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系2024年遼寧省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勞動者基礎技能的國際比較及職業教育轉型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L24CSH002,項目主持人:)
[中圖分類號]G719.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25)15-0058-09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指出要“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職業教育作為技能形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通過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形成以職業教育為基礎、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以制度創新為動力的技能人才培養新格局。這既體現了國家對技能型社會建設的系統性布局,也為后續深化技能形成體系改革預留了政策窗口。在全球以教育助推現代化建設的背景下,英國試圖通過技能英格蘭(SkillsEngland)戰略,構建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技能形成體系,從技能需求評估、技能培訓與資格認證地方技能系統建設、跨部門協作以及后續規劃等方面進行改革,以培養高質量的技能勞動力隊伍,助力英國現代化進程[2]。英國在技能形成體系構建上的探索與實踐能夠為我國提供有益參考。
一、英國構建新技能形成體系的動因
英國政府為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先后四次推動現代學徒制改革,以不斷調整技能形成體系,為國家現代化發展奠定基礎。為解決傳統學徒制與勞動力市場脫節的問題,1993年,英國政府發起以雇主為主導的現代學徒制。此后,隨著技能勞動力對自身學歷提升的需求,以及勞動力成長和產業升級需求的持續增長,英國技能形成體系面臨新的挑戰。2015年,英國政府順勢推出學位學徒制,以進一步優化技能勞動力隊伍結構。2017年,英國政府為解決技能培訓主體責任不明和技能勞動力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要求企業繳納學徒制稅,提升技能人才質量。自脫歐后,英國就面臨嚴重的技能勞動力短缺問題。基于此,英國政府在2024年7月成立英格蘭技能局,并于9月發布《技能英格蘭:推動增長、擴大機遇》,旨在疏解現存問題,整合已有資源,構建新技能形成體系,全面提升勞動力質量。
(一)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后,英國受到了嚴重沖擊,加之其自身產業結構與社會形態等多因素的影響,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持續低迷,勞動生產率增長乏力3。《技能與英國生產力》報告指出,技能是英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引擎之一。2001一2019年,英國年均生產率增長的33% 得益于勞動力技能水平的提高4。然而,英國技能形成體系存在諸多問題,阻礙了經濟的持續發展。為扭轉該局面,英國政府推出技能英格蘭戰略,核心目的在于構建新技能形成體系,培養大批高技能勞動力。目前,英國正處于人口老齡化、綠色經濟轉型、人工智能及技術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些趨勢改變著經濟結構,也影響著勞動力市場的需求變化[5]。為此,英國政府通過延遲退休年齡,充分挖掘勞動力潛力,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同時為在職人員提供再培訓,提升其技能水平,以適應新的工作要求。而在綠色經濟領域,為實現凈零排放目標,英國致力于培養大批具備綠色技能的專業勞動力,以滿足綠色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迫切需求。在數字技術方面,英國政府要求勞動力具備扎實的數字技能和適應新技術的能力,以契合數字經濟時代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確保英國在新興產業領域保持競爭力。通過構建新技能形成體系,培養符合國際標準的高技能勞動力,英國有望吸引更多外國投資,為國際貿易合作創造有利條件,從而在全球經濟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以更好地應對國際挑戰[6]。
(二)緩解勞動力市場周期性發展困境
受新冠感染影響,英國失業率大部分時間高于自然失業率,意味著英國存在周期性失業問題[,而英國勞動力市場也面臨多方面挑戰。一方面,技能勞動力供給減少,經濟不活躍人口數量增加。2024年2月至4月,英國有960萬適齡勞動人口處于經濟不活躍狀態,其中280萬人因長期患病無法工作8。另一方面,英國16~24歲非在學、非就業、非培訓(這一族群被稱為“尼特族”)人口比例上升,占比高達 12.2%[9] 。倘若這些“尼特族”長期存在且依賴家庭供養,英國整體競爭力將被嚴重削弱。這一趨勢不僅影響了英國勞動力市場的活力,還不利于人力資本的積累,必然會對英國經濟的長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面對上述問題,英國政府希望通過新技能形成體系的構建,緩解勞動力市場周期性發展困境,提高就業率。此外,英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區域就業率差異同樣表現出周期性問題。當前,雖然英國經濟增長緩慢,但產業多元化的西南地區依然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吸引大量技能勞動力流入,就業率達到78.3% ,而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的威爾士地區,其就業率相對較低[10]。不僅如此,農村及偏遠地區的人口也面臨著勞動力市場周期性發展困境。2023年,英國東北部、西米德蘭茲郡農村地區有 52% 的企業表示,在招聘和留住技能勞動力方面存在困難\"。這種勞動力市場的周期性發展困境不利于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及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制約了人力資本整體效益的提升。
(三)解決勞動力市場結構性失衡問題
英國勞動力市場還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失衡問題。依據經合組織(OECD)的《找準技能方向:英國》報告,英國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平衡率僅為 60% ,技能不匹配與技能短缺問題并存[12]就技能不匹配來看,英國教育部發布的《2023年畢業生勞動力市場統計數據》表明,近 25% 的21~30歲畢業生從事低技能工作,被迫局限于次要勞動力市場[13]。受就業形勢影響,英國部分高技能勞動力無奈向下兼容,從事與自身技能不匹配的工作,造成大量的技能浪費。同時,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英國 26% 的勞動力技能水平低于職業崗位要求,甚至低于經合組織國家的均值[14]。此外,英國開展的相關調查也表明,在已就業的勞動力中,并非所有人都能勝任現有工作??梢?,勞動力技能錯配不僅制約了個人職業發展,也阻礙著企業的創新。就技能短缺來看,截至2024年8月,英國職位空缺數量達884000個,其中超過1/3是由技能短缺造成的。以數字技能為例,英國約有750萬勞動年齡人口不具備數字技能,導致大量需要數字技能的崗位空缺。而在英國適齡勞動力群體中,能熟練完成全部20項被視作工作必備數字技能任務的勞動力僅占 41% ,在18~24歲的年輕勞動力群體中,約有 15% 只能完成9項甚至更少的任務[15]。經合組織的研究還顯示,英國在認知技能、社交技能和管理技能等方面同樣存在缺口[16]?;诖?,英國推出技能英格蘭戰略,構建新技能形成體系,主要目的是提高勞動力的技能水平,以滿足未來勞動力市場對技能的需求。
二、英國新技能形成體系的實施框架
(一)協同政府各個部門,打造契合技能需求的政策體系
技能英格蘭戰略旨在優化現有技能形成體系的復雜架構,突破政府部門協作困境,致力于協同各部門構建契合勞動力市場需求的技能形成體系,為英國經濟社會發展注人新動能。為此,英國政府借助云計算與數據安全技術,通過整合各級各類政府的數據,深人剖析出現的技能問題,為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撐。此舉的目的是通過跨部門合作,打破信息壁壘,實現數據共享與協同辦公,以大數據分析技術挖掘數據價值,保障政策制定的科學性,確保技能政策始終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新技能形成體系從頂層設計視角出發,全面考量英國經濟發展戰略、勞動力市場趨勢及移民政策等多個維度。
在此過程中,英國政府進一步強化了英格蘭技能局與工業戰略委員會的合作,共同推出了一項整合雇主、工會和地方政府力量的新工業戰略,確保為新興技術產業持續投資,為英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在與財政部、就業和養老金部的合作中,政府密切關注勞動力市場的動態變化,推動技能形成體系全面改革,努力將就業率提升至 80% ,激發經濟不活躍人口的就業意愿,提高勞動力的技能匹配度,充分優化勞動力資源配置;在與移民咨詢委員會合作時,強調挖掘本國技能勞動力的潛力,以減少對海外勞動力的依賴,激發國內人力資源的活力;此外,還與商業和貿易部攜手,積極支持企業和相關投資者深度參與技能形成體系建設,促進產業參與勞動力技能的培養,實現技能與市場需求的無縫對接。同時,英國政府還要求與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政府通力合作,共同推動新技能形成體系的落地,全面增強英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17]
(二)推進多元主體合作,優化職業資格與職業培訓體系
英國的職業資格與職業培訓體系通常由企業雇主、教育機構、各級政府和工會組織等構成。為確保企業在該體系中的主體地位,英國曾在2017年實施學徒制稅,推動企業與教育機構的合作,加深產教融合。但從企業雇主角度看,培訓項目的透明度以及適配性問題,并未提高企業雇主的投資積極性。相關數據顯示,自2011年起,英國企業雇主在職業培訓方面的投資呈下降趨勢,實際人均投資降幅達 19%[18] 。此外,企業雇主極少將“技能議程”納入董事會討論,未能履行相關職責。而與教育機構合作時,企業未能深度參與課程設計與教學過程,導致勞動力的所學與所用脫節。其他主體方面,政策連貫性不足,且信息反饋不及時;工會組織在參與技能形成體系及促進企業雇主、教育機構與政府之間合作方面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了英國職業資格與職業培訓體系的效能。
在這種背景下,英格蘭技能局承諾將攜手職業院校及高等教育機構,采取現代化課程設計理念及技術,圍繞勞動力市場需求完善學徒制和技能形成體系,并與企業雇主深度合作,借助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技術,依據職業標準開發沉浸式培訓項目,確保培訓內容能夠契合實際工作需求,提升勞動力技能與職業崗位的匹配度,進而提高勞動生產率,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此外,英國政府與企業雇主、工會組織等主體商定,引入并實施增長與技能稅,替代學徒制稅,拓寬培訓資金渠道,使政府能夠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培訓項目。同時,利用區塊鏈技術確保資金流向透明且可追溯,確保企業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投資員工培訓,促進其技能水平提升,強化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本儲備,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英國政府希望借助多方力量,通過明確各主體在職業資格與職業培訓體系中的職責與協作方式,優化職業資格與職業培訓體系,增強企業競爭力,推進英國技能形成體系的發展,進而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
(三)整合多個渠道數據,構建全國統一的技能評估體系
在英格蘭技能局成立前,英國缺少能夠統合現有統計數據、企業雇主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意見及對國家和區域技能需求進行評估的機構,導致無法在國家層面對技能需求進行統一規劃、部署與調控。當前,英國用于評估技能形成體系的數據庫主要有四個:一是從宏觀國際比較角度反映英國國內各地區及各行業具體技能差異的經合組織就業技能數據庫;二是用于收集企業雇主對技能需求及培訓方面信息的雇主技能調查數據庫;三是為技能評估提供勞動力市場人口數據的年度人口調查數據庫;四是主要提供員工收入及工作時長等信息的年度工時與薪資調查數據庫[19]。由于這些數據庫側重點各不相同,導致它們無法實現數據的實時共享和有效利用。
技能英格蘭戰略要求運用現代化的數據整合技術,聯合各利益相關者,搭建起權威的國家和地方技能評估體系。這一體系需要整合地方技能提升計劃、政府技能數據審計成果以及學徒制與技術教育研究所發布的報告?;谏鲜鰯祿?,英國政府初步構建了職業需求指數評估體系。該體系借助大數據分析,從多個維度識別當前勞動力市場對技能需求較為緊迫的職業崗位,運用機器學習算法處理和分析海量勞動力市場數據,以此提升技能評估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為技能培訓與教育供給規劃奠定基礎,進而優化人力資本配置[20]。英國政府整合多個渠道數據,構建全國統一的技能評估體系,其意義不僅在于為政府、企業和教育機構等主體提供決策依據,還在于借助人工智能輔助決策系統,引導資源有效投入,避免技能投資的盲目性與隨意性。同時,勞動力個體能夠通過在線職業規劃平臺,按照評估數據規劃職業發展路徑,提升個人人力資本價值,增強在勞動力市場中的競爭力。
(四)結合地方產業特色,形成區域技能均衡化生態體系
在英國,各地區的經濟結構、產業特色及技能需求呈現出差異化特征。現有技能形成體系未能全面且深入地分析上述差異,致使地方層面的政策實施效果不佳。同時,在資金與資源分配方面也存在不合理之處。部分地區的技能培訓設施陳舊、師資力量薄弱,限制了地方技能系統的發展。為扭轉這一不利局面,英格蘭技能局提出與地方當局、區域組織、工會組織以及區域合作伙伴等利益相關者開展深度合作。各方借助數字化溝通平臺和項目管理工具,共同致力于打造一個充滿活力與競爭力的地方技能生態體系。
在新技能形成體系框架下,英格蘭技能局與教育部達成共識,確保所有教育與培訓機構,包括中學六年級、第六學級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獨立培訓供應商、成人學習機構以及高等教育機構等,均要向16歲以上勞動力群體開放[21]這一舉措旨在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及多層次的勞動力資源,形成區域技能均衡發展的良好生態體系,保障技能勞動力能夠在各區域內實現合理流動。同時,英格蘭技能戰略還要求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機構積極與地方組織開展合作,試點構建卓越技術學院,著重培養地方產業發展急需的高技能勞動力。在新技能形成體系中,英國政府把更多的培訓資金下撥給地方當局及同級別的管理機構,賦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決策權和資源調配權,使其能夠依據地方產業特色,靈活且高效地推進區域技能形成體系建設。
三、英國新技能形成體系的核心特征
(一)預測性與前瞻性:政府對技能需求的整體把控
自脫歐以來,英國就在不斷地糾正新自由主義發展模式的弊病[22]。從就業方面看,政府認識到在新自由主義模式中,“低投資和緩慢創新被長期的低工資和較長的工作時間所補償…英國經濟創造了工作機會,但大部分工作是兼職、低技能和低報酬的”23]?;诖?,英國政府進一步厘清各級政府以及不同部門的權責關系,直接或間接介人經濟社會發展當中,實施公平政策,強化對技能需求的整體把控,主要表現為預測性與前瞻性特征。在英國政府主導下的新技能形成體系充分預見到了未來趨勢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其中,人口老齡化將導致勞動力結構的變化,對醫療護理、養老服務等領域的技能需求增加;人工智能、自動化技術等的變革,會使許多傳統職業面臨轉型,同時催生出新興職業;綠色轉型則推動能源、建筑、交通等行業向低碳方向發展,使得對相關綠色技能的需求日益增長。英國政府預測,上述趨勢將創造140萬個新工作崗位[24]。因此,面對人口老齡化趨勢,政府聚焦于醫療護理與養老服務領域,為后續培養專門勞動力明確方向;在技術變革趨勢下,以數字技術勞動力培養為核心,構建起全面的勞動力培訓體系框架;針對綠色轉型,積極布局綠色技能培養方向。英國政府通過提前培養契合未來產業發展的技能勞動力,為產業升級提供有力支撐,確保英國在全球經濟競爭中持續占據優勢地位。同時,英國政府對技能需求的整體把控進一步保障了不同領域的勞動力供給,促進了就業結構的優化,緩解了因產業變革可能帶來的就業矛盾,維護了社會的穩定與公平。
(二)系統性與協同性:消除體系壁壘構建合作網絡
英國政府在破解技能形成體系壁壘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例如,2015年,英國政府頒布《企業法案》,把學徒制納入法律保護范疇,并允許學徒獲得相應學位,確保學徒制與高等教育學位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要求企業開展高質量的學徒制項目,并成立由企業獨立主導的法定機構一學徒制與技術教育局;維護法定學徒雇主的聲譽[25]。再如,2016年,英國推進基礎學徒制改革,將技能培訓作為課程模塊引入中學教育體系,幫助學生開展未來職業規劃,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可見,英國的技能形成體系在法律保障、學位賦予、主體責任、職普融通等方面呈現系統性與協同性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新技能形成體系又進行了深化與完善。一方面,新技能形成體系強調消除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與繼續教育之間長期存在的壁壘,通過加強各級各類教育的溝通與合作,確保課程的相互銜接和資源共享,實現課程設置、教學方法以及培養自標等方面的貫通,尤其解決經濟不活躍群體所面臨的技能培訓障礙等問題,全面提高人力資本存量,滿足勞動力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新技能形成體系強調形成以政府主管為核心、具有系統性與協同性的合作網絡,通過英格蘭技能局的引領,與多個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等緊密配合,保障所有主體的權益。英國政府旨在實現從法律法規到教育實踐、從學位賦予到課程設置各個環節緊密相連且相互支撐,構建起一個全面且系統的技能教育框架,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教育機構實施、社會組織參與的合作網絡,致力于打造高質量的技能形成體系,從而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勞動力支持。
(三)數字化與精確性:利用評估工具確定技能缺口
在全面推進數字化改革過程中,準確把握技能需求變化對于國家發展至關重要。英國在由數字技術、數字基礎設施、數字市場和數字治理四個維度構成的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指數中位列全球第三[26]。這充分體現了英國較高的數字化水平,為構建技能形成體系奠定了數字化基礎。為構建契合勞動力市場需求的新技能形成體系,英國政府充分發揮數字化優勢,深度整合各類數字資源。英國在數據收集環節,依托政府權威的統計數據,借助數字化平臺廣泛收集企業雇主對技能需求的反饋,同時傾聽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意見,確保數據來源的全面性。通過先進的數字化分析工具,英國對多源數據進行了深度挖掘與整合,從多個維度、全流程地識別、預測和評估勞動力市場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在此基礎上,英國構建了職業需求指數。該指數融合了技能短缺和空缺密度、在線招聘廣告發布密度、年度工資增長、工資溢價、同比工作時長變化、同比臨時或合同工密度變化等七項指標,具有科學性和準確性。之后,英格蘭技能局對英國國家統計局涵蓋的約400個職業需求進行了統計,并在分析過程中充分考慮人口老齡化、數字技術變革和綠色轉型等趨勢,運用數字化模型進行模擬與預測,結果顯示,英國將出現超過250萬的勞動力技能缺口。這一結果為英國勞動力技能培訓指明了方向,使得教育資源在數字技術的調配下,精準且高效地投入勞動力市場急需的技能培養領域,切實提高了技能培訓與市場需求的匹配度,推動了英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四)特色化與均衡性:尊重地區差異因地制宜發展
在新自由主義發展模式下,英國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差異程度進一步擴大。盡管英國政府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并嘗試通過設立區域發展基金、實施稅收優惠等政策來縮小區域差異,以實現均衡發展。但是,由于倫敦及東南部地區強大的經濟集聚效應,對人才、資金等資源仍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部分政策在實施過程中難以改變資源流向。英國新技能形成體系秉持特色化與均衡性理念,高度重視地區差異,注重挖掘區域產業特色,與地方機構緊密合作。英國通過支持地方創建卓越技術學院,為地方培養高技能勞動力,滿足地方產業升級的需求。在制造業發達地區,重點培養機械制造、工業自動化等方面的技能人才;在旅游資源豐富地區,加強旅游服務、酒店管理等相關技能培訓。通過這種因地制宜的方式,為地方輸送高技能勞動力,使技能發展策略更契合地方實際情況,從而引導資源流向,更好地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例如,英國推出的大曼徹斯特地方技能提升計劃就遵循特色化與均衡性原則,基于現有數據、新情報以及大規模數字化分析,針對以下六大關鍵地區促進經濟增長,包括曼徹斯特機場和南部走廊、中央集群、東部增長集群、東部走廊、維岡和博爾頓走廊、西部門戶,結合各地區的產業特色,針對制造與工程、財務與財會、數字與技術、創意文化和體育、建筑和綠色經濟、教育和保育、健康和社會保健七大重點行業的職業崗位需求、供應水平以及技能培訓等方面制定了戰略優先事項[27]??梢?,英國在推進新技能形成體系建設過程中,呈現出特色化與均衡性的特點,因地制宜地為地方培養高技能勞動力,以緩解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四、英國新技能形成體系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要如期實現教育強國目標,就必須加快建設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大力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28]。英國新技能形成體系在應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解決勞動力市場周期性和結構性矛盾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對我國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強化政府統籌管理,完善政策協同機制
英國政府在推進新技能形成體系構建時,強調與不同政府部門以及各級各類政府的協同配合,并構建由英格蘭技能局全面統籌、管理與協調的國家技能形成體系,打破了政府間的政策壁壘,實現了政策的協同實施。借鑒其做法,我國應由中央政府發揮政策引領作用,聯合教育部、人社部、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構建協調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同商討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專業設置標準、人才培養自標等關鍵問題,把握好技能形成體系建設的大方向。“中央政府還需要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協作,明確政策出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確保政策信號能夠迅速傳遞至基層。同時,中央政府還可提供必要的政策指導和財政支持,幫助地方政府克服政策執行中的困難和挑戰?!盵29]為保障政策精準落地,可在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內設立技能形成體系統籌辦公室,負責協調各部門及地方政府間的工作,跟進政策執行進度并定期評估政策效果。
(二)推動多元主體合作,落實產教融合制度
英國在優化職業資格與職業培訓體系時,注重落實企業雇主的主體責任。一方面,由企業雇主主導現代學徒制,確保勞動力培養與企業實際需求緊密結合;另一方面,通過頒布相關企業法案保障雇主權益,為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此外,英國還聯合地方政府以及工會、協會等社會組織,在課程設計、教學過程、資格認定等諸多環節協同發力,有力推動產教深度融合。我國應積極借鑒其經驗,大力探索構建市域產教聯合體,有效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社會價值共識形成、強化社會凝聚力以及提升公眾福祉等目標[30]。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一是轉變理念,完善法律體系,增強企業在產教融合中的話語權,政府應給予企業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政策支持,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需求,激發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建立健全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激勵機制,完善產教融合示范企業等榮譽制度設計,對在產教融合中表現突出的企業進行公開表彰,以此增強企業的社會榮譽感和影響力,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三是支持有條件的產業園區與職業院校、普通高校合作,設立混合所有制分?;虍a業學院,促進企業深度參與技能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開發、教學評價等關鍵環節,實現技能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精準對接,為市場培育更多高技能勞動力。
(三)構建技能評估體系,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英國政府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優勢,整合全國多渠道數據,構建了職業需求指數。英國政府通過這一指數,能夠精準識別勞動力市場的技能需求,緊密結合英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依據數據模型的預測結果,動態調節勞動力供需關系,進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大幅度提高了技能培訓與市場需求的匹配度。由于統計口徑、指標體系以及指標解釋等方面的差異,我國目前尚未構建起統一的技能評估體系。對此,應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數字技術,由專門設立的技能形成體系統籌辦公室負責牽頭構建覆蓋全國的技能評估平臺。該辦公室作為核心機構,承擔整合多源數據的職責,包括教育部門學籍數據、人社部門就業數據、企業招聘數據以及行業協會勞動力需求數據等。通過該平臺,實現各類數據的實時共享與深度分析,全面掌握各行業技能需求趨勢并識別人才供需缺口。這一技能評估平臺的建成,一方面,可以為職業院校專業設置、招生計劃制訂提供科學依據,使院校能夠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專業布局,避免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另一方面,可以引導教育資源向勞動力市場急需的專業領域傾斜,根據評估結果,對供過于求的專業適當減少招生規模,避免教育資源浪費;同時,對新興技術產業相關專業加大投人,培養更多適應新興產業需求的專業人才,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
(四)結合地方產業特色,實現區域均衡發展
英國深刻認識到不同區域在發展水平和產業基礎方面存在差異,因而高度重視挖掘各區域的產業特色。與英國相比,我國地域更加遼闊,地理環境更加多樣,資源稟賦更加豐富。從東部沿海地區的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到中西部地區的特色農業、資源型產業等,不同區域的產業發展需求差異顯著。基于這一現狀,應鼓勵地方政府依據本地產業特色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具體而言,一是堅持數據驅動、科學規劃,充分利用技能評估數據,深入剖析各產業對勞動力層次、規模和結構的具體需求,確保技能形成體系能夠服務當地產業,實現勞動力培養與產業需求的無縫對接;二是堅持動態調整、深化融合,持續推進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以地方職業院校為依托,堅定不移地走高質量、內涵式發展道路,不斷增加地方技能勞動力積累,培養出更多適應產業升級和市場變化的高技能人才;三是堅持政策扶持與均衡發展并重,加大對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地區職業教育的扶持力度,在招生政策上給予適當優惠,吸引更多優質生源報考本地職業院校,在資金支持上設立專項職業教育發展基金,用于改善教學設施、提高師資待遇等;同時,開展教師交流活動,組織發達地區的優秀教師到后發地區支教和開展培訓,選派后發地區的教師到發達地區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從而逐步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最終實現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技能形成與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財政[A]//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2025年中國教育財政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大學教育學院,2025:166-182
[2][6][17][19][21]Department for Education.Skills England:Driving growth and widening opportunities[R/OL].(2024- 09-24)[2025-02-01].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media/66ffd4fce84aelfd8592ee37/Skills_England_Report.pdf.
[3]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Skills England analysisof ONS real GDP per capita data[EB/OL].(2024-11-15)[2025-02- 03].https://www.ons.gov.uk/economy/grossdomesticproductgdp/ timeseries/ihxw/pn2.
[4]Department forEducation.Skills and UK productivity[R/ OL].(2023-11-23)[2025-02-04].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media/63f4bee8d3bf7f62eaaf2e75/Skills_and_UK_productivity.pdf.
[5]Department for Education.Labour market and skills projections:2020 to 2035[EB/OL].(2023-03-21)[2025-02-04].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labour-market-andskills-projections-2020-to-2035.
[7]Department for Education.Local skills improvement plans anddesignatedemployerrepresentativebodies[EB/OL].(2024- 09-19)[2025-02-04].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designated-employer-representative-bodies/notice-of-designated-employer-representative-bodies.
[8]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Labour market overview, UK:July 2024[EB/OL].(2024-06-18)[2025-02-04].https:// www.ons.gov.uk/employmentandlabourmarket/peopleinwork/employmentandemployeetypes/bulletins/uklabourmarket/july2024.
[9]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Young people 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training(NEET),UK:November 2O24[EB/ OL].(2024-11-21)[2025-02-04].https://www.ons.gov.uk/employmentandlabourmarket/peoplenotinwork/unemployment/bulletins/youngpeoplenotineducationemploymentortrainingneet/latest.
[10]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Labour market in the regions of theUK:January2025[EB/OL].(2025-0l-21)[2025-02- 04].https://www.ons.gov.uk/employmentandlabourmarket/peopleinwork/employmentandemployeetypes/bulletins/regionallabourmarket/latest.
[1l]National Innovation Centre for Rural Enterprise.State of RuralEnterprisereport[EB/OL].(2024-01-18)[2025-02-04]. https://www.enterpriseresearch.ac.uk/state-of-rural-enterprise-report/.
[12]OECD.Getting Skills Right:United Kingdom[EB/OL]. (2017-1l-20)[2025-02-04].https://www.oecd.org/en/publications/getting-skills-right-united-kingdom_9789264280489-en.html.
[13]Department forEducation.Graduate labour market statistics[EB/OL].(2024-06-27)[2025-02-04].https://explore-education-statistics.service.gov.uk/find-statistics/graduate-labour-markets.
[14]OECD.Mismatch by country[EB/OL].(2024-03-22) [2025-O2-O4].https://data-explorer.oecd.org/vis?tenant=archiveamp;df [ds]=DisseminateArchiveDMZamp;df[id]=DF_S4J2022_MISMATC Hamp;df[ag]=OECDamp;dq=.amp;to[TIME]=1.
[15]FutureDotNow.Essential Digital Skills for Work report [EB/OL].(2023-03-23)[2025-02-04].https://futuredotnow.uk/ essential-digital-skills-for-work-report/.
[16]OECD.Skill needs by country[EB/OL].(2024-03-22) [2025-O2-O4].https://data-explorer.oecd.org/vis?tenant=archiveamp;df [ds]=DisseminateArchiveDMZamp;df[id]=DF_S4J2022amp;df[ag]=O ECDamp;dq=.amp;to[TIME]=1.
[18]Department for Education.Employer Skills Survey[EB/ OL].(2023-09-28)[2025-02-04].https://explore-education-statistics.service.gov.uk/find-statistics/employer-skills-survey/2022.
[20]Department for Education.Occupations in demand in 2024[EB/OL].(2024-09-19)[2025-02-07].https://www.gov.uk/ government/publications/occupations-in-demand-in-2024.
[22]田德文.修正新自由主義:英國政府新戰略研究[J].歐洲研究,2020(6):110-134+8.
[23](英)戴維·柯茨.資本主義的模式[M].耿修林,宗兆昌,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285-286.
[24]Department for Education.Future skills projections and analysis[EB/OL].(2024-04-25)[2025-02-08].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media/662a2a0a690acblc0ba7e597/Future_s kills_projections_and_analysis_-_research_report_April_2024.pdf.
[25]高明.英國學位學徒制發展的動因、特征及借鑒[J].現代教育管理,2023(6):98-108.
[26]張明,王喆,陳胤默.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報告(TIMG2023)[R/OL].(2023-06-06)[2025-02-09].http://ifb.cass.cn/newpc/sjk/202306/P02023060150180719886l.pdf.
[27]劉軍儀.技能英格蘭:英國開啟技能人才培育新舉措[J].中國人才,2024(9):35-37.
[28]石偉平,郭靜,邢暉,等.建設高質量職業教育體系增強教育強國人才競爭力—學習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筆談[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5(1):5-14.
[29]李軼,張凱,張云龍.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策略與反思——基于15份省域政策文本的NVivo分析[J].教育與職業,2025(2):40-47.
[30]唐智彬,龔楚儀.市域產教聯合體公共價值創造的邏輯與路徑[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4(4):118-126.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driven global modernization, the UK has launched the Skils England strategy to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mitigate cyclical labor market challenges,and resolve structural imbalances.The main goal is to build a new skill formation system.This systemdemonstrates characteristics of predictability and foresight,systematicity and synergy,digitization and accuracy,and distinctiveness and balance by collaborating with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develop a policy system; promoting multi-stakeholder cooperation to optimize the training framework; integrating data to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mechanism;and combining local industrial features to forman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for aregionally balanced skills ecosystem.The UK'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s in constructing a skill formation system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for China.
[Keywords]skill formation system; Skills England strategy; labor market; education power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