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文化是激活小學課堂新活力的一種方法,關鍵在于將數學魅力與文化進行深度巧妙的融合,為學生營造一個既充滿活力又富有啟發性的學習環境。數學文化融合了直觀性與趣味性,強調生活化與實踐性,并且注重思維能力與情感能力的平衡發展。在實際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通過構建數學文化情境,不斷營造學習氛圍;融合數學文化元素,創新數學教學方法;注重數學思維培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持續開展家校合作,營造數學文化氛圍等策略,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同時加深學生的認識,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數學文化的特點
(一)直觀性與趣味性相結合
直觀性與趣味性相結合是小學數學文化的一個突出特征。在這一過程中,數學概念的導入與講解多采用以下方式(如圖1所示)。比如,用鵝卵石或積木教授加減法,用拼圖教授幾何圖形,用故事情境教授加減乘除等知識點。這種教學方式既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又能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與此同時,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還會設置一些互動活動,如競賽、游戲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并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圖1常見的數學概念導入與講解方式

(二)生活化與實踐性共交融
小學數學文化重視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強調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去。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數學現象進行觀察,如計算購物成本、測量房間大小、安排時間等,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受數學的實際價值。這種教學方法既能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又能培養其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為具體的生活技能,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信心。
(三)思維能力和情感能力并重
小學數學文化既注重知識傳授,又注重學生思維能力與情感態度的培養。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設計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以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小學數學教學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通過小組合作、分享展示等方式,讓學生在互相幫助的過程中學會尊重他人,聽取他人意見,從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社交能力。這些經驗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水平,還能對他們以后的學習與生活產生深遠影響。
二、數學文化激活小學課堂新活力的策略
(一)構建數學文化情境,不斷營造學習氛圍
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能夠點燃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講故事”的人,應明確數學不是數字和公式的堆砌,而是一種文化和一種思維方式。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數學的魅力,教師需要構建一個充滿數學文化的課堂情境。例如,在教學青島版(五四制)三年級“慶元旦-時分秒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將“時間與貨幣”作為構建數學文化情境的切入點。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搜集大量關于時間管理和貨幣使用的數學故事、趣味游戲和實踐活動素材。課堂上,教師先講述關于古代數學家如何利用數學原理發明計時工具的故事,引導學生進人數學文化的世界,使其對數學的起源和應用產生濃厚的興趣,再組織“時間銀行”小游戲,讓學生扮演“銀行家”,計算自己一天中的時間分配,并合理規劃自己的“存款”(即時間)和“支出”(即學習和活動時間)。通過這個游戲,學生不僅能夠學會如何計算時間,還能夠體會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隨后,教師組織“貨幣換算大賽”,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將不同國家的貨幣進行換算,并計算出自己能夠購買的商品數量。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還能讓他們對貨幣和國際貿易進行初步了解。教師也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游戲和競賽,如數學接力賽、數學拼圖游戲、數學猜謎等,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讓他們在游戲中學習數學知識,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二)融合數學文化元素,創新數學教學方法
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是激發數學課堂活力,增強數學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要帶領學生發現生活中蘊藏的數學奧秘,使數學成為他們認識世界和解決問題的強大工具。在購買商品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一些價格計算的問題,這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使用一些基礎運算進行購物,比如加減乘除,這樣既可以訓練他們的計算能力,又可以讓他們了解金錢的價值以及交易基礎,從而鞏固所學知識。再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畫一張小區地圖,并標出各個建筑物之間的距離以及方位,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數據和方向的認識,還能讓他們學習相關的地理知識。跨學科教學有助于突破學科屏障,達到知識的全面融合。將數學與語文相結合,讓學生寫一些數學故事,將數學規律用文字等方式表現出來,能夠在培養他們文學創作能力的同時,鍛煉他們的數學思想。將數學與科學相結合,有助于學生對物理現象中所蘊含的數學規律進行探索,如速度、加速度、重力等概念,這既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又能夠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加深對數學的認識。數學與美術學科相融合,有助于學生進行創作,如幾何拼接、分數拼圖等,從而體會到數學的美。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給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等信息技術,以更加形象、直觀的方式向學生展示數學文化。多媒體課件可以將數學家的生平事跡、數學史的發展脈絡、數學概念的演進歷程等進行展現,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通過數學軟件,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開展數學實驗,探究數學規律,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利用網絡平臺,學生可以參加線上數學競賽或數學論壇,以拓展自己的學習途徑和交流空間,并與全世界的數學愛好者一起分享數學的魅力。
(三)注重數學思維培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數學文化是聯系數學世界與現實生活的一座橋梁,其核心價值不僅是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此為指導思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關鍵作用,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也是學生思想的引導者。邏輯思維是數學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環,要求學生熟練地運用數學語言進行邏輯推理。對此,教師可以靈活設計邏輯推理題與數學證明題,這既是對學生數學基本功的考驗,也是對其思考深度與廣度的考驗。在解決問題時,學生要認真分析,弄清已知條件與未知目的,并運用邏輯推理法,一步一步地得出結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可以鍛煉邏輯思維,又可以培養耐性與毅力。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已有結論,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這種對未知事物的探索和對權威的質疑是創造精神的源泉,也是培養問題解決能力的途徑之一。
數學文化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抽象思維,其要求學生能夠從生活中的各種實例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并運用到實際問題解決中去。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數學游戲或實驗,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例如,通過分析生活中常見的幾何圖形,引導學生對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概念進行抽象;或通過解決實際測量問題,引導學生對加法、乘法等數學概念進行理解和應用。這一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的過程既能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又能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文化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同時,也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可以組織數學文化節,開展數學小課題研究等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溝通協調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這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還能給予其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參加數學競賽、數學夏令營等活動,以開闊學生的眼界,讓他們了解數學領域的最新動態,并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競爭意識。這些經驗將會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一筆寶貴財富,激勵他們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不斷追求卓越。
(四)持續開展家校合作,營造數學文化氛圍
家校合作是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激發數學文化活力,彰顯教育的新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家校之間的密切協作不僅能夠確保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得到全面關注與支持,還能夠為他們營造一個濃厚的數學文化氛圍。教師要和家長多交流,并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這不是一種單向交流,而是一種雙向交流。教師應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的數學學習情況,包括學習進度、遇到的困難等,家長也應該主動反饋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比如完成作業的態度、遇到的困難以及自學能力等。通過分享,教師和家長能夠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有一個較為完整的認識,進而制訂出更準確、更有效的教學策略。
家長可以陪同孩子參加與數學有關的活動,以營造數學文化氛圍。例如,挑選符合小學生年齡的數學故事書,與孩子一起閱讀,共同探討;觀看數學紀錄片,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的歷史、發展與應用;參加數學游戲,如數學拼圖、數學猜謎等。這不僅能夠拉近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還能夠激發孩子的數學學習興趣。這些活動既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又能夠使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體驗數學的魅力。
另外,家長應積極參與學校的數學文化活動,如數學文化節、數學講座等。這些活動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展現自己數學才能的舞臺,還讓家長深刻認識到數學的內涵和價值。通過參加活動,家長認識到數學對子女成長的重要意義,并借助家庭教育提升孩子的數學學習能力。家校合作還意味著共同制定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教師和家長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一起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并確定學習目標,以促進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穩步發展。同時,家長和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激勵他們以正面的態度去解決數學問題,并提出挑戰,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是激發數學文化生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和家長應密切溝通,共同參與數學文化活動,并設計一個合理的方案,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數學文化氛圍,以激發其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
三、數學文化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價值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數學情感
在小學階段,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最初認知與情感體驗決定著其今后的學習態度。數學文化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給小學數學課堂注入了勃勃生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數學故事、數學游戲、數學謎題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可以營造有趣、探究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觸數學、感受數學。這既能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經驗,又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為今后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礎。與此同時,歷史人物、數學典故等數學文化元素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加強他們對數學學習的價值認同。
(二)加深學生認識,培養邏輯思維
小學數學文化的另一個價值是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文化注重數學的抽象與邏輯,能夠引導學生將數學模型從生活案例中抽離出來,通過邏輯推理來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掌握數學原理,而且能夠形成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例如,通過分發零食、計算路程等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會對數學的實際價值有一個直觀認識,并學會將復雜的問題分解成簡單的步驟,然后一步一步地進行推導。這種思維的培養能夠促進學生進步。
(三)促進學生發展,提高綜合素質
小學數學文化的價值還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數學文化既注重知識積累,又注重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精神的培養,重視數學與人文科學的相互滲透。通過開展數學文化節、數學小課題研究、數學作品展示等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溝通協調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這些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還能培養他們的跨學科學習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在數學文化中所采用的問題解決策略,如逆向思維,有助于學生養成堅韌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質,為他們成長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的時代新人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要想讓數學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教師必須在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全面革新,并重視家校合作,創設良好的數學文化環境,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不斷發展。
(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