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4.051
農機推廣是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關鍵舉措,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和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廣西博白縣作為廣西東南部的重要農業縣,其農機推廣工作的成效直接關系到當地農業發展水平和農民生活質量。然而,由于地形復雜、經濟基礎薄弱等,博白縣的農機推廣工作面臨著諸多挑戰。為推動博白縣農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深入分析當前農機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探索創新性的推廣策略和管理措施,以更好地滿足農戶需求,促進農機技術的有效應用。
博白縣農機推廣現狀
博白縣位于廣西東南部,是玉林市融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橋頭堡”和主通道。近年來,隨著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深人實施,博白縣農機推廣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23年,博白縣擁有農機13萬臺(套),農機總動力達93.5萬 kW ,全縣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 73.3% ,其中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高達 85.3%[1] 。農機推廣工作成效顯著,在全區農機化工作會議、“百萬農機鬧春耕”現場推進會等多個場合進行經驗交流。2023年,博白縣成功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2868戶農戶辦理補貼農機具3250臺(套),使用補貼資金666.47萬元,拉動農民投入購機資金約2000多萬元,同時博白縣農機部門積極開展春耕農機化服務,組織1.3萬臺農機具下田作業,舉辦農機技能培訓班5期,培訓350多人次[1]。此外,博白縣實施了水果生產機械化示范項目和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推動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然而,農機推廣工作仍面臨推廣方式單一、推廣隊伍建設滯后、推廣與需求脫節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2博白縣農機推廣工作存在的問題
2.1推廣方式單一
博白縣農機推廣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推廣方式單一、缺乏創新,限制了推廣工作的效果和覆蓋范圍。1)傳統推廣方式為主,信息化手段運用不足。博白縣農機推廣工作仍然以傳統的現場培訓和宣傳冊發放為主要方式。例如,2023年博白縣共舉辦農機技能培訓班5期,培訓350多人次,發放宣傳資料1.3萬份。然而,這種方式覆蓋面有限,難以滿足全縣13萬臺(套)農機用戶的需求[2。同時,新媒體、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推廣工作中的應用不足,導致信息傳播效率低,難以吸引年輕農戶的關注。2)缺乏體驗式和互動式推廣模式。博白縣農機推廣工作缺乏讓農戶直接參與和體驗的機會。例如,博白縣在2023年實施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生產托管)項目,雖然有27家農機服務組織參與,開展了機械化育秧0.121萬 hm2 /機械化插秧0.121萬 hm2 、機械化烘干5.86萬t的作業,但缺乏組織普通農戶參與觀摩和實際操作的環節[2]。這種方式雖然完成了作業任務,但未能充分發揮示范引導作用,使得大多數農戶仍然停留在旁觀者的角色,難以深入理解和掌握這些先進農機技術的操作要領和優勢。
2.2推廣隊伍建設滯后
博白縣農機推廣工作面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推廣隊伍建設滯后,主要表現在推廣人員數量不足和推廣人員知識更新緩慢2個方面。1)推廣人員數量不足。博白縣農機推廣人員數量嚴重不足,無法滿足全縣農機推廣工作的需求。自前,博白縣僅有30名農機推廣人員,平均每個鎮約1名推廣人員,遠低于28個鎮的實際需要[3]。這導致推廣人員工作負擔過重,難以深入基層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例如,在春耕和秋收等農忙時節,推廣人員無法及時響應農戶的技術需求,影響了農機化技術的有效推廣和應用。2)推廣人員知識更新緩慢。博白縣農機推廣人員的知識更新速度跟不上農機技術的發展速度。由于缺乏系統的培訓機會和學習資源,多數推廣人員的知識結構仍停留在較為傳統的農機技術層面。對于智能化農機設備、精準農業技術等新興領域,推廣人員往往缺乏深入了解和實際操作經驗。知識更新緩慢的狀況導致推廣人員難以滿足農戶對新型農機技術的咨詢和指導需求,制約了先進農機技術在博白縣的推廣和應用。
2.3推廣與需求脫節
博白縣農機推廣工作存在推廣與需求脫節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對農戶需求了解不足。博白縣農機推廣部門對農戶的實際需求缺乏深入全面了解,導致推廣工作效果不佳。以2023年實施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生產托管)項自為例,雖然投人800多萬元用于機械化育秧、插秧、烘干等服務,但項目設計存在明顯缺陷[4]。1)項目過于關注大規模集中連片的水稻種植區,忽視了分散種植的小農戶需求。這導致許多小農戶雖有機械化服務需求,卻因地塊分散、規模小而無法享受項目帶來的便利。2)項目未充分考慮當地農戶的種植習慣。博白縣部分農戶反映機械化插秧的行距不適合其慣用的種植模式,影響了后期田間管理效果。3)項目未能針對不同地塊條件提供差異化服務,如丘陵地區對小型多功能農機的需求未被滿足。這些問題反映出推廣部門與基層農戶之間信息溝通不暢,未能全面考慮不同規模、不同區域農戶的多樣化需求,影響了項目的整體實施效果和農戶滿意度。
2.4推廣經費嚴重不足
推廣經費嚴重不足直接影響博白縣農機推廣工作的質量和效果。1)農機化示范項目經費不足。雖然博白縣2023年在廣西富山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入209萬元建設檸檬生產機械化創新示范基地,但相比全縣的農機化需求,這樣的投入顯然不夠[5]。大多數鎮缺乏資金建設農機化示范基地,導致農戶難以直觀了解和體驗新型農機具的性能和效果。這嚴重制約了新技術的推廣。2)基層推廣站點運營經費匱乏。由于經費限制,博白縣多數基層農機推廣站點缺乏必要的辦公設備和試驗示范設施。例如,水鳴鎮作為全縣重要的水稻種植區,年種植面積超過0.2萬 hm2 ,卻沒有專門的農機展示和試驗場地[5。這導致新型農機具僅靠宣傳冊推廣,大大降低了推廣效果和農戶接受度。
3 對策建議
3.1創新推廣方式,提升推廣效果
1)加強信息化手段應用。博白縣農機推廣部門應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推廣方式。通過微信公眾號和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定期發布農機新技術、使用技巧、維護保養等實用信息,擴大信息覆蓋面。開發農機推廣APP,為農戶提供在線咨詢、技術指導、農機預約等服務,提升推廣工作的便捷性和互動性。利用虛擬現實(VirtualReality,VR)、增強現實(AugmentedReality,AR)技術制作農機操作演示視頻,讓農戶足不出戶就能學習新型農機具的操作方法。2)推行體驗式和互動式推廣模式。博白縣應改變單向的推廣方式,積極推行體驗式和互動式推廣模式。在各鎮設立農機體驗中心,配備常用農機具,讓農戶可以親自操作和體驗。組織“農機大篷車”下鄉活動,將新型農機具帶到田間地頭,開展現場演示和互動體驗。舉辦農機操作技能比賽,通過競賽形式提高農戶的參與熱情和操作技能。此外,在實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時,安排農戶參與觀摩和實操環節,使其深人了解先進農機技術的優勢,提高采納意愿。
3.2加強推廣隊伍建設,增強服務能力
1)擴充推廣人員隊伍。博白縣應加大農機推廣人員的招聘力度,逐步擴充推廣隊伍。博白縣政府應增加農機推廣崗位編制,確保每個鎮配備2~3名專職農機推廣人員。探索“縣聘鎮用”的用人機制,由縣級財政統一出資,為各鎮配備農機推廣專員。建立農機推廣志愿者制度,吸納退休農機技術人員、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骨干加入推廣隊伍,形成專兼職結合的人才隊伍。通過實施這些措施,有效緩解人員不足的問題,擴大推廣工作的覆蓋面,提升服務質量。2)加強推廣人員培訓,促進知識更新。為提高推廣人員的專業水平,博白縣應建立系統的培訓機制。制定年度培訓計劃,每年組織推廣人員參加不少于2次的集中培訓,內容涵蓋新型農機具操作、智能農業技術等前沿知識。與農業院校、農機研究所建立合作關系,定期選送推廣人員參加短期進修,學習最新農機技術。建立線上學習平臺,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鼓勵推廣人員利用碎片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建立考核激勵機制,將培訓成果與績效考核、職稱評定掛鉤,激發推廣人員學習的積極性。
3.3強化需求調研,實現精準推廣
1)建立系統化的需求調研機制。博白縣農機推廣部門應建立常態化、系統化的需求調研機制,深入了解農戶的實際需求。成立專門的農機需求調研小組,定期深入各鎮村開展實地調研,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全面收集不同規模、不同區域農戶的農機需求信息。利用大數據技術,整合農業部門、統計部門的相關數據,建立農戶農機需求數據庫,實現需求信息的動態更新。與鄉鎮干部、村民委員會建立聯絡機制,及時掌握基層農機需求變化。2)實施差異化、精準化推廣策略。基于全面的需求調研,博白縣應制訂并實施差異化、精準化的農機推廣策略。針對不同規模的農戶,提供相應的農機服務方案。例如,為小農戶提供小型多功能農機租賃服務,為規模化種植戶推薦大型先進農機。根據不同地區的地形特點和種植結構,推廣適宜的農機具。例如,在丘陵地區重點推廣山地農機,在平原地區推廣大型農機。充分尊重當地農戶的種植習慣,在推廣新技術時注重與傳統耕作方式的銜接。此外,建立農機推廣項目的反饋機制,及時收集農戶使用反饋,不斷優化推廣內容和方式。
3.4增加經費投入,完善推廣基礎設施
1)多渠道籌集推廣經費。博白縣應積極拓寬農機推廣經費的籌集渠道,確保資金充足。建議博白縣政府將農機推廣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設立專項資金,逐年增加投入。積極爭取上級農機部門的項目資金支持,如申報農業農村部的農機推廣項目。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模式,吸引農機企業、農業龍頭企業參與農機化示范基地建設,共同投資運營。鼓勵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機推廣工作,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調動社會資源。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有效緩解經費不足的問題,為農機推廣工作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2)合理分配資金,完善基層推廣設施。在保證經費來源的基礎上,博白縣應科學合理地分配和使用推廣資金,重點完善基層推廣設施。在各鎮建立農機化示范基地,配備常見農機具和智能農業設備,為農戶提供直觀的體驗和學習機會。改善基層農機推廣站點的硬件條件,配置必要的辦公設備、檢測儀器、培訓設施。在重點鄉鎮建立農機展示和試驗場地,如在水鳴鎮等水稻主產區設立水稻機械化示范中心。此外,建立縣級農機化信息服務平臺,整合各類農機信息資源,為基層推廣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信息支持。
4結語
博白縣農機推廣工作雖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臨諸多挑戰,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創新推廣方式、加強隊伍建設、強化需求調研、增加經費投入等對策,可有效提升農機推廣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地方政府和農機部門應攜手合作,加快推進信息化平臺建設,廣泛應用現代傳播技術,以擴大推廣工作的覆蓋面。同時,加強農機推廣人員的培養和考核,建立科學的需求評估體系,并開展多方位的資金籌措,以持續改善推廣工作的基礎條件,為博白縣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盧海寶,趙華.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產業發展路徑研究:以廣西博白縣楊梅產業為例[J].山東農機化,2024(4):32-34.
[2] 朱宏蘭,寧加和,胡瑩瑩.博白縣農業品牌發展現狀及發展策略[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4(5):52-54.
[3] 陳穩.探索現代農業中農機化新技術推廣應用的新思路[J].當代農機,2024(9):31-32.
[4] 李志穎.農機化信息在農機推廣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當代農機,2024(7):37.
[5] 郜倩.農機化與設施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探討[J]河北農機,2024(9):46-48.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