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512.1;S4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4.068
龍里縣作為貴州省黔南州重要的黃瓜生產基地,自然條件對黃瓜生長影響較大。龍里縣中部及南部地區的熱量和水分條件有利于黃瓜生長,其他地區由于溫度過低或降水量偏少,不太適合黃瓜生長。此外,在龍里縣黃瓜生產中,可能遭遇倒春寒、干旱等不利氣象因素,需要合理采取預防措施。因此,分析龍里縣影響黃瓜生長的主要氣象災害類型及特征,并提出針對性的防御對策,對保障黃瓜產量,促進龍里縣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龍里縣概況
龍里縣位于貴州省中部,黔南州西北部,地處東經 106°45′18′′~107°15′01′′ 、北緯 26°10′19′′~ 26°49′33′′ ,總面積 1 521km2 ,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中部隆起,海拔 770~1775m 。境內丘陵、低山、中山與河谷相間分布,地形復雜,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溫適中,年平均氣溫 14.8dC ,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 1100mm ,主要集中在夏季,無霜期在280d以上,年日照時間約 1160h? 。龍里縣區位優越,光照充足,降水適中,有利于發展農業尤其是蔬菜等經濟作物種植。復雜多變的氣候條件,也給龍里縣農業生產帶來了諸多挑戰,需要高度重視防范常見氣象災害。
2龍里縣黃瓜種植情況
近年來,龍里縣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黃瓜已成為當地主要經濟作物。2024年,龍里縣黃瓜種植面積達213.33hm2 ,主要品種為德潤A10,以大棚栽培為主。龍里縣黃瓜種植主要集中在灣灘河鎮現代生態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園區利用現代化技術如大棚栽培、水肥一體化灌溉等,實現了黃瓜高產高效。大棚黃瓜一般于5月初開始上市,11月底結束采收,生育期約6個月,單株產量在 7.5kg 左右,每 667m2 產量高達 15t ,每667m2 產值在3萬元以上。龍里縣重點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其中龍里圣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典型代表。該公司2024年大棚黃瓜種植面積達 80hm2 ,產值達4000萬元,充分展現了龍里縣黃瓜產業的發展活力??傮w來看,龍里縣將發展設施農業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舉措,黃瓜產業正朝著標準化、規?;?、智能化方向穩步發展。
3龍里縣黃瓜種植主要氣象災害分析
3.1低溫冷害
龍里縣春季氣溫回升較慢,3一4月倒春寒現象時有發生,給黃瓜生長帶來嚴重威脅。根據氣象數據分析,龍里縣3一4月發生倒春寒的頻率約為 30% ,尤其在東北部和中北部山地,倒春寒影響更為嚴重。倒春寒期間,日平均氣溫低于 10% ,持續3d及以上,極端情況下還可能出現 0°C 以下的低溫,造成黃瓜植株凍害[1]。
低溫環境下,黃瓜代謝活動減弱,細胞膜系統遭到損傷,光合作用幾乎停止,生理生化過程受到抑制。溫度低于 10% 時,黃瓜生長就會明顯延緩;溫度低于 5°C 時,黃瓜植株會發生不同程度損傷;溫度 0°C 以下黃瓜植株會出現凍害,造成植株組織壞死。一旦遭受嚴重凍害,將極大影響黃瓜后期產量和品質。
3.2 高溫干旱
龍里縣6一8月為高溫季節,歷史數據顯示,該時段日最高氣溫可在 35°C 以上,極端情況下還可能出現 40°C 以上的高溫天氣。持續高溫會抑制黃瓜生長,影響其光合作用。當溫度超過 35°C 時,黃瓜光合作用將明顯減弱;溫度 40% 以上會導致黃瓜植株葉綠素破壞,細胞出現不可逆變性。高溫還會加快黃瓜蒸騰作用,導致植株很快出現干旱脆萎,嚴重時落葉干枯[2]。另外,龍里縣夏季容易出現旱情,土壤可利用水分缺乏。缺水會直接影響黃瓜營養物質吸收和代謝,使植株生長遲緩、發育不良,導致黃瓜產量和品質大幅下降。
3.3 暴雨洪澇
龍里縣暴雨主要集中在5一9月,其中6月暴雨發生頻率最高,正值黃瓜生長關鍵期。據統計,龍里縣年平均暴雨日數為8.6d,日最大降雨量可達 118.2mm 。遇到這種強降水天氣,地表徑流量迅速增大,易導致農田積水、內澇或引發山洪地質災害。田間積水嚴重會造成黃瓜植株根系缺氧、營養缺乏,葉片出現黃萎、枯焦,影響光合作用,導致植株徒長、黃瓜產量和品質下降。同時,過濕環境容易誘發黃瓜疫病、立枯病等病害發生。一旦暴雨持續,農田長期處于積水狀態,將導致黃瓜成活率和產量下降。
3.4冰雹
龍里縣3一5月為冰雹多發期,且近年出現的冰雹天氣次數有增加趨勢。一旦發生冰雹災害,會導致黃瓜葉片、莖稈和果實嚴重受損,黃瓜葉片和嫩莖被冰雹擊中會出現撕裂、脫落,影響光合作用和養分運輸,果實表面也會留下明顯傷痕,嚴重時還可能穿透果皮,造成果實腐爛變質。一旦連續多日遭受冰雹襲擊,將使整個黃瓜大棚受創,黃瓜產量和品質大幅下降。除直接撞擊外,冰雹災害過后也會導致棚內溫度驟降,溫差過大容易引發黃瓜植株焦萎、生理代謝異常等問題,而持續低溫還會抑制黃瓜植株生長發育,延緩黃瓜上市期。
3.5 大風
龍里縣地處低丘陵區和盆地之間,地形開闊平坦,加之臨近貴州高原,大風災害發生概率較高,主要集中在8一9月,平均風力可在6級以上。強風天氣會直接損傷黃瓜植株,大風會造成黃瓜植株晃動、扭曲、挫傷,甚至整株連根拔起,黃瓜葉片和嫩莖容易被吹斷。大風還會加劇黃瓜植株水分蒸騰散失,引起黃瓜植株脫水干枯。此外,大風會助長病蟲害傳播擴散。大風也會直接破壞黃瓜生長設施。強風易刮起地面塵土、枯枝雜物,撞擊大棚玻璃或膜面,造成大棚玻璃或膜面開裂破損。更為嚴重的是,8級以上大風可能會直接刮塌大棚棚架,造成大棚全面損毀。除了棚面、骨架的直接損壞,大風也會帶來溫濕度紊亂。一旦大棚膜被吹破,將導致內部溫度劇降,蒸騰作用加強,棚內濕度下降,加劇黃瓜脫水。
4龍里縣黃瓜種植主要氣象災害應對策略
4.1低溫冷害災害應對策略
龍里縣在黃瓜種植過程中,應及時掌握天氣預警信息,一旦出現低溫天氣,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在大棚栽培區域,通過在大棚內外采取保溫覆蓋、增加熱源供暖等措施,確保棚內溫度維持在 15°C 以上。在露地栽培區域,可通過鋪設地膜增溫或采用小拱棚覆蓋等方式進行保溫。同時,根據低溫程度靈活調整棚室通風量[3]。當外界溫度較低時,應減小通風量以避免能量流失;一旦內外溫差超過 8°C ,則需要加大通風量,防止棚內濕度過高導致病害發生。對于嚴重低溫,還可采用輔助加熱設備如熱風機、生物質鍋爐等,既可提供熱源,又可增加二氧化碳濃度,有利于黃瓜生長。黃瓜播種、移栽時也應注意避開低溫期。龍里縣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宜適當推遲移栽期。在氣溫回升在18°C 以上的晴好天氣較為適宜進行移栽。對于已移栽的黃瓜幼苗,遇冷空氣活動時可澆水灌灌溉,增強植株抗寒能力。
4.2高溫干旱災害應對策略
龍里縣在黃瓜種植過程中,對于日最高氣溫可能超過 35°C 的高溫天氣,要采取遮陰、噴霧、通風降溫等措施。棚室內可安裝遮陽網或遮陽板,控制光照強度;噴霧降溫時,以早晚溫度較低的時段為宜,中午高溫時段避免噴霧,以防止灼傷;加大通風換氣力度,利用風機強制換氣,但也要注意避免通風過度導致水分流失。同時,加強灌溉管理,補給黃瓜所需水分。龍里縣黃瓜生長期內最大可利用田間持水量為 120mm ,一旦土壤可利用持水量降為 50% 以下時,應及時澆水補給。除傳統的溝灌外,也可采用滴灌、微噴灌等節水灌溉新技術。遇到 37°C 以上的高溫天氣,需要采取遮陽、局部通風等應急防護措施,避免高溫對黃瓜的直接傷害[4]。對于老齡大棚和草棚,可臨時用塑料薄膜、遮陽網等進行遮陽避光,并在高溫時段適當關閉棚口,減少熱量流入,確保棚內溫度在 35°C 以下。
4.3暴雨洪澇災害應對策略
龍里縣黃瓜適宜種植在海拔低的緩坡地帶,需要避開低洼易積水地區。黃瓜種植環節要注意選擇高壟做畦,增加地面高度,一般將地面拾高 20~30cm 即可有效避免短時間內積水。對于平地種植區,應注意打造排水溝渠,尤其是中間要設置主排水溝,兩旁為高壟區。主排水溝深度控制在 40cm 左右,寬度至少60cm ,以確保排水暢通。在日常管理中,定期檢查和疏通排水系統,確保其始終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同時,密切關注天氣預警,一旦出現暴雨預警信號,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可采取臨時加高地壟、架空作物等舉措,盡量避免黃瓜植株和果實長期浸泡在水中。對于已出現的積水災情,應立即組織人力、機具搶排內澇,控制積水時間在 24h 以內。
4.4冰雹災害應對策略
龍里縣在黃瓜種植過程中,當天氣預報出現冰雹概率較大時,要提前做好防御準備。在防護方面,可利用遮陽網、防凍布等設施,盡量減少冰雹對黃瓜植株和果實的直接撞擊。采用雙層遮陽網可將冰雹沖擊力減弱 40% 以上。對于中小型冰雹,遮陽網的防護效果較為理想。但若出現特大冰雹(直徑超過 30mm ),遮陽網的防護力度可能不足,需要結合其他措施進行防護。同時,可在黃瓜棚面灌注約 10mm 厚水層,這樣在低溫條件下會形成保護性冰層,有效緩沖冰雹撞擊[5]。但需要注意不能過量灌水,以免造成積水漬澇。對已遭受冰雹襲擊的黃瓜植株,要及時修剪受傷部位,防止病菌人侵,并注意保溫保濕,適當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幫助傷株恢復生長。對于表面有明顯冰雹傷痕的黃瓜果實,及時進行采收加工利用,避免田間損耗繼續擴大。
4.5 大風災害應對策略
龍里縣大風強度為6級左右,在黃瓜種植過程中,為應對大風災害,新建大棚時鋼架結構至少需要抗6級風,膜材質量需要達到抗沖擊要求。對于已有設施,要及時檢修維護,用牢固支架加固棚架,老化膜體需要及時更換。合理調控棚室內部環境,遇8級以上大風或揚沙天氣,應及時關閉棚內通風口,防止強風和沙塵進入。同時,在大風過后及時補給保溫被、遮陽網等,維持恒溫恒濕。大棚周邊應設置 1~2m 高的綠籬或固沙網,阻隔沙塵和部分風力。還可在大棚前沿高處布設攔風林,借助植被起到隔離和減風作用。此外,做好黃瓜的固植培養,大風來臨前,增加埋扎和捆綁頻次,確保植株穩固。黃瓜開花坐果期,及時去除徒長葉蔓,減輕風力負荷。加強施肥、灌溉,促進黃瓜植株根系發達生長,提高植株抗風性。為進一步增強大風災害應對能力,建議制定完善的應急預案,定期組織農戶進行防風演練,提高其防災意識和應對技能。鼓勵農戶購買農業保險,分散風險[。加強與周邊種植戶的合作,共同建立防風帶,形成區域性防護網絡,增強整體抗風能力。
5 結語
氣象災害是影響龍里縣黃瓜生產的重要因素。龍里縣應增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完善防災應急機制。同時,針對不同氣象災害制訂具體防御措施,如設置防護裝置、調控環境條件等,從而最大限度減少氣象災害帶來的損失。此外,龍里縣應重視完善農業保險制度,為黃瓜種植戶提供風險保障,維護其收益,確保當地黃瓜產業良性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鄒純麗.設施農業冷涼蔬菜全生育期氣象災害指標及防御對策[J].種子科技,2023,41(17):99-102.
[2] 王斌,袁曉,蔣園園,等.采后黃瓜冷害及耐冷性調控研究進展[J].江蘇農業學報,2023,39(2):596-608.
[3] 盧曉婷,殷菲朧,劉純友,等.黃瓜果實冷害的發生機制與控制技術研究進展[J].江蘇農業科學,2022,50(23):9-17.
[4] 蘇蔬.雨澇災害后黃瓜生產管理措施[J].農家致富,2022(14):26-27.
[5] 蘇利軍.呼和浩特日光溫室黃瓜氣象服務技術指標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2(6):96-98.
[6] 陳思寧,趙艷霞,任義方,等.基于日光溫室黃瓜低溫冷害風險的天氣指數保險設計[J].中國農業氣象,2025,46(1):14-22.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