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看到網上關于志愿填報的信息,我不禁回想起自己高考的時候。當時,面對眾多學校和各類專業,剛剛結束高考的我感到非常茫然。
作為普通家庭的孩子,我不知道自己應該學什么專業、未來要從事什么工作。這些問題的答案,也沒有人能給我提供建議。于是,我反復翻閱《求學》雜志里的專業介紹,最終在浩如煙海的專業中選擇了醫學類專業。做出這個選擇,一方面是因為醫學類專業在就業市場上相對穩定,未來能有一份收入保障;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內心有一個治病救人的理想。將志愿鎖定在醫學類專業后,我翻開了《高考指南招生計劃篇》,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的相關介紹就位于書的前面部分。懷著憧憬和忐忑的心情,我填報了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的志愿。
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是國家組織實施的,重點為鄉鎮衛生院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培養全科醫生、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人才支撐的一項重要舉措。以廣西為例,2025年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面向全區招生,每個縣(市、區)的招生情況都不同,具體看相關公告。比如2025年百色市共有119個定向醫學生名額,其中本科68個名額、專科51個名額,培養院校為右江民族醫學院、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培養專業為臨床醫學專業、中醫學專業、針灸推拿專業。
定向醫學生須與培養學校和定向就業所在地的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簽署協議,保證畢業后服從安排,到定向縣(市、區)的鄉鎮衛生院服務不少于6年。經招收錄取納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并取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或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合格證書者,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時間或2年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時間不計入6年服務期內。
我大學畢業后進入三甲醫院全科基地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主要在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內分泌科、急診醫學科、社區醫院等科室進行輪轉,學習各科室常見疾病與多發疾病的診治,了解常見急癥的處理方法及分級診療的要求。回到原單位后,大多數同學會被安排到綜合科門診或住院部,也有部分同學會被安排到婦產科、兒科等科室。無論在哪個科室,都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這意味著大家不僅要作為臨床醫生看病,同時還要承擔公衛醫生的職責。
目前而言,國家對定向醫學生的政策扶持力度較大。依據相關政策,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定向醫學生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后前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可直接參加中級職稱考試。此外,各省份針對全科醫生也出臺了各類激勵政策。
定向醫學生在本科畢業后可以考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但碩士研究生畢業后仍須回到鄉鎮衛生院服務6年,因此大家在報考時須謹慎考量。如今醫療機構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碩士畢業生都很難進入三甲醫院。所以你若想進入更高等級的醫院,就必須提升自身的學歷和科研能力。對于想要在學術和科研領域深入發展的同學來說,6年服務期的要求可能會影響學術規劃和職業發展。不過,在服務期內也并非沒有自我提升的途徑,你可以在基層醫療工作中積累豐富的臨床經驗,參與一些基層科研項目,提升自己的實踐和科研能力。總之,報考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需要結合自身的職業規劃和發展目標來權衡,然后做出理性的選擇。
最后,高考是一個全新的起點,祝愿大家都能挑選到自己心儀的專業,成為理想中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