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物聯網;分布式能源;自動化管理;能源利用效率;智慧能源
隨著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和智能科技的迅猛發展,分布式能源系統以其高效、環保的特點逐漸成為能源領域的新寵。然而,如何實現分布式能源的高效管理,確保其穩定、經濟運行,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物聯網技術的興起為這一挑戰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通過感知、傳輸和處理數據的強大能力,為分布式能源系統注入了智能化元素。本文旨在探討基于物聯網的分布式能源自動化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分析其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優化調度策略和保障系統安全等方面的關鍵作用,以期為智慧能源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理論依據。
(一)分布式能源概述
分布式能源正在改變人們獲取和使用能源的方式。與傳統大型電站不同,它直接在用電區域附近布置小型發電裝置,比如屋頂太陽能板、社區風力發電機或生物質能設備。這種“就近發電”的模式好處很明顯:既避免了遠距離輸電的損耗,又減少了環境污染。現在的分布式能源系統越來越智能,不僅能根據需求靈活調整供電,還能在電網出問題時充當應急電源。不過這種模式也有其難點,比如太陽能、風能存在間歇性問題,而且需要將各種發電設備和儲能系統有機整合,這對技術要求很高。
(二)物聯網技術基礎
物聯網技術就像一座橋梁,把物理設備和數字世界連接起來,讓分布式能源系統變得更智能。這套系統主要分為三個部分:感知層負責采集數據、網絡層負責傳輸數據、應用層負責處理和分析數據。具體來說,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能源設備的運行狀態,確保網絡數據穩定傳輸,而應用層則通過分析數據,幫助實現能源調度和故障預警。不同的通信技術各有優勢,可以根據具體需求靈活選擇。物聯網平臺不僅能存儲和處理大量數據,還能統一管理設備,保證系統穩定運行。它的開放性和可擴展性,使能源管理可以輕松融入企業生產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智慧能源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1]。
(一)系統整體架構
借助物聯網技術,分布式能源管理得以實現智能化、高效化。整個系統從底層設備到上層管理環環相扣,實現自動化運行。現場設備層是核心,包括光伏板、風機、儲能電池等,負責能源的生產、轉換和存儲。傳感器實時監測設備狀態,確保運行高效穩定。數據采集與傳輸層通過智能傳感器和多種通信網絡,將設備運行數據和環境信息安全傳送到后臺。數據處理層是系統的“大腦”,負責存儲和分析海量數據,為能源調度、故障預警等提供精準決策依據。應用管理層直接面向用戶,提供監控、調度、運維等功能,同時支持用戶參與能源管理,如調整用電策略、查看能效報告等。
(二)現場設備層設計
針對不同類型的分布式能源(如太陽能、風電、生物質能等),需要安裝對應的環境傳感器,如溫度、光照、風速、濕度等。傳感器數量根據設備規模和環境復雜程度而定,安裝位置要兼顧數據代表性和后期維護便利性。以太陽能發電系統為例,光照傳感器安裝于光伏板表面,采用余弦校正法計算實時發電功率,計算過程如公式(1)所示:
P=G·A·η(1)
其中,G為光照強度,A為光伏板面積,η為轉換效率。設備接入這塊,有線方式更穩更快,適合固定位置的設備;無線方式靈活方便,適合經常移動或者位置偏遠的設備。具體用哪種,看實際情況:設備扎堆的地方用有線,分散的地方用無線,這樣系統才能又穩又快[2]。
(三)數據采集與傳輸層設計
設計數據采集模塊時,要確定采樣頻率、精度和數據處理方法。例如,用卡爾曼濾波降噪,提升數據質量。傳輸前用霍夫曼編碼壓縮數據,以減少流量消耗。選擇通信協議要考慮設備分布和帶寬,消息隊列遙測傳輸(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MQTT)適合低功耗場景。網絡采用星型結構,單個設備出問題不會影響整個系統。帶寬規劃依據香農公式,香農公式具體如公式(2)所示:
C=Blog2(1+SN)(2)
其中,C為信道容量,B為帶寬,SN為信噪比。數據安全方面,采用AES256加密結合傳輸層安全協議,確保傳輸過程安全。再用公開密鑰密碼系統的數字簽名驗證身份,防止偽造數據。這樣多重防護,確保數據又安全又可靠。
(四)數據處理與服務器層設計
搭建服務器集群時,需合理選擇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內存及硬盤配置,確保能夠應對高并發場景。存儲方案建議MySQL和MongoDB混用:MySQL管理結構化數據,MongoDB存非結構化數據[3]。數據庫設計要規范,避免數據重復。預測算法可以采用自回歸求和移動平均模型來分析能源產量趨勢,如公式(3)所示:
Y︿t=φ1Yt-1+θ1εt-1+εt(3)
其中,Y︿t為預測值;φ1是自回歸參數;Yt-1是時間點的實際觀測值;θ1是滑動平均參數;εt-1是時間點t-1的預測誤差;εt是時間點t的隨機誤差項,通常假設為白噪聲。可以用隨機森林等機器學習算法來做故障診斷,準確找出異常并分析原因。同時,利用遺傳算法這類智能優化方法,來優化能源分配,找到最佳方案,既提升系統效率又節省成本。
(五)應用管理層設計
這個系統的界面設計注重用戶體驗,能自動適配不同設備。用ECharts圖表工具展示多維數據,通過WebSocket實現實時數據更新。歷史數據查詢很靈活,可以按需選擇時間段和條件,后臺做了結構化查詢語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優化讓查詢更快。報警信息會實時推送,系統權限管理采用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模型,精確控制不同角色的操作權限。設備管理通過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實現遠程操控,數據管理支持備份恢復功能,采用智能增量備份方案,備份頻率計算如公式(4)所示:
f=DT×ΔS(4)
其中,f為備份頻率,D為數據生成速率,T為可容忍數據丟失時間,ΔS為單次備份容量。系統配置可以隨時調整,采用Git版本控制管理配置文件,方便追蹤修改記錄[4]。
(一)能源監測模塊
能源監測模塊通過高精度傳感器網絡實時采集各類能源設備的運行數據。無論是太陽能電池板、風力發電機還是生物質能鍋爐,所有設備的數據都能被準確捕捉。這些數據經過現場總線傳輸后,會進行清洗處理,確保數據的準確性。系統提供了直觀的數據可視化界面,運維人員可以通過折線圖、柱狀圖等多種圖表形式,隨時查看能源生產情況。界面支持數據篩選和鉆取功能,方便進行深入分析和故障排查。在數據存儲方面,系統采用分級架構設計。前端使用高速緩存處理實時數據,后端則采用混合數據庫來存儲海量歷史數據。同時,系統會定期備份數據,確保數據安全可靠[5]。
(二)故障診斷與預警模塊
故障診斷與預警模塊就像能源設備的“智能醫生”,能提前發現潛在問題。這套系統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分析太陽能電池板、風力發電機和生物質能鍋爐的運行數據,為每類設備建立精準的故障特征庫。深度學習模型會實時監測設備狀態,結合時間和空間特征,快速判斷是否出現異常。預警機制不再依賴固定閾值,而是動態調整報警標準,既不會漏報重要故障,也不會頻繁誤報。一旦發現問題,系統會立即通過短信、郵件或管理平臺推送警報,并自動關聯運維流程,幫助工作人員快速定位和處理故障。這套智能診斷系統大幅提升了設備運行的可靠性,有效降低了突發停機風險[6]。
(三)能源優化調度模塊
能源優化調度模塊整合了歷史能耗、天氣數據和用戶習慣等多方面信息,采用時間序列分析和深度學習技術,建立預測模型來準確預估未來的能源需求。有了預測結果,再結合當前實際的生產情況,模塊就能智能地制定出調度策略。用遺傳算法來優化設備的啟停和出力,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同時盡可能多地用上可再生能源。調度指令會通過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精準下發,并實時監控執行效果,確保與預期一致。若發現偏差,立即啟動修正流程,重新優化策略并調整指令,以實現能源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高效分配,確保系統運行更順暢、更經濟[7]。
(四)運維管理模塊
運維管理模塊的核心是設備資產信息庫,它完整記錄每臺設備的基礎數據和運行狀態,并通過二維碼或射頻識別標簽實現快速識別和全生命周期跟蹤。系統結合設備運行數據和維護經驗,采用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護和故障模式分析方法,為不同設備制定針對性的維護計劃,比如定期清潔光伏板、檢查風機葉片等,并自動推送任務提醒,確保維護按時完成,減少故障風險。同時,它還優化運維資源分配,根據人員技能自動派發任務,并實時監控備件庫存,預測需求后自動補貨,減少浪費,提高效率[8]。
(一)系統開發環境與技術選型
高性能服務器是數據處理的核心,需要多核CPU、大容量內存和高速I/O接口來應對海量數據并發。嵌入式設備要低功耗、高可靠性,能適應各種環境,主要負責傳感器驅動和數據預處理。后端開發用Java,跨平臺且類庫豐富,開發效率高。數據庫用MySQL存結構化數據,MongoDB存非結構化數據,兼顧一致性和擴展性。開發工具選Eclipse,插件多功能強。通信用MQTT協議,其輕量高效的特點適用于物聯網設備的數據傳輸,可保障系統穩定運行與擴展。
(二)系統功能實現
能源監測模塊實現傳感器通信管理,定時采集環境與設備運行數據,經處理后通過MQTT傳輸至服務器,數據分類存儲并可視化展示,便于用戶分析。故障診斷與預警模塊依托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建模,實時判斷設備狀態,若發現異常,結合預警閾值立即推送信息,確保及時響應。能源優化調度模塊融合多源數據,預測未來能源需求,以成本最低化和環保最優化為目標進行調度優化,并實時監控與調整,實現高效能源分配。運維管理模塊構建設備信息庫,可制定個性化維護計劃,智能匹配資源,實時跟蹤維護進度與庫存狀態,從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實現全面智能化運維。
(三)系統測試方案與測試用例設計
為確保系統可靠性,需制定全面的測試方案,涵蓋功能、性能、穩定性及安全性等方面測試。功能測試需逐模塊驗證,如能源監測數據的準確性、故障診斷的正確性、能源調度優化的效果等。性能測試通過模擬多用戶并發場景,評估系統響應速度及數據處理能力。穩定性測試通過長時間運行系統,監控資源占用情況,確保系統持續穩定運行。安全測試通過模擬各類攻擊場景,驗證防護機制與數據加密的可靠性。每項測試均需精心設計用例,覆蓋各類場景,以用戶需求為導向,致力于將能源管理系統打造為安全、高效、穩定的系統。
(四)測試結果與分析
測試結果表明,系統各方面性能表現優異。功能全部達標,運行速度很快。具體來看:能源監測幾乎沒有誤差,故障診斷準確率超過95%,預警基本都能及時發出。成本降低了將近兩成,新能源利用率提升了四分之一,運維任務完成率接近100%。壓力測試時,即便大量用戶同時操作,數據采集只需1.2秒,響應也不超過2.3秒,每秒能處理8 500條數據。
本文構建的基于物聯網的分布式能源自動化管理系統,實現了能源管理的智能化與高效化。系統通過深度融合物聯網技術與分布式能源系統,有效提升了數據采集、處理及分析能力,優化了能源調度與運維管理。測試結果表明,系統在數據準確性、故障診斷、能源調度及運維效率等方面表現優異,顯著降低了運營成本,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未來,隨著技術的持續進步和應用的深入拓展,該系統有望在智慧能源領域發揮更大作用,為能源管理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 黃安子,陳喆,李穎杰,等.基于物聯網的分布式資源需求響應和能量管理平臺[J].電力電容器與無功補償,2022,43(02):112119.
[2] 王奕喆,戚旭.基于工業物聯網的企業級能源采集管理系統[J].一重技術,2024(03):6163+58.
[3] 胡春潮.分布式智能電網自動化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22.
[4] 郭斌.基于一致性的綜合能源系統分布式能量管理方法[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9.
[5] 岳菁鵬,胡志堅,陳緯楠.物聯網環境下考慮多個利益主體的區域配電系統能量管理[J].電力自動化設備,2020,40(08):111116.
[6] 王常平.基于物聯網的新能源光伏電站智能運維平臺[J].自動化應用,2025,66(11):122124.
[7] 郭奕,遲初,李旭方,等.基于物聯網云計算的能源行業電商大數據存儲技術優化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24,36(06):157159.
[8] 劉芷麟,傅騰,丁語強,等.基于物聯網的園區能源數據監測系統設計[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22,34(03):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