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4.023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及城市居民對高品質生活環境的需求不斷提升,城市園林綠化在提升生態效益、改善城市面貌、增強居民幸福感方面的作用愈發突出[1]。然而,隨著氣候變化、病蟲害頻發及土地資源緊張等問題的出現,山東省青島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急需采取創新性、科學化的管理策略,以更高標準、更有效的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園林綠化水平,為建設“美麗青島”提供堅實保障。
1青島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的重要性
1.1 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青島市的園林綠化體系以其多樣化的生態功能構建了城市的自然基底,涵蓋市區與郊區的山脈、濕地、河流沿岸的分布格局,這種“綠肺”式布局既是一種自然饋贈,也承載了生態修復與環境優化的重大使命。在空氣凈化方面,豐富的植被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同時對 PM2.5 等污染顆粒具有吸附作用,為居民提供清新的空氣;在涵養水源方面,城市園林綠地可以調節雨水徑流,從而削減城市內澇風險,為地下水補給提供了可能。園林綠地還阻止了熱島效應加劇,穩定了小氣候。此外,青島市園林綠地為城市中的重要生物提供了棲息地,有效提升了城市生態多樣性[2。優質的生態系統不僅為市民提供了更健康的生活環境,還提升了青島市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生態城市形象。
1.2彰顯歷史文化與城市品牌價值
青島市的園林綠化不僅是生態意義的延伸,還是歷史文化傳承與城市品牌塑造的重要媒介。獨具風格的八大關地區被譽為“萬國建筑博覽會”,這些綠意盎然的建筑周邊景觀承載著近代歷史的印記,并以精心設計的綠化布局體現出青島市文化的包容與開放。與此同時,中山公園、百花苑及森林公園等園林,不僅是現代市民休閑的場所,還是城市記憶的載體。加強青島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是對青島市歷史文化的敬畏,也高度彰顯了青島市的獨特氣質,為青島市吸引外界自光打開了一個重要窗口,使青島市在全國乃至國際范圍內擁有獨樹一幟的品牌價值。
1.3提升市民生活質量與幸福感
園林綠化作為城市功能的“軟實力”,已深刻融入青島市市民的日常生活。青島市每一處精心設計與維護的園林綠地都在默默滿足市民的多樣化需求,為市民提供了健身、娛樂與放松的空間,營造了親近自然的環境,緩解了現代城市生活的壓力。從另一個角度看,精細的園林綠化管理直接反映在園林景觀觀賞性與功能性的提升上,而這種提升反過來作用于市民的心理感受,成為他們幸福感與歸屬感的重要來源。而在生態系統服務之外,園林綠化對鄰里關系、社會互動的正向推動也不容忽視。例如,廣場、公園等綠地的開放式設計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使城市更具溫度。因此,加強青島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不僅是提升市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還是宜居城市建設的基礎工作。
2青島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存在的問題
2.1綠地布局結構待優化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青島市園林綠地布局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愈加重要。在快速發展的城市建設中,青島市園林綠地面積雖有所增加,但布局上未能完全適應不同區域的特點和需求,導致綠地資源利用不均衡,難以最大化發揮生態和景觀價值[3。尤其在一些人口密集的老城區,綠地空間受限,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進行優化布局,已經成為青島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急需解決的問題。
2.2智能化管理技術應用不足
由于園林綠化智能化管理技術應用前期投人成本較高,同時需要培訓專崗人員,青島市在這一領域的投入力度相對較小,當前園林綠化養護管理仍以傳統的人工管理方式為主,智能化管理技術尚未得到廣泛應用。盡管智能灌溉、無人機巡查等技術在青島市部分區域有所試點,但整體覆蓋面較小,系統的智能管理體系尚未形成,無法充分發揮智能化管理技術在園林綠化養護管理中的作用,制約了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效率的提升。
2.3 植物景觀效果欠佳
青島市的園林綠化雖具有一定的規模,但在植物種類多樣性和四季景觀變化方面仍存在不足。部分綠地以常綠植物為主,春夏兩季景觀較為豐富,但秋冬季節景觀效果相對遜色,難以展現四季變化的美感。由于植物品種選擇的局限性,不同區域植物景觀效果未能充分展現,難以滿足市民對植物景觀效果的更高需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島市園林綠化的整體吸引力。
2.4病蟲害防治體系缺乏系統性
青島市園林綠化植物面臨著季節性病蟲害的威脅,但現有的病蟲害防治體系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病蟲害防治手段多以單一的化學方法為主,防治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對環境和植物本身造成不利影響[4]。再加上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等因素,園林綠化植物的抗逆性有所下降,使得病蟲害問題反復出現,影響園林綠化植物的健康生長,使養護管理成本和難度增加。
3對策
3.1優化綠地結構布局
青島市園林綠地布局規劃應充分結合當地獨特的地形和人文特點,實現綠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在市區,考慮到青島市人口密集、土地資源有限的現狀,合理布局園林綠地顯得尤為重要。青島市應進一步優化現有園林綠地布局,以便在保持傳統風貌的同時滿足現代城市發展的需求。在具體布局上,建議沿主干道和社區周邊靈活設置一些小型綠地、垂直綠化、屋頂花園等綠化區域,驅動“微型綠肺”效應,使居民在步行范圍內便能享受綠地資源,提升城市綠化的滲透率。此外,優化園林綠化布局需要重視綠地與建筑之間的協調性,例如,借鑒現代生態城市的設計理念,提升綠地與公共空間的可達性,增設綠道、步道等將散落的綠地有效串聯,打造貫穿城區的“綠色網絡”,進而改善空氣,緩解熱島效應。
在郊區,青島市應充分利用山脈丘陵和沿海濕地的自然地理條件,逐步形成規模化的城市綠帶和綠色走廊,將生態保護與園林綠化有機融合。例如,在嶗山等區域,可推動更大面積的植被種植和恢復工作,營造“綠色屏障”,以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構建多層次的生態保護帶。同時,郊區的綠地布局應突出“原生態”特征,避免過度人工干預,以豐富的植物種群和自然景觀為特色,在保護生態系統完整性的同時,增強對市民和游客的吸引力。結合青島市的濱海優勢,可以在沿海地帶建設濕地公園、生態修復區,既保護了脆弱的沿海生態系統,又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親近自然的場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建議政府引導各方資源參與郊區園林綠化建設,建立多層級的管理和資金支持體系,確保綠地布局規劃的順利推進。
3.2引入智能化管理技術
青島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要想跟上現代城市發展的步伐,必須充分引入智能化管理技術,將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升級為精細化、數據化的智能管理模式。例如,在園林綠化灌溉方面,青島市可以引入智能灌溉技術,根據氣象數據、土壤濕度等實時信息調整灌溉頻率和水量,避免浪費水資源,尤其是在降水量波動較大的季節,智能灌溉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節約水資源并促進植物健康生長[5]。同時,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青島市可以在多年的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數據基礎上總結出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下園林綠化養護管理規律,進一步優化養護管理措施。此外,青島市應分階段進行智能化管理設備的引入和調試,為管理人員提供必要的操作培訓,使其掌握數據分析和系統維護技能,確保智能化管理技術真正落地。
3.3增強植物景觀觀賞性
青島市園林綠化植物景觀效果要想達到預期效果,需要在植物選擇和種植策略上進行精心設計,以多層次植物搭配策略來豐富視覺體驗,并為植物景觀注人生命力。1)在八大關、中山公園等歷史文化濃厚的區域,可以引入四季各異的觀花植物和色葉樹種,如春季的櫻花、迎春花,夏季的紫薇、木槿,秋季的銀杏、紅楓,冬季的蠟梅等,搭配高低錯落的草本和灌木,營造出層次分明的景觀效果,為游客和市民提供更豐富的季節觀賞體驗。2)嶗山、森林公園等生態保護區域則可以借助常綠喬木、落葉喬木和地被植物的多層次組合,構建“上層喬木、中層灌木、下層地被”的復合植物群落。這種種植模式能夠增加植物景觀四季視覺變化,增強植物景觀的觀賞性[。在實際操作中,建議根據青島市的氣候特點,優先選用適應當地氣候的鄉土植物,并科學規劃植物的分布密度,使其能在不同生長季節各具風采。為確保多層次植物種植策略的順利實施,政府部門還可以聯合植物學專家和園藝師制訂細化的植物配置方案,分期推進植物品種的引入和更替,以多層次種植策略來滿足市民對四季景觀的審美需求,提升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形成穩定的生態屏障,為青島市打造出獨特的“綠色名片”。
3.4 加強病蟲害防治
為了提高園林綠化質量,青島市應針對園林綠化植物病蟲害建立一套科學、系統的綜合防治體系。1)物理防治手段應作為基礎,在春季和夏季園林綠化植物病蟲害高發時期,可以采用剪除蟲害枝葉、設置誘捕器等物理措施減少害蟲種群數量。2)生物防治是一種綠色環保的病蟲害防治手段,可在園林中引入寄生蜂、瓢蟲等天敵昆蟲,不僅能控制害蟲數量,還能降低化學藥物的使用頻率,對生態環境的干擾較小。3)青島市還可以逐步引入和培育更具抗逆性的植物品種,增強植物自身的抗性,從根源上減少病蟲害發生的概率。4)化學防治作為必要時的補充手段,應當遵循科學、適度的原則,在藥劑使用上要選用低毒、可降解的環保型藥劑,盡量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按需施用,避免盲目使用藥劑導致環境污染和植物抵抗力下降。5)結合無人機巡查、實時監測等技術手段,進行定期巡檢,及時發現潛在的病蟲害風險。例如,無人機搭載高清攝像頭或多光譜相機,可以快速覆蓋園林綠地的每個角落,精確捕捉植物的生長狀態和病蟲害分布情況,極大降低人工巡查的成本和疏漏;結合地理信息系統,園林綠化植物病蟲害發生情況可實現數據化記錄和可視化展示,使管理人員能夠對病蟲害的發生、擴散和變化情況了如指掌,從而制訂精準的防治策略。6)定期組織培訓、考核,提升管理人員的園林綠化植物病蟲害防治水平,確保各項防治手段得當、到位。總而言之,建立一套系統、靈活且環保的病蟲害綜合防治體系,能夠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風險,提高園林綠化植物的整體抗逆性,實現青島市園林綠化可持續發展。
4結語
青島市作為我國重要的濱海城市,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文化底蘊賦予了園林綠化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未來的城市發展中,青島市應以提升生態效益、文化價值和市民生活質量為核心,創新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方法,提升城市的綜合魅力。青島市依托科學規劃建設和智能化管理園林景觀,必將成為更加宜居的“生態綠城”,并為國內其他城市提供寶貴的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經驗。
參考文獻:
[1] 陳昌菊.淺談城市動物園園林植物養護管理:以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為例[J].現代園藝,2021,44(22):189-190.
[2] 張麗麗,郝培堯,董麗,等.基于自生植物的城市公園草本層養護管理優化策略:以北京市西城區為例[J].風景園林,2024,31(6):46-54.
[3] 方煜.現階段我國城市公園建設與管理養護研究:以福山郊野公園項目為例[J].房地產世界,2023(11):154-156.
[4] 劉文思.淺談城市園林樹木栽植與養護管理:以遼寧省阜新市為例[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3(1):151-153.
[5] 曹丹萍.城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以大興區為例[J].農業與技術,2021,41(23):114-116.
[6] 張斌.城市園林養護管理的重要性及策略[J].四川建材,2024,50(7):202-203.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