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4.011
西安市位于我國西北部關中平原,介于東經107°40′~109°49′ 、北緯 33°42′~34°45′ ,地處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氣候特征為四季分明、冬冷夏熱、晝夜溫差大、降水量適中,年日照時間在 2 000h 左右,年降水量在 600mm 左右,有利于園林植物的生長。近年來,西安市高度重視園林綠化建設,全市建成區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不斷提升。截至2024年3月,西安市共有林地面積59.4萬 hm2 ,森林覆蓋率高達 48.03% ,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前列。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園林綠化的需求越來越高,傳統的園林綠化養護模式已無法完全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急需加強園林綠化養護施工,持續提升養護管理水平,為構建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國家中心城市貢獻力量。
西安市園林綠化概況
西安市作為陜西省省會城市,園林綠化事業發展成績顯著。近年來,西安市堅持“規劃建綠、拆違復綠、見縫插綠、立體增綠、全域植綠、精細養綠、依法護綠”的理念,大力推進園林綠化建設,與創建之初相比,建成區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分別提升7.49個百分點和3.52個百分點,綠地面積達到0.2萬 hm2 。截至
2023年底,西安市已建成開放城市公園100余座,口袋公園(綠地廣場)800余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升至 12.02m2 ,園林綠化呈現出規模不斷擴大、品質逐步提升的良好態勢。除了在主城區持續營造綠色生態空間,西安市還在周邊陸續建成雁南公園、長安公園、城市運動公園等一批生態公園,便于居民親近自然、享受優美環境。
2 西安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2.1養護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西安市園林綠化事業發展較為迅速,但在養護管理方面制度建設仍顯滯后[。1)整體的頂層設計還不夠完善,缺乏統一的養護管理條例,各區域執行標準存在差異。2)監管體系還不夠健全,缺少長效的監督檢查機制,部分區域存在管理真空區。3)激勵約束機制有待完善,對于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夠,對優秀養護單位和個人的獎勵措施也顯得單一。4)現有的養護管理制度在執行層面存在滯后性,一些新興的養護理念和方法沒有及時納人管理范疇,難以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新要求。
2.2 養護隊伍建設滯后
西安市園林綠化養護人員隊伍建設還存在一些短板。1)整體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專業技術人才緊缺。很多一線養護工人是臨時用工,缺乏系統的專業培訓,對現代園林綠化養護理念和技術掌握不夠。2)管理人員同樣存在專業度不足的問題,部分管理者對園林植物生長規律和養護要點把握不準確,難以科學指導實操。3)缺乏與先進地區園林養護單位的交流合作,視野局限,先進經驗和技術掌握不足。4)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不完善,職業發展通道不暢通,薪酬待遇不具競爭力,難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質專業人才,影響了隊伍的穩定性和工作積極性。
2.3 養護資金保障不足
西安市園林綠化養護工作長期面臨資金投入不足的困境。1)編制財政預算時對園林綠化養護經費的重視程度不夠,撥款數額較低,難以滿足日常運行需求。現有財政資金往往側重于新建項目,而忽視了存量綠地的養護經費保障,存在資金投入結構失衡的問題。2)財政撥款方式較為單一,缺乏多元化的資金來源渠道。3)部分地區在資金使用管理方面存在不規范的情況,浪費現象時有發生。加上近年來人工、材料等成本的不斷上漲,使園林綠化養護成本節節高升,而財政投入增長乏力,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2.4養護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西安市園林綠化養護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是新興先進技術的應用和推廣滯后。傳統的人工養護模式依舊占主導地位,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較低。自動化噴灌、植保無人機等先進設備使用范圍有限,精細化管理手段利用不足。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園林綠化養護領域的滲透程度不深,智慧園林建設步伐較慢。缺乏對園林資源的數字化管理和動態監測,無法實現對養護全過程的實時監控和精準決策[2]。此外,一些創新性養護技術如生物農藥、土壤修復等在推廣應用上還存在障礙,新技術的研發轉化效率不高,與先進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
2.5 公眾參與度不夠
西安市園林綠化養護工作中,存在公眾參與度不夠的問題,社會各界力量的參與熱情有待進一步調動和發揮。目前,綠化養護主要依賴政府主導的專業公園管理機構,社會公眾參與渠道較為單一。缺乏系統化的志愿者培養和組織機制,市民自發參與綠化保護的積極性不高。一些企事業單位對所承擔的綠地養護責任重視不夠,履職盡責意識薄弱,綠化帶、街旁綠地等管護滯后。此外,宣傳教育力度略顯不足,公眾對園林綠化的認知度和保護意識仍有待進一步提高,破壞綠地、隨意傾倒垃圾等現象時有發生。
3 加強西安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的對策建議
3.1完善養護管理制度,健全長效監管機制
優化西安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制度體系,應遵循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的原則。1)制定統一的地方性法規政策,明確各級政府部門的職責分工,建立健全覆蓋全過程的管理體系。2)健全監管體系,加大督查力度,建立長效的巡查制度,消除管理盲區。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手段,實現智能化、精準化監管,確保制度嚴格執行。3)構建科學的績效考核機制,對違規行為實行精準問責,對優秀單位和個人給予激勵表彰,提高養護隊伍的獲得感[3]。4)加強制度的操作性和可執行性,將新興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手段及時納入制度框架,與實踐相適應。只有將制度資源整合優化,并緊密聯系實際,才能為西安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工作提供堅實保障。
3.2提高養護人員素質,打造專業人才隊伍
打造高素質的園林綠化養護人才隊伍,是提高西安市養護管理水平的根本之策。1)加大對在崗人員的培訓力度。定期開展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專業培訓,邀請行業權威專家授課,使一線工人及時更新養護理念和掌握先進技術方法。培訓內容應緊密圍繞園林植物生長規律、現代化養護理念和新興技術等,確保知識技能的系統性和前沿性。例如,可以組織園林植物修剪技術、病蟲害防治、土壤改良等專題培訓,提高工人的實際操作能力。2)重視管理人員的職業素養培養,引導其樹立科學的管理理念,掌握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手段,提升科學管理水平。可以通過案例分析講座、管理沙龍等形式,增強管理人員的決策能力和創新意識。3)加強與國內外先進園林養護單位的交流合作。組織優秀員工外出考察學習,吸收先進經驗和做法。邀請國內外專家來西安市進行技術指導和經驗分享,拓寬養護人員的視野,提升整體工作水平[4]。4)完善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為園林綠化養護工作輸送更多專業人才,優化隊伍結構。可以設立實習崗位,吸引園林、植物學等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加入養護隊伍。同時,建立職業發展通道,提供合理薪酬待遇和職業上升空間,增強隊伍的穩定性和吸引力。例如,可以設立技術等級評定制度,根據工作年限和技能水平劃分不同等級,與薪酬待遇掛鉤,激勵員工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此外,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工作環境,鼓勵員工參與業務技能競賽、創新項目評選等活動,激發其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
3.3加大養護資金投入力度,確保可持續性發展
充足的資金投入是西安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1)適當提高園林綠化養護經費所占比重,合理配置財力資源。在編制年度預算時,全面評估綠地面積、植被狀況等實際需求,科學測算所需經費,切實將養護經費的預算編制權重提高到與其重要性相匹配的水平。同時,注重存量綠地與新建項目之間資金分配的平衡性,避免資金過度向新建項目傾斜。2)創新養護經費籌措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資金來源。可進一步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等市場化運作模式,吸引社會資本的投入。同時,可積極拓展綠色環保公益眾籌、志愿者捐贈等新型融資渠道。還可研究推出園林綠化專項基金,通過發行綠債等方式募集資金,為養護工作注人可靠持久的資金支持力量。3)嚴格資金管理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規范資金管理制度,做到專款專用,避免資金挪用。建立科學的資金審計監督機制,堵塞管理漏洞,杜絕資金流失。同時,創新養護管理模式,努力降低成本支出,提高每年資金使用效益。
3.4推廣先進科學方法,提升養護技術水平
推廣先進科學的園林綠化養護技術,是提升西安市綠化管理水平的關鍵一環。要大力推進智慧園林建設,全面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積極運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構建園林綠化智能化管理體系,實現對園林資源的數字化監測和動態管控。借助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決策,全方位、全過程掌握園林綠地各項要素的運行狀態,精準制訂管理措施和養護方案,有效提高管理精細化水平。同時,著力加大先進養護設備的引進和推廣力度。大規模采用自動化噴灌、遠程遙控、無人植保機器人等先進設備,提高養護作業效率,減輕工人勞動強度。與此并重的是,積極推廣一批創新性養護技術,如生物農藥、微生物制劑等環保型養護技術,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環保的現代園林養護模式[5]。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持續加大研發投人力度,打造科技創新的強大動力。通過補貼資助、成果轉化服務等方式,促進新技術不斷從實驗室走向養護一線,切實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養護管理的生產力。
3.5增強公眾參與意識,構建共建共享格局
推動公眾廣泛參與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對于構建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至關重要。西安市應積極完善公眾參與機制,搭建多樣化的參與平臺。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共治相結合,廣泛吸納市民、社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各方面力量,推行綠地認領認養,開展義務植樹、義務除蟲等志愿服務,形成全民動員的生動局面。同時,加強制度供給,給予參與者必要的政策優惠支持。對于熱心參與的單位和個人,可設立獎勵機制,給予表彰激勵,激發更多人的參與熱情。還要注重發揮新型城市管理的作用,暢通社會監督渠道,讓公眾參與具有硬約束力。通過12345市民熱線、網格化管理等手段,讓公眾有序參與綠地管護,對各類破壞行為進行實時監督和反饋,助力綠化管理執法提升精準性和時效性。此外,應持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不斷增強公眾的綠化意識。可借助“西安發布”等官方媒體平臺,定期發布園林綠化養護信息,開設公眾互動專欄,收集市民意見建議,形成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的園林綠化養護新格局,共同打造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
4結語
加強西安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工作,對于建設綠色生態城市、提升城市品質和市民生活質量意義重大。西安市應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更新管理理念,推廣先進技術,打造高素質專業隊伍,并充分發揮公眾的主體作用,共同維護好城市“綠肺”。通過實施一系列務實有力的舉措,西安市必將有效提升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最大限度發揮綠地的生態涵養功能,營造宜居宜業的優美環境,助力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余贊軍.城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居舍,2024(31):101-104.
[2] 鄧兆祥.深圳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南方農業,2024,18(18):154-156.
[3] 張宇.城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居舍,2024(22):83-86.
[4] 連捷.園林建筑施工及綠化養護技術對策探討[J]四川水泥,2022(5):106-108.
[5] 鞏向忠.園林綠化養護技術要點及養護管理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20):58.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