中國的萬千氣象……
這些作品背后,是無數次的碰撞與融合。我們與王甫建、張列、唐青石等著名指揮家理念共鳴,與宋飛、楊雪、趙聰、王展展、丁小葵等名家同臺共奏,與張堅、李博禪、王云飛等作曲家靈感共舞。一次次合作,一次次演繹,在我們看來,不只是演出,更是觀念的交流,是民族音樂與當代語境的雙向奔赴,是一次傳統與未來的交融實驗。
在變幻莫測的數字時代,劇場的意義正在被重新定義。它早已不僅是演繹故事的舞臺,更成為承載文化記憶、連接人心的精神場域。當注意力如流沙般轉瞬即逝,我們愈發清醒地認識到:唯有將“傳承”與“創新”并行,才能在信息洪流中守住民族音樂的根脈。
面對新的媒介生態與審美習慣,我們不斷以數字科技為舞臺賦能,用視覺藝術重構敘事邏輯,用現代化語言喚起觀眾的情感共振。我們堅信,只要作品動人,表達真誠,藝術與觀眾之間的情感通道依然暢通,那么每一場演出,不只是一次視覺與聽覺的盛宴,更是一場關于文化、記憶與共鳴的深刻對話。
因此,“樂動蓉城”應時而生。它不僅是成都民族樂團十年來傾心打造的惠民音樂品牌,更是一項連接城市脈搏與民族根脈的文化行動。在金沙音樂廳,我們精心打磨每一場月度駐場演出,邀名家名角登臺,將經典之作與當代表達并置,激蕩起藝術的深層回響;此外,我們更以腳步丈量城市溫度,將四百余場演出送入校園、社區等場所,讓民族樂音穿越喧囂、悄然入心。這些演出中,有對古琴、嗩吶、琵琶、竹笛等傳統器樂的堅守,也有對時代脈搏與流行語匯的靈動回應。
成都民族樂團的這十年,是不斷摸索民族音樂當代表達的十年,是在非遺語境中探尋活態傳承的十年,是藝術家與管理者攜手前行、感性與理性交織的十年。回望,是為了更好地出發。未來的路上,我們仍將以民族文化為舟,以現代精神為帆,跨越時空的風浪,在音樂中續寫屬于這座城市與這個時代的文化新章。
因為我們始終相信,縱然世界喧囂更迭,有一種聲音不會消失——那是從民族文化深處傳來的生命之聲,溫熱、堅定、始終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