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大概是2015年初冬,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在綿陽舉辦文藝評論骨干培訓班,我作為成都市評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參加了培訓會議。會上,經時任省評協秘書長艾蓮老師引薦,我們由成都去的幾位參訓人員相互介紹認識,由此我結識了《現代藝術》總編輯蒲秀政先生及其編輯部幾位同仁,由此開啟了我與《現代藝術》雜志十年的交情。
當時,《現代藝術》作為省文聯所屬的藝術類期刊,剛剛經過改版,“書畫評論”是他們非常看重的一個欄目。蒲總編得知我在高校從事書法專業教學,也寫過一些書法評論文章,因此非常誠懇地向我約稿。此后,編輯部幾位年青編輯也會隔三岔五和我直接約稿,希望刊發一些關于巴蜀青年書畫家的評論以及有關主題活動征文。那一兩年,我也還比較年輕,并時時有寫作的欲望,因此陸陸續續給編輯部寄去了好幾篇關于青年書法家的評論文章。每次文章見刊都很快,因而也得到了我所評論關注的幾位書法家的高度認可和贊同。之后,幾位編輯都有我的聯系方式,每當有書法類稿件需求甚至書畫相關活動,都愿意和我聯系。我能自己寫作的絕不推辭,不熟悉的題材也會盡力為他們聯系線索。因此,雜志社從總編輯到幾位編輯和我都建立了很好的關系。
特別是最近幾年擔任編輯部主任的錢悅,小姑娘個頭不高,但工作起來卻很有干勁兒和效率,也很有想法和思路。她待人禮貌,情商很高,對于一些書畫類選題以及相關專業問題,都很愿意和我交流意見。作為一位多年前曾做過編輯工作的長者和大學老師,我也很愿意盡我所能,或就我有的人脈資源,為雜志欄目設置及相關活動提出建議,幫著他們聯系教育行業的單位和專業老師,推薦“文藝百家”工程·文藝講壇專家等而盡綿薄之力。可以說,我和《現代藝術》編輯部這十年的聯系一直都比較密切。我給雜志寫文章、推薦文章,雜志一有相關專題也主動聯系我。特別是依托雜志社而舉辦的“‘文藝百家’工程·文藝講壇”“藝術家采風”“天府文藝村晚”等大型活動,也為我的書法人生做了很好的宣傳。這種互通有無、互幫互助的關系,使我們成為朋友,在互相交往中也成就了我的專業,拓寬了我的朋友圈。這種因專業而結成的朋友關系,實在讓人樂享其中。
這十年,我也見證了雜志一步步成長,欄目設置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特色,承辦的活動影響劇增,我由衷地為雜志的發展壯大而高興。回首十年,雜志不斷成長,我們卻一步變老。人在五十歲后總是很容易懷舊,當聽聞《現代藝術》即將舉辦新版十周年紀念活動,我不禁感慨萬千:“十年辛苦不尋常。”十年彈指一揮間,人生易老天難老,事業總是翻新篇。人雖將老去,但人類所從事的藝術事業卻是不斷煥發青春。希望《現代藝術》新版十年越辦越好,也希望《現代藝術》所關注和依托的巴蜀書畫事業千秋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