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12 文獻標志碼:C DOI: 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4.006
草地作為一種具有極高生產潛力的土地利用類型,能夠為家養和野生動物提供飼草資源。草地主要以草本植物為建群種,木本植物較少,土壤較為肥沃,是耕地、林地等土地利用類型的重要后備資源[1-6]。甘肅省子午嶺林業管理局華池分局白馬林場地處毛烏素沙地南緣,位于子午嶺林緣區,氣候干旱,森林植被有限,草地成為其面積最大的土地利用類型。摸清白馬林場草地資源現狀,探索草地修復技術措施,對于推進白馬林場生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能夠為周邊干旱區域植被恢復提供參考。
河北楊及旱柳等,灌木樹種有沙棘、叉子圓柏、小葉錦雞兒、白刺花及柳葉鼠李等,草本植物有披針耋草、針茅、野艾蒿、羊草、冰草、車前、狗尾草及豬毛蒿等。
2 研究方法
對2023年華池縣草原樣地調查數據和2022年華池林管分局林草濕荒普查結果進行整理、匯總,從草地分布、草地起源、草地類型、草地功能類別、草地利用方式及利用強度等方面對白馬林場草地資源現狀進行分析。
1 研究區概況
白馬林場位于慶陽市華池縣西北部的白馬鄉境內,屬西北干旱區、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年均降水量 390mm 。白馬林場總經營面積 6 747.13hm2 ,其中林地面積 1 370.13hm2 、非林地面積 5377.00hm2 森林覆蓋率為 10.09% ,森林蓄積量為 6960m3 。非林地中,草地面積 3255.74hm2 ,濕地面積 3.05hm2 。草地占白馬林場總經營面積的 48.3% ,是白馬林場面積最大的土地利用類型,在白馬林場經營管理中占據重要位置。白馬林場常見的喬木樹種有山杏、刺槐、油松、
3 結果與分析
3.1草地分布
由圖1可知,從坡向看,白馬林場草地在各坡向均有分布,以東南坡稍多;從坡位看,白馬林場草地在中坡位分布的面積最大,占草地總面積的 67% 其次是上坡位,占草地總面積的 21% ;從坡度看,白馬林場草地主要分布在陡、斜坡,占草地總面積的80% ,分布在緩坡的草地面積占草地總面積的 14% ,分布在急坡的草地面積占草地總面積的 6% ??傮w來看,白馬林場草地立地條件差,管理、修復難度大。
3.2 草地起源
白馬林場草地起源有其他草地和人工牧草地兩種,但以其他草地(面積 3241.99hm2 )為主,占草地
圖1白馬林場草地分布情況

總面積的 99.58% 。
3.3草地類型
草地類型以植被類型為劃分依據。白馬林場草地類型屬溫性典型草原類,具體分為百里香、雜類草型,長芒草、雜類草型和其他草型3種。由表1可知,長芒草、雜類草型面積最大,占草地總面積的 95.86% 百里香、雜類草型面積 126.23hm2 ,占草地總面積的3.88% ;其他草型占草地總面積的 0.26% 。白馬林場草地類型以長芒草、雜類草型為主,草地類型較單一。
表1白馬林場草地類型統計結果

3.4草地功能類別
根據草原的“三生”(生態、生產、生活)功能和用途,我國草原劃分為生態公益類、生產經營類、生活服務類和綜合功能用途類。根據調查結果,白馬林場草地功能類別為生態公益類和綜合功能用途類,其中生態公益類面積 8.56hm2 ,綜合功能用途類面積3 247.18hm2 。白馬林場草地功能類別以綜合功能用途類為主。
3.5草地利用方式及利用強度
由于退耕還林還草、封山禁牧等政策的實施,白馬林場內草場全部禁牧,處于未開發利用狀態,呈現夏秋郁郁蔥蔥、冬春枯萎自然死亡的狀態,致使枯死草稈堆積增多,增加火災隱患,并且優良牧草品種呈減少趨勢。
4白馬林場草地經營管理現狀
4.1草地立地條件差,修復、改良技術難度大
白馬林場草地多分布在中上坡位的斜陡坡,基本為無法耕作或無法開展人工恢復活動的區域,水王流失嚴重,發生滑坡、坍塌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土壤以石質、裸露巖石和黃土混合為主,土層淺,土壤瘠薄。在這種立地條件下進行草地修復和改良,技術難度較大。
4.2草地類型單一,草原生態系統不穩定
白馬林場草地類型以長芒草、雜類草型為主,優勢草種類型少,草原生態系統穩定性不高,易遭受蝗蟲和達烏爾鼠兔等的為害[7-9]
4.3草地利用程度低,利用方式少
對于立地條件較好的草地,只有羊畜等放牧利用方式,利用強度超過草地承載力;立地條件較差的草地則基本沒有被利用。
4.4草地管理重視不夠,專項調查缺乏
草地雖是白馬林場面積最大的土地利用類型,但是長期以來,草地的重要性和生態功能被忽視。白馬林場以森林植被恢復和管護為主要職責,忽視了對草地的有效管理。同時,白馬林場缺少草學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和草地專項調查,造成對轄區草地現狀、牧草種類、草地有害生物及毒草種類等調查不到位,摸底不清,加之草原生態修復技術缺乏,不利于草地培育和利用。
4.5草地保護專項投入不足
根據資金來源,2023年以前白馬林場基本沒有草原相關資金投人,2023年草原生態修復治理項目蟲害防治,實施面積 2 133.33hm2 ,每公頃投資標準45元。投資標準較低,防治面積大,導致防治難度較大,短期內防治效果不明顯。
5白馬林場草地修復對策
5.1提高認識與加強管理
草地在維持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及增強土壤肥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時草場植物是發展畜牧業的主要物質基礎[10-]。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草地保護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加大草地相關知識的科普力度,提高全社會對草地價值的認知,為草地保護和管理營造良好氛圍。同時,白馬林場應加大草地管理力度,對立地條件較差及嚴重退化草地采取圍欄封育、人工修復等技術措施,并加大對草原有害生物的防控力度,加快草地修復進程。
5.2 加強鄉土草種選育
華池林管分局應加大對當地優良鄉土草種的選育和培育力度,逐步選育出適宜當地干旱區的草種,保護和挖掘區域優質草種資源,為白馬林場草地修復提供基礎支撐。
5.3 挖掘草地利用潛力
對于立地條件較好的草地,嚴格控制牲畜數量,不可超過草地承載力,促進畜牧、養殖等產業可持續發展;對于立地條件較差的草地,可采取施肥、補播等措施,提高牧草產量,使其達到可利用的條件。
5.4做好各類草原專項調查
白馬林場應全面開展草地普查、林草濕荒普查、草地資源與生態監測等專項工作,全面獲取草地現狀、牧草生長、草種變化、草原病蟲害發生種類及規律等信息。同時,利用攝像頭、紅外線等傳感設備,加強對草地的全面監測和調查,為草地科學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重要支撐[12]
5.5 加大投入力度
白馬林場應多渠道籌措資金,為草地管理與修復提供基礎支持。例如,積極申請國家及地方政府的林業、草地管理等相關補貼和項目資助;通過宣傳白馬林場的生態價值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吸引社會捐贈和公益基金的支持;利用金融市場的融資工具,如銀行貸款、債券發行等,籌集資金。
6 結語
草地是白馬林場面積最大的土地利用類型,主要分布在中坡位的陡、斜坡,起源以其他草地為主,草地類型以長芒草、雜類草型為主,功能類別以綜合功能用途類為主,草場處于未開發利用狀態。目前,白馬林場草地經營管理還存在立地條件差、草原生態系統不穩定、草地利用程度低、草地管理重視不夠及草地保護專項投人不足等問題。對此,白馬林場應采取提高認識與加強管理、加強鄉土草種選育、挖掘草地利用潛力、做好各類草原專項調查及加大投入力度等措施,以提高草地質量,增強草原生態系統穩定性,推動華池縣干旱區生態修復。
參考文獻:
[1]張軍,陶華旸,李文杰,等.甘肅省草地生態系統時空變化特征[J].草業科學,2022.39(6):1106-1114.
[2] 馮斌,楊曉霞,劉玉禎,等.不同放牧方式對高寒草地物種多樣性、生態位與種間聯結性的影響[J/OL].草業 學報 :1-14[2025-06-0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2.1105.S.20250528.0907.008.html.
[3]李其,魯巖,張緒校,等.草地農業生態系統生產層理論對川西北高寒草地生產利用的啟示[J].草學,2024(4):78-82.
[4] 譚淑豪,葉卓卉,葉子龍,等.北方農牧交錯帶牧戶飼草地建設對草原植被覆蓋的影響[J].生態學報,2024,44(22):10044-10054.
[5] 孟祥君.甘肅省不同區域人工草地土壤肥力特征研究[J].中國草食動物科學,2019,39(4):36-40.
[6] 萬鳳霞.甘肅省草地資源退化現狀及恢復措施[J].鄉村科技,2023,14(8):152-154.
[7] 袁寶軍,賈鵬輝,何海寧,等.喬川林區達烏爾鼠兔種群密度及繁殖情況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4(1):57-60.
[8] 馬文艷,趙亞寧,王澤憲,等.喬川林區達烏爾鼠兔生活習性調查及防治方法初探[J].高原農業,2022,6(6):536-541.
[9] 李霞,潘冬榮,孫斌,等.甘肅省草地退化概況分析:基于甘肅省第一、二次草原普查數據[J].草業科學,2022,39(3):485-494.
[10]丁宏宇,魯杰.遼西低山丘陵區草地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及提升技術[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24(5):39-40.
[11]侯扶江,黃小娟,常生華,等.草地培育的內涵和方法[J].生態學報,2024,44(19):8897-8913.
[12]曹云芬.草原生態修復治理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農村科學實驗,2024(16):37-39.
(責任編輯:張春雨)