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1日,40歲的我失去了工作。這讓我有機會去了很多平時想去但沒時間去的地方,我還去了好多博物館。但后來沒地方去了,也不想玩了,我就開始去圖書館坐著。每到星期五,我就松口氣,因為終于不用去想明天去哪兒了。到了周一,我就又開始焦躁:這個星期該怎么熬呢?有人跟我多說兩句話,我可能會當面哭出來。
在此前兩三年,我就感覺到自己在職場開始走下坡路了。當時我在一家公司做新媒體運營,公司的人越來越少,我也想自己接下來能干什么呢。想過換單位,但這個年齡再去找同類型的工作,我會比我的領導年齡都要大,我不別扭人家也別扭。這個年齡海投成功率很低,找以前的同事聊,發現也沒有內推的機會。
那個時候我很崩潰,我會跟自己說,你就要翻到人生的B面了,要進人下一個階段了。最難的時候,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夸一下自己:你真棒,又把孩子養大了一天!孩子還小的時候我離婚了,女兒一直跟我生活。
雖然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失業真的來了還是很慌。那段時間我原本已經開始為跑半程馬拉松做準備,但失去工作的第三周,當我換好衣服后就是不想出門跑,健身房也不想去。我知道人要是這么頹著就廢了,我得出門,得高低找個活干。
第一份零工是通過中介找的,在一個運動裝備店給貨品上架。每天早上給女兒做完早飯,我就坐1個小時地鐵,8點多到店里干上2個小時,賺70元錢,天天干,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這份工作開工早收工也早,不耽誤其他事。
沒幾天,我又在這個零工后面給自己加了去咖啡館做咖啡的活,從上午11點干到晚上6點,有時候也干8個小時,時薪20多元。這活真的累,它要求快,客人小程序下單,把腦袋一扔,就是干。在這里你永遠不會閑下來,高峰過去要做清潔,手里的抹布永遠不能放下,收拾、補貨,迎接下一個高峰到來。店員們像是流水線上的女工,我負責出餐,要不停地幫客人找號、打包。我一般干到第7個小時身體就到極限了,臉開始掛相,但好在戴著口罩、帽子,沒人能看出我的表情。
有一天,正當我干得特別累,被客人里三層外三層地圍著,我突然看見一個好朋友正站在我對面。我當時特別窘迫,也沒空兒出柜臺見她。我們關系特別好,她也知道我以前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狀態一—早上去健身、上班,下班回家看孩子、睡覺。上班前給自己選好衣服,甚至把皮帶扣和耳環的顏色都搭配上。
1個月后,運動裝備店的零工沒有了。在咖啡店的活之外,我又找了一家日式炸豬排店。作為服務員,我要收拾桌子,有時中午人多著急翻臺,我就直接上手收拾桌子上那些亂七八糟吃剩的東西。那一瞬間我都佩服自己:竟然不嫌臟。在家里我都是墊著紙巾收拾的。
我當時想,找不到工作不是我的錯,但有能干的活卻嫌棄,就是我的問題了。
我在咖啡店的零工后來改成了早班,每天早上7點上班,干到下午3點30分下班,一天站8個小時。一天店長說他腰疼,我說那我就“放心”了,我以為只有我“菜”。這種累跟你跑10公里出了一身汗的累不一樣,是整個人累到傻傻的狀態。每天4點30分到家后,我要睡1個小時緩一緩。女兒上初中,每天晚上11點多睡,我就12點多睡,第二天5點多起床。
有朋友問我,你現在累成這樣,還有時間想自己的事嗎?還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我自己也想過,難道要一輩子都干這個嗎?
但工作并不好找。有的工作人家會覺得廟小接不住你;有的工作我自己也接不住,比如一個健身房招前臺,但每天下班太晚,而且周末要上班,這些時間我要照顧孩子。還有些工作我覺得性價比太低,還不如在這里做咖啡。
咖啡店問過我要不要干全職,我的第一反應是不想,因為工作每天都是重復的,就像我們店長說的:每天就像打開了一個重復的副本,出門騎電動車,路口遇到同一個交警,干的事情相同,取外賣的騎手相同,寫字樓里每天來買咖啡的也是那些人。
我特別怕變成一個無趣的人,我怕自己沒有成長,再也不能向上。以前做電影行業時,一問身邊的人都看過2000多部電影,我就自我鞭策,先追100部,每天至少看一部,寫影評。后來做新媒體,我一開始不會剪視頻,也不會寫腳本,就跟著后期編輯和做這行的朋友學習。但我現在還能學什么呢?
我不甘心脫離原本的新媒體行業,在工作空窗期,我開始做自己的自媒體賬號,強迫自己每天刷新內容,嘗試用新的方式輸出新的內容。我也會給身邊的店員出主意,教她們如何運營自己的自媒體賬號。
我想,我要給自己劃一個時間點,如果到了這個時間點還沒有找到工作,那我就踏踏實實地做咖啡,做全職,我要往上做,當店長。雖然我100個不愿意。
事業曲線可能和人的生理曲線是一樣的吧,都會有頂點有下坡。我現在來到人生的B面,只能接受。我身邊也有很多人在面對這種劇烈的變化,和我一起做咖啡的一個店員姐姐,她之前在一個4A廣告公司做數據分析,腦子特別好使,她是我見過的唯一一個只在店里待了半天,再來時就背下所有飲品配方的人。我還認識一個女孩,她原本在大廠做設計,被辭后比我還能吃苦,不光在這里做咖啡打零工,還跑外賣,有時還幫別人喂貓和遛狗賺錢。
好消息是,前不久,我談成了一個新工作,給一個實體店做品牌運營。這是因為對方看到了我自己做的新媒體賬號。雖然薪水不高,而且一周要工作6天,但這是找工作以來我最喜歡的工作。我想通過這個工作繼續積累經驗,它讓我看到了希望。
(摘自微信公眾號“北青深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