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2.6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5)13-0210-05
兔輪狀病毒(Lapinerotavirus,LaRV)主要感染幼齡家兔,引起以嚴重腹瀉為特征的傳染性疫病。兔輪狀病毒病的臨床癥狀包括病兔排出半流質或水樣稀便,肛門周圍及后肢的毛發被糞便污染,迅速脫水和消瘦,多數感染兔在出現下痢癥狀后在3d內死亡[1]。1994 年,中國首次發現并分離出兔輪狀病毒,經形態學、生物學、血清學等多方面鑒定后,確定為A群血清3型輪狀病毒,確立了幼兔輪狀病毒性腹瀉在我國的存在[2]。隨后的調查報告顯示,從2014年至2021年,兔輪狀病毒的感染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存在,不僅在普通兔場常見,在實驗兔場中也常有發生[3-5]。兔輪狀病毒病的廣泛流行對家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也影響了實驗用兔在生物醫藥領域中的應用。
目前,LaRV實驗室診斷方法主要有電子顯微鏡觀察、病毒分離、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和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等[6]。其中,電子顯微鏡觀察和病毒分離方法因其高度的可靠性和準確性,被認為是檢出結果最為可信的手段。然而,這2種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電子顯微鏡觀察需要專門的設備和熟練的操作人員,這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在大規模樣品檢測中效率較低。此外,樣本中病毒顆粒的結構損傷和數量變化均會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病毒分離方法,尤其是針對兔輪狀病毒的體外培養,目前主要依賴于CV1(非洲綠猴腎細胞系)和MA-104(恒河猴胚腎細胞系),但病毒的分離成功率通常不超過50% [7]。RT-PCR被廣泛應用于兔輪狀病毒的檢測,但該方法檢測的敏感性較低。ELISA也在兔輪狀病毒的檢測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該方法存在耗時長、部分待測樣品具有交叉反應等局限性。
TaqMan熒光定量RT-PCR方法具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重復性和穩定性好等優點,被廣泛用作一種病原檢測技術[8]。LaRV 與其他物種輪狀病毒基因序列同源性較差,這表明其他物種輪狀病毒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和技術不適用于LaRV,當前尚缺乏快速、準確和靈敏的核酸檢測方法。本研究旨在通過LaRV非結構蛋白5(NSP5)的核酸序列保守區域設計出特異性的引物和探針,建立一種基于熒光定量RT-PCR技術的LaRV檢測方法,以快速、準確地檢測出感染樣本中病毒的存在,為兔輪狀病毒病的流行病學調查提供有利工具和技術。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 毒株與樣品 兔出血癥病毒1型(rabbit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type1,RHDVI)兔出血癥病毒2型(rabbithemorrhagicdiseasevirustype2,RHDVI)的cDNA及大腸桿菌、兔多殺性巴氏桿菌、肺炎克雷伯桿菌、沙門氏菌DNA由筆者所在實驗室保存。本試驗于2024年5月在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獸醫研究所進行。
1.1.2主要試劑及儀器FastPure @ Cell/TissueTotalRNAlsolationKitV2(RNA提取試劑)AceQqPCRProbeMasterMix(熒光定量所用配套試劑)、SuperMixforqPCR(逆轉錄所用配套試劑)均購自諾唯贊生物有限公司。QuantStudio1實時熒光定量PCR系統(ABI,美國)。
1.1.3引物和探針及標準質粒的構建選擇在LaRV中保守較好的NSP5基因序列,由表1可知,利用軟件PrimerPremier5和PrimerExpress3.0.1對基因序列設計1組特異性熒光定量引物、1組特異性普通PCR引物、探針以及包含完整片段的標準品質粒LaRV-NSP5_pCMV6-entry。本次所使用的引物和TaqMan探針由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和探針用DEPC水稀釋至 10μmol/L -20°C 保存。
表1引物、TaqMan探針

1.2方法
1.2.1標準曲線的建立 20.0μL 反應體系:采用AceQqPCRProbeMasterMix(熒光定量所用配套試劑), 2×AceQ qPCRProbeMasterMix 10.0μL ,上下游引物( 10μmol/L 各 0.4μL,ROX0.4μL ,熒光探針 0.2μL ,標準品質粒 2.0μL ,DEPC 水 6.6μL 。優化后的反應條件為 :95%6min95%10s,60% 30s,40 個循環。LaRV-NSP5_pCMV6-entry標準品質粒進行10倍倍比稀釋,選取從 1× 107 copies/ μL 至 1×103 copies/ μL 這5個依次倍比稀釋后的質粒標準品作為模板并對其進行擴增。使用軟件QuantStudioTMDesignamp;Analysis SoftwareBI(ABI,美國)生成標準曲線后進行分析。
1.2.2特異性試驗以兔出血癥病毒1型和兔出血癥病毒2型及大腸桿菌、兔多殺性巴氏桿菌、肺炎克雷伯桿菌、沙門氏菌的核酸為樣本,陰性對照采用DEPC 水,陽性對照采用拷貝數為 1×106 copies/ μL 的LaRV-NSP5_pCMV6-entry,采用上述優化好的體系和反應條件,進行特異性檢測。
1.2.3 敏感性試驗標準品質粒的起始濃度為1×109 copies/ μL ,用DPEC水將其進行10倍倍比稀釋,使用濃度為
至 1× 10-2 copies/ μL 這11個梯度的質粒作為反應模板分別進行普通PCR擴增和TaqMan探針熒光定量RT-PCR擴增,陰性對照為DPEC水,比較2種擴增方法的靈敏度。
1.2.4重復性試驗采取 1×107,1×106,1×105 1×104?1×103 copies/ μL 的質粒為模板進行擴增,每個梯度3個重復,重復3次,分別計算組內及組間CT 平均數以及他們的標準差和變異系數,并將這些數據作為評估其重復性的依據。
1.2.5臨床樣本的檢測將來自四川、河南等地疑似LaRV感染的家兔空腸樣本進行檢測,時間區間為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方法為本研究建立的 TaqMan 熒光定量和普通PCR檢測方法,并比較這2種方法的符合率。
2 結果與分析
2.1TaqManqPCR標準曲線的繪制
采用熒光定量配套試劑(AceQqPCRProbe MasterMix),反應體系為 20μL 。將標準品質粒進行擴增,當標準品質粒含量在 1× 103 ~1×107copies/μL 時,獲取其擴增動力曲線(圖1-A)。其標準曲線斜率為-3.352,截距為15.577, r2 為0.999,擴增效率為 98.781% ,即標準曲線 y=-3.352x+15.577 (圖1-B)。
圖1兔輪狀病毒探針法熒光定量PCR擴增動力學曲線及標準曲線

2.2TaqManqPCR的特異性試驗
以 1×106 copies/ μL 標準質粒作為模板設陽性對照,以DEPC水為陰性對照,對保存的兔出血癥病毒1型、兔出血癥病毒2型逆轉錄后的cDNA,以及兔多殺性巴氏桿菌、肺炎克雷伯桿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基因組DNA為模板,對檢測所建立TaqMan熒光定量PCR方法的特異性。由圖2可知,僅標準品LaRV陽性質粒組出現特異性擴增曲線,而其他細菌DNA或病毒cDNA檢測結果均未見擴增。
2.3TaqManqPCR的敏感性試驗
由圖3可知,標準品質粒的起始濃度為1×109 copies/ μL ,用DPEC水將其進行10倍倍比稀釋,使用濃度為 1×108 copies/ μL 至 1×10-2 copies/ μL 的質粒標準品作為反應模板,以DEPC水作為陰性對照,進行普通PCR擴增和TaqMan探針熒光定量RT-PCR擴增。結果顯示,TaqMan探針熒光定量RT-PCR最低檢測限為 1× 102 copies/ μL ,對應 CT 值約為32;普通PCR擴增的最低檢測極限為 1×104copies/μLμ 。該結果表明,所建立的熒光定量檢測方法敏感性較普通PCR高約100倍。
2.4TaqManqPCR的重復性試驗
選取含量為 1×107~1×103 copies/ μL 5個梯度的質粒為模板進行重復性試驗,每梯度3個重復,重復3次。由表2可知,組內變異系數在 0.15% ~0.56% 之間,組間變異系數在 0.84%~1.41% 之間均 lt;3% ,說明該熒光定量PCR方法重復性良好。
a—LaRV-NSP5_pCMV6-entry 陽性質粒;b—兔出血癥病毒1型;c—兔出血癥病毒2型;d—兔多殺性巴氏桿菌; e—肺炎克雷伯桿菌;f—沙門氏菌;g—大腸桿菌;h—DEPC水

圖2兔輪狀病毒探針法熒光定量特異性試驗
M—marker; 1~11-1×108~1×10-2 copies/μL;12—陰性對照
圖3TaqMan探針熒光定量RT-PCR和普通PCR敏感性試驗結果

表2兔輪狀病毒探針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的重復性

2.5 臨床樣本的檢測
送檢樣本剖檢后,選取約 0.1g 小腸組織提取RNA后逆轉錄為cDNA。預處理完畢后用本次試驗設計的檢測方法與常規RT-PCR方法對45份兔小腸樣本進行檢測。由表3可知,本次建立的熒光定量RT-PCR檢測方法檢測出3份陽性樣本,42份陰性樣本,檢出率為 6.7% (3/45),常規RT-PCR方法檢查3份陽性,42份陰性樣本,檢出率為 6.7% (3/45),熒光定量RT-PCR方法與常規RT-PCR檢出率一致。
表3臨床應用

3討論
兔輪狀病毒(LaRV)是一種引起仔兔嚴重腹瀉的腸道病毒,感染途徑為消化道。病兔和隱性感染兔是主要傳染源,家兔通過食人被污染的飼料、飲水或乳汁而感染發病[9]。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多發生于冬、春兩季。各品種的家兔均有易感性,且兔群一旦被本病侵入,以后將每年連續發生,很難根除[9]。由于該病具有高發病率和難以根除的特點,對兔養殖業造成嚴重影響[10-11]。近期研究首次發現 G3P[22] 型RVA毒株在中國家兔中流行。該毒株與我國主要流行的兔輪狀病毒株N5和Rab1404基因含量和基因序列方面有顯著差異。研究結果提示我國兔群中存在多種不同基因型毒株的流行[12]。因此,快速、精準的檢測技術對預防和控制該病毒的傳播至關重要。
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為兔輪狀病毒的檢測提供了多種高效的方法。其中,熒光定量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qRT-PCR)因其具有高度的敏感度和特異性而成為重要的檢測手段[13]。qRT-PCR 利用熒光探針和熒光信號進行定量,能夠快速、準確地檢測病毒的存在,并提供目標序列的定量信息[14],能夠用于病毒的早期檢測和疫情監測。除了qRT-PCR外,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也被廣泛應用于兔輪狀病毒的檢測,但該方法檢測的敏感性較低[15]。此外,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等免疫學方法也在兔輪狀病毒的檢測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免疫學方法可用于檢測病毒的抗原或抗體,為疫情監測和疫苗研發提供支持[16]。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有助于及時發現和控制兔輪狀病毒病的暴發,還可為疫苗的研發和疾病的治療提供科學依據[17-18]。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高效、準確的檢測方法被開發出來,進一步提高免輪狀病毒病的防控效率[19]
本研究通過在NCBI數據庫中找到目標NSP5核酸序列,在其保守片段中設計探針和引物以及構建包含完整目標NSP5核酸序列的標準品質粒LaRV-NSP5_pCMV6-entry,建立標準曲線,其線性關系為: y=-3 352x+15.577 ;該方法最低能夠檢出量為 1×102copies/μL 的模板;僅標準品LaRV陽性質粒組出現特異性擴增曲線,而其他細菌DNA或病毒cDNA檢測結果均未見擴增;組內與組間變異系數均小于 3% 。利用建立的熒光定量PCR檢測樣品中兔輪狀病毒的NSP5表達量,能夠測定低濃度的NSP5,從而判定是否存在兔輪狀病毒感染。
熒光定量PCR相較于普通PCR在靈敏度、特異性、精確性、操作簡便性和高通量檢測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顯著優勢。這些優勢使得熒光定量PCR在疾病診斷、基因表達分析、病原體載量測定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本研究也是基于以上優點建立兔輪狀病毒的檢測方法,為兔輪狀病毒病的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孫弘宇,趙巧雅,李宏梅,等.兔輪狀病毒病研究進展[J].中國養兔,2021(5):32-34.
[2]俞乃勝,韋劍珊,龍沛然,等.兔輪狀病毒的分離及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畜牧獸醫學報,1994,25(3):284-288.
[3]吳瑞可,王靜,潘金春,等.廣東省2014—2016 年普通級兔和豚鼠病毒抗體監測與分析[J].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17,27(10) :65-68.
[4]于新友,李天芝.兔輪狀病毒病的診治[J].中國草食動物科學,2019,39(2) :42-43.
[5]BrydenAS,ThoulessME,FlewettTH.Rotavirusand rabbits[J].Veterinary Record,1976,99(16) :323.
[6]倪艷秀,林繼煌,何孔旺,等.A組輪狀病毒研究動態[J].江蘇農業學報,1998,14(1):60-64.
[7]SatoK,InabaY,MiuraY,etal.Isolationoflapinerotavirusincellcultures.Brief report[J].Archives of Virology,1982,71(3):267-271.
[8]李昊,趙龍,湯承,等.牛環曲病毒TaqMan熒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與應用[J].中國預防獸醫學報,2022,44(12):1298 -1303.
[9]俞乃勝,韋劍珊,龍沛然,等.兔輪狀病毒性腹瀉的流行病學和病原學研究[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1995,10(1):46-51.
[10]王云峰,王翠蘭,兔輪狀病毒性腹瀉病[J].中國養兔雜志,1995(3) :4-5.
[11]宋美言,徐玉,畢可東,等.兔輪狀病毒研究概況[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11(3):65-69.
[12] Zhao QY,LiuLP,Huang T,et al.Complete genomic analysis ofrabbit rotavirusG3P[22] in China[J].Archives of Virology,2023,168(4) :129.
[13]佟承剛.輪狀病毒的研究進展[J].浙江畜牧獸醫,1994,19(2):26-28.
[14]張韋唯,戴方平.新冠病毒S蛋白與RFP基因的融合表達質粒及其應用:CN116042712A[P].2023-05-02.
[15]CampagnaM,Marcos-VillarL,ArnoldiF,etal. Rotavirus viroplasmproteinsinteractwiththecellularSUMOylationsystem: implicationsforviroplasm-likestructureformation[J].Journalof Virology,2013,87(2):807-817.
[16]CriglarJM,HuLY,CrawfordSE,etal.Anovelformofrotavirus NSP2andphosphorylation-dependentNSP2-NSP5interactions areassociatedwithviroplasm assembly[J].JournalofVirology, 2014,88(2):786-798.
[17]EichwaldC,RodriguezJF,BurroneO R.Characterizationof rotavirusNSP2/NSP5interactionsandthedynamicsofviroplasm formation[J].TheJournalofGeneralVirology,2004,85(Pt3): 625-634.
[18]FabbrettiE,AfrikanovaI,VascottoF,etal.Twonon-structural rotavirusproteins,NSP2andNSP5,formviroplasm-likestructures invivo[J].TheJournalofGeneralVirology,1999,80(Pt2): 333-339.
[19]王會良.仔兔輪狀病毒性腹瀉的防治[J].當代畜牧,2011(1):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