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諾日朗的冰凌激起天下九寨溝的漣漪,黑頸鶴的雙翅馱來大美阿壩的春天,我們在川西高原深情回望……阿壩的每粒砂石都藏著史詩:四姑娘山刻著嘉絨先民的遷徙密碼,黃河牧歌藏著游牧文明的哲學詩行?!冬F代藝術》如高原勘探者,將鏡頭對準壤塘藏雕傳人的鎏金鑿刀,讓阿壩多聲部民歌在文字間流淌復調,將馬爾康卓克基土司官寨的建筑美學,解構為當代裝置藝術的靈感。唐卡礦物顏料與先鋒熒光丙烯的對談,證明傳統不是標本,而是奔涌的源泉——藏羌刺繡的紋樣都在刊物中成為可觸摸的文明肌理。
扎根巴蜀厚土,方觸藝術星空;守望文明根脈,方鑄精神峰巒。作為始終與這片土地血脈相連的文藝工作者,我們有幸見證《現代藝術》守正創新。時值創刊二十五周年、新版十周年,愿《現代藝術》繼續在傳統與未來的交界處,讓巴蜀文明的光,從城市之中、平原之間、高原之巔,向世界漫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