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對《現代藝術》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對我個人,則是在云端用鏡頭記錄世界三十余載的縮影。
我最早學的是大地測量,入伍后開始攝像。1988年,部隊有活動需要航拍,沒人干過這活兒,任務就落到了我頭上。第一次飛上天,飛機晃得我暈頭轉向,東西南北都分不清,拍出來的畫面全是歪的,想象中的飛行樂趣一點沒感受到,但那次經歷讓我心里一亮:航拍這種獨特的視角,將來在攝影界肯定大有作為!
真正讓我愛上攝影的是在1993年。我有了自己的第一臺相機,恰逢連里兩個戰士比賽得了獎,我抓拍了他們高興的樣子。這張照片居然上了《解放軍報》,還得了獎!這小小的鼓勵,像顆火種,把我對光影的熱情徹底點燃。后來工作變了,攝像機放下了,但相機卻成了我離不開的伙伴。
我癡迷天地間,或陰云、烈陽,或風雪、塵暴,無論拍攝環境多么驚險,如天地一沙鷗,任逆風呼嘯,腦中只有稍縱即逝的畫面。云遮霧障又云開霧散,機翼下面是立體交融的山川、晶瑩的雪峰、廣袤的原野、蜿蜒的河流和粼粼的湖光,還有村莊和城市以及生活在這里的美好人們和萬物生靈……無數次,我希望以一種感恩的深情,將鏡頭對準他們,如精心地揀拾起一幅幅散落人間的天國景象,熱烈地表達著內心的激情和對大地的贊美、生命的謳歌。
我做攝像攝影工作快四十年了,專門從事直升機航拍就有三十年。其實,航拍的魅力主要在于原創性強,不可重復性和把熟悉的場景陌生化,特別是穿云破霧在云朵之上取景,每一群雪峰、每一處冰川,都給我帶來創作的激情,并用這份激情把各種艱難困苦撕爛咬碎,然后拋灑在朵朵白云之中。
我總說,愛攝影的人有一種“開水澆花澆不死”的韌勁。憑著這股倔勁兒,我二十多次飛進墨脫,九十六次從空中俯瞰峨眉山,四十六次拍攝南迦巴瓦峰,十六次飛越青藏鐵路。2005年,川藏直升機航線開通首飛,我就在現場,用鏡頭記錄下了這個歷史時刻。
在天空付出的心血,在地上結出了果實。2002年,我在全國攝影展上拿了1塊金牌、2塊銀牌和1個優秀獎,此后又連續兩屆獲獎。2007年,我奪得了中國攝影的最高獎——中國攝影金像獎。算下來,我用過9種飛機,拍掉了8000多卷專業膠卷,數碼照片存滿了64TB的硬盤——建起了我的“地球之巔”圖片庫。2004年,時任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邵華女士在北京中華世紀壇專門為我的航拍召開了研討會,并稱我為“中國西部航拍第一人”。
在榮譽背后,我也苦苦思索。時常在空中看到了常人沒有看到的景象:云南的熱帶雨林在迅速消失;貴州的石漠化日趨嚴重;陜甘寧的水土流失觸目驚心;可可西里三江源頭冰川在急劇退卻……也曾有一次在空中5分鐘內,感受到了一條河流的巨變:小河的上游,小孩在河里游泳,人們在河邊洗衣服,牛群還在喝水。5分鐘后,當直升機飛過一個縣城,看到這條河立馬變得黑乎乎,機上都能聞到河水的腥臭味,也沒有牛喝水了,更看不見嬉戲的孩童。攝影的真諦或許是記錄、或許是改變。我想,一名攝影人,最終會成為一名環保倡導者。我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可以去喚醒、團結更多的人加入到愛護環境的隊伍中。每一位熱愛自然的攝影人,都應是美的代言人,去感染、去啟發更多的人熱愛生活,熱愛家園。
攝影到底是為了什么?是為了記錄。但最終,是為了改變。我希望我的照片能喚醒更多人一起來保護我們唯一的家園。每位喜歡拍大自然的攝影師,都應該是美的“信使”,用照片去講述故事,去打動別人,讓更多人愛上生活,愛上我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