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早晨,兒子小雨又是睡到九點多才起床。我像趕牛耕地似的跟在他后面,催他洗漱、吃早飯,然后寫作業。
看著他懶懶散散坐到寫字桌前,我才敢去忙其他事。可才過十幾分鐘,客廳就傳來了電視聲。我過去查看,小雨絲毫不慌,窩在沙發里看電視,書本文具散亂地攤在寫字桌上。
我壓抑著怒火問:“作業這么快寫完了?”
他盯著屏幕,漫不經心地回:“寫完了。
我沒再多說,翻翻他的作業,拍照發到班級微信群“打卡”。隨后又把照片發給加班的妻子,賭氣道:“看看你兒子寫的作業,鬼畫符一樣!我管不了他!”
這不算氣話。我真不知道怎么管小雨。但凡我嚴厲點,他就吵鬧著趕我走:“我不要你管,我要媽媽管!”
不一會兒,微信提示有新好友申請。點開一看,驗證信息顯示:“小雨爸爸,我是班主任孔老師。”
我有些疑惑一一孔老師的微信我明明有啊?但 還是點擊了“通過驗證”。
孔老師隨即發來信息:“小雨爸爸,你好。小雨最近的作業總有錯誤,請提醒他寫完后自己復查一遍。另外字跡潦草,請督促他認真書寫。家長也要幫他檢查一下,不要直接拍照提交。”
我趕緊回復“收到”,又問了句:“孔老師,您換微信了嗎?”
對方沒有回復。
我翻看好友列表,發現里面竟有兩個“孔老師”,頭像、昵稱一模一樣。來不及細想,我得趕緊“收拾\"那小子!
我板著臉站到小雨面前:“過來!把電視關掉!”
他皺著眉不耐煩:“干嗎?”
我說:“孔老師發微信來了,說你的作業有錯誤,字也寫得不端正!我還挨了批評,她說我沒給你檢查!”
聽到這話,他趕緊按下暫停鍵,湊到我身邊急切地問:“真的?讓我看看孔老師說什么!”他還以為我騙他。看完微信,他聾拉著腦袋,樣子十分沮喪。
我把作業本推到他面前:“孔老師就是讓我提醒你。趕緊關電視,作業重新檢查,這里、這里,擦掉重寫。”
“孔老師\"的話真管用。小雨關了電視,規規矩矩伏在桌上,認真復查修改起來。
晚上散步時,妻子突然問我:“孔老師找你沒?”
“找了。也找你了嗎?”
“對啊!我說我在上班,讓她找你。”
“她有兩個微信?我今天下午剛加了個新的。”
妻子低頭不語,走了幾步,突然哈哈大笑起來。
原來,妻子用手機副號注冊了新微信號,把頭像和名字都設置成跟班主任孔老師一模一樣,然后申請加我好友。
當然,她用心良苦。小雨上三年級了,貪玩又叛逆。每天的作業要我們跟在身后反復催很久,才勉強肯寫,草草寫完后立刻看電視、玩玩具,敷衍了事的作業總有不少錯誤,字跡也歪歪扭扭。我和妻子軟硬兼施,罵過也哄過,他卻依然我行我素,毫無改進。
都說教育孩子要找對打開心房的鑰匙。孔老師就是小雨的鑰匙。與其說怕,不如說他真心喜歡并信服這位老師。只有孔老師鎮得住他的性子,只有她的話他聽得進去。孔老師讓學生把家里閑置的圖書帶到教室圖書角,他翻箱倒柜,恨不得全搬去;孔老師讓放學后有空的同學幫忙打掃衛生,他這個在家垃圾掉腳邊都不撿的人,搶著報名掃地擦玻璃,累得滿頭大汗還笑嘻嘻的。
在“孔老師\"的幾蕃提醒下,小雨的學習態度和行為習慣有了明顯改善。我和妻子,一個真爸爸,一個“假”老師,配合得天衣無縫。妻子的“演技”也愈加爐火純青,除了督促批評,偶爾還會發幾句表揚鼓勵的話。受到“孔老師”表揚的小雨勁頭更足,不用提醒就主動練字、讀課外書。
可小雨畢竟十歲了。我們擔心紙包不住火,萬一露餡,不但會失去他的信任,還可能引發強烈的逆反。與妻子商量后,我決定向真正的孔老師尋求幫助。
聽我解釋完來龍去脈,孔老師非但毫不介意,反而覺得這方法巧妙。她還答應,萬一露餡,由她來幫忙圓場。不過,作為回報,我要在家長會上分享這個經驗。
不出所料,我家的做法引起了家長們的濃厚興趣。聽說在“孔老師”“李老師”“周校長\"們的“督促”下,班上的孩子們都有了或大或小的進步和變化呢。
沈晨: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人,南京市作家協會會員,高淳區作家協會秘書長,高淳區青年文學協會秘書長,高淳區全民閱讀促進會秘書長。作品散見于《小小說月刊》《天池小小說》《河南文學》等期刊。
編輯沈不言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