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整合教學是將一個單元視為一個完整的學習模塊,強調在單元目標的引領下,教師合理規劃學習任務,將分散的知識點有機整合,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教師應注重知識的內在聯系,加強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這要求教師采用單元整合教學法,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
一、單元整合視域下小學音樂教學的原則
(一)整體性
整體性是指教師在音樂教學設計中,將音樂學科的關鍵能力整合在一起,設計綜合性的教學活動,以提升小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音樂學科的關鍵能力包括欣賞、表現、創造、聯系四個方面,這些能力也是藝術實踐的核心內容。欣賞能力涵蓋對音樂情感、體裁形式、風格流派等內容的理解與感受;表現能力包括聲樂表演、樂器演奏等實踐技能;創造能力則涉及即興表演、音樂創編等創造性活動;聯系能力強調音樂與社會生活、姊妹藝術以及其他藝術形式之間的關聯性探究。
(二)一致性
一致性是音樂單元教學的基本原則,其核心在于教師需要提煉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并圍繞該主題一以貫之,確保教學內容與目標的高度統一,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一致性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選曲一致性,在選擇音樂作品時,教師需要緊扣主題,避免選曲零散或與主題無關,確保作品的風格、內容與單元目標契合,形成有機的整體;知識點一致性,教師教授的知識點應與主題密切相關,避免知識點的隨意性或脫離主題的擴展,確保教學內容的內在邏輯性;活動設計一致性,教學活動的設計需要與主題保持一致,活動形式應服務于主題目標,通過實踐活動深化學生對主題的理解與體驗,避免活動與主題脫節。
(三)邏輯性
邏輯性是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重要原則,其核心在于通過科學的順序和層次化的安排,幫助學生有序掌握知識點,并逐步提升音樂綜合能力。教學的邏輯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核心知識點的聚焦,教學設計應圍繞一個核心知識點展開,其他知識點圍繞核心知識點層層遞進,形成系統化的知識結構,避免知識點的零散化或脫離主題;二是任務設計的層次性,教學任務需要體現從感性體驗到理性思考的遞進過程;三是遷移與拓展能力的培養,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遷移到同類作品的欣賞與分析中,并鼓勵他們自主探究,培養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從而實現知識的深度理解和靈活運用。
二、單元整合視域下小學音樂教學策略
(一)連接,深化藝術語言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聚焦學生的核心素養,設計有針對性的創新教學策略。其中,連接策略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通過情感體驗、音樂知識與生活感悟的多重連接,幫助學生提升聯想與想象能力,更深入地理解音樂作品的藝術語言。
以人教版小學音樂六年級上冊“芬芳茉莉”單元為例,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分享賞析不同地區《茉莉花》時的情感感受。通過這種情感連接,學生能夠初步感知作品的情感內涵。其次,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音樂作品的結構與技法。學生通過音樂知識的連接,能夠從理性層面理解音樂作品的風格特征。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將音樂作品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學生將生活感悟與音樂知識連接,能夠從文化與地域的角度理解音樂作品的形成背景。通過連接策略的運用,學生能夠從情感、知識與生活三個維度深入理解音樂作品,提升藝術表現能力與核心素養。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想象力,還幫助他們在多維度的探究中實現音樂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二)比較,生成創作靈感
在音樂教學中,比較策略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旨在通過對比分析不同的藝術作品,幫助學生感受其異同點,激發創作靈感,同時提升學生的創意實踐素養。比較策略不僅包括對不同作品的對比分析,還鼓勵學生對彼此的作品進行自評和互評,從而深化理解與表達。
例如,在“芬芳茉莉”單元中,教師可以巧妙運用比較策略,設計探究性活動。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對比江蘇、東北、河北三個地區《茉莉花》的風格特點。有的學生通過分析發現:江蘇的《茉莉花》曲調流轉細膩,河北的《茉莉花》速度較慢且帶有戲曲風格的拖腔,而東北的《茉莉花》則顯得豪爽奔放。這種對比分析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不同地域音樂的多樣性,還為創作提供了靈感。其次,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所在地域文化特點進行創作。教師提問:“你的家鄉在哪里?家鄉民歌有什么特點?你能否改寫《茉莉花》,并融入家鄉的特色?\"學生在交流中分享家鄉的風俗習慣,并嘗試改編《茉莉花》。這種比較分析與創作實踐結合的教學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作靈感,還培養了他們對音樂作品的批判性思維和藝術表現力。學生在比較中生成獨特的想法,將個人感受轉化為藝術作品,從而在創意實踐中提升音樂核心素養。
(三)建構,涵養生活態度
建構策略是音樂教學中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旨在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深度思考,挖掘音樂作品的人文內涵,理解藝術與生活的內在聯系,從而形成正確的文化觀與生活態度,增強文化自信。
例如,在賞析《茉莉花》時,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曲調和歌詞,探討作品的內容與主題。有一名學生認為:“這首作品通過婉轉的曲調和細膩的歌詞,展現了少女看到茉莉花時的喜悅之情。\"其次,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作品背后的人文內涵:“一朵普通的茉莉花為何能引發如此細膩的情感?你能否從中感受到中華民族含蓄內斂的文化特質?”這種引導促使學生將音樂知識與人文感悟結合,進行深度賞析。最后,教師安排學生參與創編活動,抒發生活感悟:“如果用一種花表達你對生活的思考,你會選擇什么花?試著以花為喻,哼唱幾句歌謠,展現你的生活態度。\"有一名學生選擇牽牛花,并創作了歌詞:“牽牛花牽著我的手,我們一起登上最高的樓\"通過創編活動,學生運用藝術語言表達個人情感,將音樂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進一步體會到音樂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建構策略的核心在于引導學生從“學會\"走向“會學”,通過自主探究與個性化表達,構建屬于自己的音樂知識體系與文化認知框架。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還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結語
教師采用單元整合教學法,不僅能有效促進學生對音樂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還能增強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音樂教師應精準把握單元教學的核心要素,遵循知識建構的教學原則,精心設計創新策略,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通過科學整合單元課程內容,教師能夠優化教學流程,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充分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吳彩云.基于單元整合的小學音樂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3,(1):22-24.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教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