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陶瓷產業作為中國傳統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欽州、建水和景德鎮分別以坭興陶、紫陶和陶瓷聞名于世,但三地的陶瓷產業發展現狀存在顯著差異。本文通過對三地陶瓷產業的實地調研,從政策支持、文化傳承、工藝技術、市場推廣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探討欽州昵興陶產業的發展現狀與挑戰,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以期為欽州昵興陶產業的未來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1 欽州妮興陶產業現狀
(1)豐富的傳統技藝與創新嘗試
欽州妮興陶擁有豐富的傳統裝飾技藝,如絞胎、雕刻、刻填、鏡面磨光等,燒成顏色多樣,是坭興陶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不僅展現了欽州坭興陶的獨特魅力,也為現代陶瓷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然而,這些傳統技藝在市場競爭中并未得到充分發揚,導致坭興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足。
近年來,新一代從業者引入現代設計理念和營銷手段,為坭興陶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周三平將現代設計融入昵興陶制作,岑松諤通過現代化營銷推廣昵興陶,韓玉峰、周宇蛟等利用抖音、快手等平臺直播銷售產品,展現出新時代的活力與價值,這些創新嘗試為坭興陶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但仍需持續努力以提升市場競爭力。
(2)政府重視不足與產業困境
與建水和景德鎮以陶瓷為主導產業不同,欽州市產業多元,擁有石化、裝備制造、現代物流等支柱產業,這種產業格局雖然為欽州市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多方面的優勢,但也導致政府對昵興陶產業的重視程度相對不足,使得昵興陶行業缺乏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持,不利于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妮興陶從業者需要自力更生,圍繞共同目標努力推動產業發展,通過創新設計、拓展市場渠道等方式逐步提升昵興陶的市場影響力,然而由于缺乏政府的系統支持,這些努力往往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限制了昵興陶產業的整體發展。
2 建水紫陶產業現狀
(1)政府大力支持與政策引導
建水縣政府高度重視紫陶產業,自2015年起陸續出臺多項政策文件,如《建水陶瓷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明確了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政府與金融機構創新推出針對紫陶行業的“紫陶貸”,僅2024年就為紫陶企業提供了超過1.9億元的貸款支持,這些政策舉措不僅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還為紫陶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政府還積極推動紫陶技藝的傳承與創新,設立多個文化傳承基地和大師工作室,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展會,提升品牌知名度。通過這些措施,建水紫陶在文化傳承和市場推廣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成為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2)工藝創新與文化傳承
建水紫陶在刻填工藝與磨光工藝上取得了顯著進步,陳紹康等工藝美術大師的引領使得建水陶的刻填工藝與磨光工藝達到了新的藝術高峰,陳紹康的作品《四季山水紋瓶》和《玉壺春瓶》展現了極高的藝術造詣和精湛的工藝水平,不僅提升了建水紫陶的文化價值,也為現代陶瓷藝術的發展探索了新的方向。
建水紫陶的工藝創新不僅體現在傳統技藝的傳承上,還體現在與現代科技的結合上。建水縣與多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展紫陶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究與開發,這些新技術不僅提高了紫陶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還大大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
(3)文旅融合與市場推廣
建水縣政府著力打造紫陶特色街區,如紫陶街、碗窯村、紫陶里等,使其成為紫陶文化展示和銷售的重要平臺,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這些街區不僅展示了紫陶文化的魅力,還通過豐富的文化體驗活動增強了游客對紫陶文化的認知與興趣。此外,政府加強環境監管與生態保護,推動紫陶產業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制定嚴格的環保標準和監管措施,建水縣紫陶企業實現了廢水、廢氣達標排放,為紫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3景德鎮陶瓷產業現狀
(1)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歷史傳承
景德鎮作為中國乃至世界陶瓷藝術的瑰寶之地,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歷史傳承,從唐代的青花瓷到明清時期的御窯瓷器,景德鎮一直是陶瓷制造的中心。20世紀以來,景德鎮陶瓷工藝不斷創新,結合現代技術開發出具有獨特風格的現代陶瓷產品,景德鎮的陶瓷文化不僅體現在產品上,還體現在其豐富的歷史遺跡和文化傳承中,景德鎮陶瓷博物館、古窯民俗博覽區等文化場所展示了景德鎮陶瓷的輝煌歷史和精湛技藝,吸引了大量國內外的游客。
(2)文旅融合與創新發展
以陶溪川為代表的國營企業發展迅猛,帶動了當地文旅的融合發展。陶溪川開發了多條陶瓷文化相關的旅游線路,如景德鎮陶瓷工業遺產博物館吸引了大量游客。此外,陶溪川通過舉辦國際陶瓷藝術節等活動促進了陶瓷藝術的交流與合作,陶溪川的發展不僅帶動了周邊小微企業的成長,還形成了以陶溪川為核心的文化產業集群,眾多手工藝人和地方特色產品在這一平臺上找到了展示和銷售的機會,同時也為當地居民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提升了生活水平。
(3)高校資源與人才培養
景德鎮陶瓷大學作為一所以陶瓷為特色的高等學府,每年培養約2000名陶瓷相關專業的本科和研究生,為陶瓷產業輸送了大量高素質的人才。學校還開設各類短期培訓項目,吸引全國各地乃至海外的學生和專業人士前來學習。景德鎮陶瓷大學的科研成果顯著,多項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科技獎項,學校與地方企業緊密合作,建立了多個產學研基地,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此外,學校還積極參與地方文化產業規劃與建設,為景德鎮市的陶瓷文化旅游提供支持。
4 三地陶瓷產業現狀對比分析
(1)政策支持
建水和景德鎮的陶瓷產業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政策文件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專項資金支持企業融資和技術研發。相比之下,欽州昵興陶產業由于當地產業多元、政府重視不足、缺乏政策支持和頂層設計,這種政策支持的差異直接造成三地陶瓷產業在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上的不同。
(2)文化傳承與創新
建水和景德鎮在文化傳承與創新方面表現突出,建水紫陶在刻填工藝與磨光工藝上不斷創新,達到新的藝術高峰,景德鎮陶瓷大學通過系統的陶瓷教育和科研創新為陶瓷產業培養了大量高素質的人才。而欽州昵興陶雖有豐富的傳統技藝,但在創新和傳承方面相對滯后,缺乏系統的教育和培訓體系。
(3)市場推廣與文旅融合
建水和景德鎮通過打造特色街區、舉辦文化活動等方式實現了文旅融合與市場推廣的良性互動,建水紫陶街和景德鎮陶溪川成為文化旅游的重要景點,吸引了大量游客。欽州坭興陶在市場推廣和文旅融合方面相對薄弱,缺乏系統的規劃和實施,導致其市場影響力有限。
(4)人才培養
景德鎮陶瓷大學為陶瓷產業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持和技術保障,建水通過與高校合作開設紫陶產業學院定向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欽州昵興陶產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相對欠缺,缺乏專業的教育機構和系統的培訓,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5 欽州昵興陶產業發展的啟示與建議
(1)加強政府政策支持
欽州政府應加強對坭興陶產業的重視,加大對坭興陶產業的支持力度,通過制定專項政策文件、設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提供低息貸款和補貼等措施幫助昵興陶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同時政府應加強頂層設計,推動坭興陶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通過政策引導促進坭興陶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提升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2)推動文化傳承與創新
欽州昵興陶產業應注重傳統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引入現代設計理念和營銷手段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借鑒建水和景德鎮的經驗,設立文化傳承基地和大師工作室培養更多專業人才,同時鼓勵從業者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開展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究與開發,推動坭興陶產業的技術升級。
(3)促進文旅融合與市場推廣
欽州應借鑒建水和景德鎮的成功經驗打造坭興陶特色街區,舉辦文化活動和節慶活動吸引游客,促進旅游業的發展,例如可以打造類似于紫陶街的昵興陶文化街區,展示昵興陶的制作工藝和文化內涵,同時政府應加強環境監管與生態保護,推動昵興陶產業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4)加強人才培養
欽州可以聯合北部灣大學等高校開設妮興陶相關專業和培訓項目,培養更多專業技術人才,同時政府應定期舉辦技藝比賽和培訓班,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進行指導,提升從業人員的技藝水平和創新能力,通過人才培養為坭興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6 結論
通過對欽州、建水和景德鎮陶瓷產業的對比可以看出欽州昵興陶產業在政策支持、文化傳承、市場推廣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相對滯后,建水和景德鎮的成功為欽州昵興陶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欽州應加強政府政策支持,推動文化傳承與創新,促進文旅融合與市場推廣,加強人才培養,提升妮興陶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通過多方面的努力,欽州坭興陶產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舒光美.陶瓷文化旅游開發淺探[J].經濟研究導刊,2009(1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