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任務群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組織的一種形式,也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教師提出的基本要求。為了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開始融入新課程改革背景,加強對學習任務群的研究。小學低段正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培養的關鍵時期,教師應抓住教育契機,在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精心設計結構化任務群,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加強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高小學語文低段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結構化任務群設計的策略展開討論,并分析了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結構化任務群設計的意義,希望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價值,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發展。
一、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結構化任務群設計的意義
(一)有助于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核心素養是學生適應社會所必須具備的品格,也是課程立德樹人的聚焦點和著力點。在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結構化任務群,將諸多要素組成一個整體,對學生的正確價值觀、關鍵能力以及必備品格等進行訓練,能夠促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加強語文學習,同時獲得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教師設計結構化任務群,有助于學生在參與結構化任務群學習的過程中自主交流、溝通和協作,同時分享學習的收獲與體驗,這能夠有效地為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進行結構化任務群設計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與顛覆,也是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目前還處于嘗
試階段。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立足低段教學,加強結構化任務群設計的研究,掌握結構化任務群設計的技巧,并在不斷的實踐與總結中提升教學能力。
(四)有助于促進語文教學改革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我國教育主管部門對教育工作以及人才的素質能力要求有所不同,其中,結構化任務群是新課標對教師教學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結構化的任務群設計中,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變得更加生動,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同時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會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促使小學語文教學實現創新變革。因此,結構化任務群設計推動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變革,需要引起小學語文教師的高度關注。
二、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結構化任務群設計的策略
(一)遵循結構化任務群設計原則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活動的開展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規矩。在小學語文低段教學結構化任務群設計中,教師也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切實保障結構化任務群設計的科學性。
首先,教師應該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在設計結構化任務群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需求以及興趣,加強對學生的分析與調查,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并將學生的興趣、需求以及經驗等融入結構化任務群中,體現對學生的關注。其次,教師應該遵循生活化原則。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十分緊密,并且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都是圍繞節日、家庭以及自然環境等展開,基于小學語文低段教材的特點,教帥在設計結構化任務群的過程中應該遵循生活化原則,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入教學內容,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話題,作為結構化任務群設計的基本主題。再次,教師應該遵循趣味性原則。學生往往將語文與枯燥的漢字教學以及朗讀等結合起來,很難產生學習興趣。而小學低段的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應該結合該學段學生的特點,設計富有趣味性以及吸引力的學習任務,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以游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參與語文知識的學習,從而使語文學習更加生動有趣。最后,教師應該遵循互動性原則。小學語文低段教學本身是一項互動性的活動,包括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在結構化任務群設計中,教師應該遵循互動性原則,鼓勵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相互交流,促進知識的生成與構建,讓學生在互動中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二)設計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
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任務群是學生開展語文學科學習的基礎,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該任務群。
以部編版小學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本單元是識字單元,為學生呈現了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簡單生字詞,這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主要側重學生對漢字的拼音以及結構的把握。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需要了解實際規律,發現漢字的構字規則,同時感受漢字文化的內涵。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本節課的識字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識字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學習生字詞。小學階段的學生本身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和探索欲望,通過扮演識字小老師的角色,學生能夠激發對本單元學習的興趣,并改變傳統死記硬背的模式,讓漢字的學習變得更加生動。
再以部編版一年級下冊《動物兒歌》一課為例,本課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漢語的韻律之美和結構之美,主動識字,了解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激發對動物世界的觀察和探究熱情。在本節課的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設計中,教師可以以“動物世界里的漢字”為主題,精心設計一系列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整理與動物有關的漢字,初步認識與動物有關漢字的特點。任務群設計的整體框架包括三個部分,一是找找動物名稱里的漢字,二是發現動物名稱里漢字的奧秘,三是制作動物世界里的漢字小畫冊。第一部分包括搜索動物名稱和認一認動物名稱里的漢字,第二部分包括分類整理,發現奧秘和分享自己的發現,第三部分包括制作動物明星卡和制作動物世界里的漢字小畫冊。“找找動物名稱里的漢字”部分要求學生通過拍照或抄寫的方式將找到的漢字收集起來,記錄5個以上熟悉的動物名稱里的漢字,并在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辨別出10個以上漢字。“發現動物名稱里漢字的奧秘”部分要求學生發現與動物名稱有關的漢字構字規律,知道反犬旁和獸類有關,蟲字旁和昆蟲有關,鳥字旁和鳥類或者禽類有關。“制作動物世界里的漢字小畫冊”部分要求學生選擇自己熟悉的表示動物名稱的漢字,并賦予簡介和配圖,制作圖文并茂的動物明星卡,同時,小組合作收集動物明星卡,制作成一本動物小畫冊。通過這樣的學習任務群,學生能夠更好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綜合學習能力,并在動手動腦中感受漢字文化,產生主動識字的欲望。
(三)豐富結構化任務群內容
要想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優化結構化任務群設計,教師應該積極地豐富結構化任務群內容,為學生呈現更加廣泛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促使學生在完成結構化任務群的過程中學習更多的知識,提高綜合能力。
以部編版一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為例,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單元,教師可以設計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并不斷地豐富學生的閱讀材料,讓學生懂得學會為他人付出也是一種快樂。文學名著中有很多關于快樂和奉獻主題的童話故事,比如《海的女兒》,它的作者是安徒生,主要描述了小美人魚對愛情的執著追求,以及為了自己所愛之人不惜犧牲生命的感人故事,謳歌了小美人魚對愛情、靈魂和理想的追求,同時啟示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勇敢追求、敢于付出代價,但是不能盲目地付出。豐富結構化任務群內容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教師應該廣泛閱讀,加強對小學語文低段閱讀教學的分析,并結合該階段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合閱讀的內容和材料,讓學生在同一主題閱讀內容的影響下加深理解,提高閱讀能力。
(四)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設計任務群
小學語文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基于小學語文教材的特點,教師在設計結構化任務群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
以《秋天》一課為例,本課是一篇寫景散文,描述的是秋高氣爽、黃葉飄落、北雁南飛的秋天景象,作者采用不同的觀察視角,對代表秋天的典型事物如天氣、樹葉、天空、大雁等進行了細致化的描繪,表達了對秋天的喜愛之情。秋天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每個學生都經歷過秋天,感受過秋天的氣息,欣賞過秋天的美景,了解過秋天的特點,因此,教師在設計結構化任務群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安排學習活動。
任務一:感受秋天。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自然,到公園或郊外走一走,看一看,初步觀察秋天的變化,尋找秋天的影子,從而認識秋天的特點。在該項任務中,學生或登高爬山,或信步村頭,看白墻黛瓦,鱗次櫛比,賞銀杏金黃,楓葉微紅,感受家鄉秋天的美。
任務二:贊美秋天。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借助手機等電子產品搜索與秋天相關的古詩詞,并讀出韻味。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收集了葉紹翁的《夜書所見》杜牧的《山行》以及蘇軾的《贈劉景文》等,不僅拓寬了閱讀視野,還進一步了解了作者在景物描寫方面所展現出的特點。
任務三:描繪秋天。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較強的動手能力,他們可以將自己撿到的樹葉制作成好看的貼畫,也可以用彩筆為小區的石墩添一件好看的“外衣”。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再現看到的美景,將秋天的記憶留在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上,不僅培養了動手能力,還鍛煉了想象力。
在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結構化的任務群,能夠拉近語文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并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對生活的觀察,善于將生活與語文聯系起來,為學生呈現更多符合實際生活的內容,讓他們在參與生活實踐的過程中學習語文知識。
(五)優化結構化任務群教學評價
在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進行結構化任務群設計是當前教育工作發展的趨勢,其中加強對學習任務群的評價能夠有效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水平。因此,在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立足結構化任務群設計,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
在結構化任務群設計評價方面,教師可以從情境創設與主題統整、教學目標確定、任務群活動設置、資源建設與利用以及教學活動實施五個方面展開評價。在情境創設與主題統整評價方面,教師需要充分體現學科特色,把握語文學科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并緊扣文本內容,凸顯學習重點,將目標、資源、活動、評價結合起來。以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評價為例,適宜的情境與主題對結構化任務群設計來說非常關鍵,教師可以對教學情境是否能夠體現出學科特色、學習主題是否具有統整性以及是否與教學目標相匹配等進行評價。在教學目標確立評價方面,教師可以對學生在結構化任務群中是否明確學什么進行評價。在任務群活動設置方面,教師可以對結構化任務群設計中的任務活動是否符合學科特點、是否與單元目標統一、是否圍繞總體目標展開進行評價,同時可以對活動內容和形式的豐富性,以及是否體現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評價。在資源建設與利用方面,教師可以對結構化任務群設計是否能夠緊密聯系教材內容進行評價,以及對能否利用這些資源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進行評價。在實踐活動的實施方面,教師可以對任務群設計是否能夠讓學生在逐步進階中建構系統的知識進行評價,也可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是否都有相應的發展空間進行評價。通過進一步優化結構化任務群設計評價工作,能夠推動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創新性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進行結構化任務群設計,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創新教學理念,加強對結構化任務群設計的研究,讓結構化任務群在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逐步落實,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劉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