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3.21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4.060
安遠縣位于江西省南部、贛州市東南部,地處贛江上游和東江源頭,總面積 2 350km2 ;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 18.79C ,年降水量1600~1800mm ,無霜期 282d 作為我國重點農產品生產基地,安遠縣農業基礎雄厚,是我國重點農產品出口創匯大縣,也是我國第一個無公害臍橙生產示范基地縣。2023年,安遠縣農業總產值達38.12億元,糧食總產量10.9萬t,柑橘類產值3.2億元。近年來,安遠縣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研究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該縣農業經濟的影響,并提出相應建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安遠縣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
安遠縣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將其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關鍵舉措。近年來,該縣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理念,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截至2024年5月,安遠縣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 2 333.33hm2 ,涉及田塊整治、灌溉與排水、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田間生產條件得到根本改善。項目建設采取政府主導、因地制宜的模式,既有鄉鎮統籌推進的,也有分散實施的,注重與當地實際相結合。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安遠縣實現了田塊整治規范化、灌溉排水系統化、交通路網暢通化,為農業機械化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有力提升了耕地質量和糧食產能,為現代高效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 高標準農田建設對安遠縣農業經濟的影響
2.1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夯實發展基礎保障
安遠縣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了農業生產能力,為農業經濟發展夯實了基礎。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田生產條件,提高土地養分含量,解決旱澇等自然災害影響,從根本上增強了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的產能[。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了農業機械化進程,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田間道路、灌溉渠系等配套設施的完善,為農業機械化作業創造了有利條件,提高了作業效率。高標準農田建設使安遠縣耕地質量平均提高0.5個等別, 667m2 糧食產能增加50kg 以上,為夯實農業生產基礎、實現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了堅實保障。
2.2優化產業結構布局,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安遠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創造了有利條件。質高效的農田為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提供了基礎保障。安遠縣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合理布局柑橘、臍橙等優勢產業園區,形成了規模化、集約化的現代農業格局。安遠縣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善了農業投資環境,吸引了更多社會資本和新型經營主體進人農業領域,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同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引入為農業生產方式、經營模式的轉變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了農業產業模式的創新。
2.3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安遠縣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直接帶動農民收入水平的提升,進而拉動鄉村經濟的整體發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利于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增加農產品供給,為農民創收創造基礎條件。優質高效的農田為發展高附加值農產品提供了有力保障,使農民可以從事高價值農業項目,獲得更多收益。農民收人水平的提高,必然帶動農村消費需求的增長,拉動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等產業發展。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也將持續完善,有利于延長農業產業鏈條,不斷夯實鄉村經濟發展基礎。
3安遠縣高標準農田建設存在的問題
3.1監管體系有待完善
安遠縣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完善監管體系。針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安遠縣尚缺乏統一的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各鄉鎮之間在建設標準、實施程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不利于監管工作的開展[2]。現有的監管機制過于注重事前審批和過程監管,忽視了事后評估和長效監管,導致部分工程在建設質量和運行維護方面存在不足。此外,由于缺乏科學的監管制度和明確的質量標準,安遠縣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驗收工作較為滯后和粗放,易流于形式。工程建設過程中也存在多頭監管、責任分散的現象,造成監管工作銜接不暢。
3.2 建后管護不足
安遠縣在高標準農田建設后期的管護工作上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1)由于長期缺乏完善的管護制度和明確的責任主體,部分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長期無人維護、管理,設施陸續出現各種問題卻無人問津。例如,有的田間道路坑洼不平、渠系淤積嚴重、防護林帶荒蕪等,嚴重影響高標準農田的正常使用。2)安遠縣對已建高標準農田的巡查維修工作投入不足,存在重建設、輕管護的現象。雖然政府出臺了一些農田管護的指導意見,但在執行層面缺乏有力的監督檢查機制,加之基層農技人員精力有限,使高標準農田的日常養護工作流于形式。一些農田水利設施、生產配套設施等在使用年限內就出現失修、失靈的狀況,嚴重影響高標準農田效用的發揮,造成了資源浪費。
3.3融資渠道單一
目前,安遠縣高標準農田建設主要依賴財政資金投入,缺乏其他有效融資渠道。受區位條件和信用評級等因素限制,安遠縣難以吸引大型金融機構人駐,獲取商業貸款的機會較少。高標準農田建設涉及的投資主體以地方政府為主,缺乏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參與,導致融資渠道狹窄[3]。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資大、回報周期長、風險較高等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資本的參與意愿。目前,安遠縣針對高標準農田建設仍未建立起有效的社會資本運作機制,難以吸引更多社會資本的參與。再加上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有限,自身財力亦較為薄弱,導致安遠縣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缺口較大,嚴重影響了高標準農田的建設規模和進度。
3.4專業人才匱乏
專業人才匱乏是制約安遠縣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又一大短板。1)安遠縣高標準農田建設涉及農藝、水利、機械、信息等多個專業領域,但目前從事這些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短缺。很多基層農技人員專業背景單一,綜合素質有待提高,難以滿足現代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需求。2)由于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有限,高素質農業人才流失嚴重。大量高校畢業生和優秀農技人員紛紛外流發達地區謀職,造成安遠縣出現“人才荒”現象。再加上工作環境條件欠佳、職業發展空間狹窄等,使安遠縣難以吸引和留住優秀農業人才。3)安遠縣長期忽視高標準農田建設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除了常規的農技培訓,缺乏系統性、前瞻性的人才培養規劃,無法滿足不斷更新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需求。
4加強安遠縣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對策
4.1建立健全監管體系,強化質量監督管理
健全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監管體系,是確保工程質量、發揮預期效益的關鍵所在。安遠縣應在現有基礎上,統籌謀劃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總體規劃,制定統一的建設標準和實施細則,為監管工作的開展提供制度依據。同時,建立完整的監管流程,覆蓋項目立項、工程實施、驗收評估等全生命周期,避免出現監管漏洞[4。科學設置監管職責,明確分工負責,確保各監管環節的有效銜接。安遠縣還需創新監管方式,注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遙感監測、無人機巡查等,提高監管的精準性、全面性。建立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管數據平臺,實現監管信息的共享和動態管理。建立合理的獎懲機制,對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優良的單位予以表彰,對違規違紀行為則嚴懲不貸,有效增強參建各方的質量意識和責任心。
4.2加大農田管護力度,提升長效管理水平
高標準農田持續發揮效益,離不開專業化、制度化的長期管護。安遠縣應高度重視并加大農田管護力度,將視角從建設前移至建設后的運行維護階段,真正實現高標準農田資源的持續利用。完善農田管護的制度體系,明確政府、村集體、農戶等主體的管護責任,建立健全農田巡查、維修養護等具體工作機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保障農田管護經費的持續供給,切實解決多年來資金短缺的困境。同時,發揮村級組織和農戶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參與高標準農田的日常管護工作。可采取開展培訓、設立獎懲制度等措施,增強農戶的管護意識和能力,確保他們主動養護好高標準農田。同時,要積極探索社會化的新型管護模式,培育專業化的農田管護服務組織,實現農田管護社會化運作。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運用遙感監測、視頻巡查等手段,實現對高標準農田的動態監管。建立科學的數據庫,掌握各類農田設施的使用情況,對存在問題的區域啟動維修機制,確保高標準農田長期穩定、高效運行。
4.3創新投融資模式,實現多元化資金保障
資金投入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保障,因此安遠縣需要積極創新投融資模式,拓寬融資渠道,實現資金來源多元化。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整合涉農資金,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同時,主動對接省市級相關專項基金,多渠道獲取上級轉移支付資金。大力吸引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等多種模式,吸引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投資建設。可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開發一批高效農業綜合體項目,通過土地經營權人股等形式,引人社會資本。立足當地特色農業資源,發行相關農業投資基金,撬動社會資金投向高標準農田建設[5]。此外,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增加信貸投放。發展農村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訂單農業貸款等,為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主體提供資金支持。多措并舉,多方位拓寬融資渠道,將有助于改善目前安遠縣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不足的困境,為項目建設提供可靠資金保障。
4.4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提高技術服務水平
專業人才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支撐,因此安遠縣需要高度重視農業人才隊伍建設,真正將之作為一項戰略性、基礎性工程來抓實、抓好。立足當地實際,制訂科學的人才培養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切實加大培訓力度。可遴選一批有發展潛力的年輕農民,通過委托高校或科研院所,開展針對性的系統培訓,著力培養一批高素質農業人才。加大在職人員的再教育力度,組織定期輪訓,不斷提升現有農技人員的專業水平。注重引育并舉,加大高層次農業人才的引進力度。可采取項目合作、委托服務等柔性引進方式,打造產學研相結合的協同創新平臺,吸引優秀人才競相加盟。同時,完善薪酬激勵和職業發展通道,為人才隊伍的穩定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積極為農業人才提供實習實訓崗位,培養一批掌握理論知識且實踐經驗豐富的復合型農業人才。安遠縣還應提高農業科技服務的專業化、精準化水平,為基層農技人員“送教下鄉”搭建更多渠道。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輻射帶動作用,鼓勵其與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加強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只有持續加強人才培養和技術服務,才能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撐。
5結語
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對于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確保農糧供應鏈穩定、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安遠縣應當建立健全監管體系,強化全過程質量監管;加大農田管護力度,提升長效管理水平;創新投融資模式,實現多元化資金保障;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優化農業技術服務。通過完善相關制度機制、加大投入力度、發揮主體作用、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等,不斷夯實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制度基礎和物質條件,從而真正做到質量過硬、效益持久。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的提升,必將為實現鄉村振興、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力量,助力安遠縣農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聶文喜,于海.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J].河南農業,2024(13):70-71.
[2] 劉錦繡.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4.
[3] 王樂學.農村基層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探析[J]河南農業,2024(10):63-65.
[4] 車玉云.探究吉林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政策對農業綠色發展的影響[J].山西農經,2023(20):169-171.
[5] 饒俊祥.農業經濟背景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現狀與思考[J].黑龍江糧食,2023(10):54-56.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