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是一座杏花飄香的小城,我從小就生活在這里,對中國的其他城市都比較陌生,唯獨江蘇,與我有著不解之緣。
我與江蘇的羈絆,始于青澀的初中時光,始于那座初春時節櫻花飛舞的小城—一江蘇張家港。七年級的我滿懷憧憬,將人生的第一封信,連同一片承載著無盡想念的楊樹葉,寄向了遙遠的張家港。那是我們學校與張家港的一次聯誼,那封信,仿佛一只穿越時空的鴿子,帶著我對未知世界的渴望,飛越千山萬水,最終抵達彼岸。
八年級時,我和同學們搬進了張家港援建的新學校一一鞏留張家港實驗學校。坐上嶄新的課桌椅,看著多功能黑板靈活生動地播放課件,我不禁熱淚盈眶。
初中畢業后,我去了縣上唯一的高中就讀。那里有一群認真負責的老師,每每上課,他們都用溫暖的話語詢問我們:“聽懂沒有啦?要不要再講一遍哇?”得知他們自愿放棄優渥的生活,遠赴新疆援教時,我自知無以為報,唯有珍惜每分每秒,更加努力學習。
當西風撕裂我干皺的嘴唇,秋葉正落在我的肩上,又是一年金秋九月,我又經歷了搬校,這是張家港援建的另一所高中——鞏留暨陽中學。張家港援疆工作組選派了具有豐富教育經驗的專家和教師來到這所學校工作,指導我們學習。此刻,正值高三的我心中充滿了對高考必勝的信心,以及對援疆老師的深深敬意與感激,我想要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回饋養育我的土地,用知識的光芒照亮更多孩子的未來。
其實,在我的生活中,江蘇的身影無處不在。從援建的隧道到學校,從捐贈的圖書到資助的助學金,每一處都凝聚著江蘇人民對新疆人民的深情厚誼。我依然記得接受張家港市愛心義工協會“慈愛張家港”團隊愛心資助那天,他們那親切的微笑,關切的話語,至今縈繞在我身邊,溫暖著我,激勵著我。我無法想象,如果沒有江蘇的援助,我們何時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走出那片大山,又何時能帶著新的知識和理念,回到大山,改造大山。
我深深地感念著江蘇人民的這份恩情,一遍遍地告訴自己:江蘇張家港與早已緊緊相連,心手相牽。江蘇援疆的到來,讓新疆大地上煥發新生;張家港援疆工作人員的無私奉獻,讓鞏留的空氣中有了櫻花的香氣。
馬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鞏留縣暨陽中學高三(5)班學生指導老師: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